多能不如一专
很多人还强调中国航母可以用于撤侨、救灾救援、反海盗巡逻甚至人质营救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诚然,航母用途越多,其巨大的成本也越有合理的回报,但不能忽略的是“一专多能”才有价值,航母的主业——舰载机作战必须过硬,否则别的任务完全可以由成本低得多的手段来完成。同时,美国航母时常起到救灾、撤侨、人质营救等作用,也与它常年在世界热点海区附近保持轮流部署有很大关系,否则航母跨越大洋的远距离航渡仍需要好几天,未必能最及时地应对危机。中国航母除了常驻式的反海盗巡逻外,要在远离本土又利益攸关的海域(当前自然就是印度洋)发挥非战争军事行动作用,前提也是尽可能前沿存在,而以这样的高成本来应对撤侨等随机突发性事件是不现实的。
因此,航母的附加价值只能是核心价值形成,并有一定规模后顺带发挥。对中国航母而言,当前的重中之重,只能是突破舰载机使用等关键技术,为此必须心无旁羁。即使这一步突破了,再下一步也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舰载机的多机种体系配套,尽快在预警、反潜、对岸攻击、电子战等方面形成能力。即使已有余力涉足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种部队投送/支援/撤回也将是在国家安全上效益最高的课题之一。
另外,很多人为“瓦良格”号到底是训练舰还是已经具有一定实用能力争论不休,其实并没有意义。因为“瓦良格”号的实用性再强,中国目前也只有一艘,很难兼顾得了实战部署和训练实验的双重任务。更何况,用作训练舰,也是装备运转、作战规程和训练模式完全定型后的事,目前阶段“瓦良格”号的实质应该仍是实验舰,只能在有兄弟姐妹后方可抽身另当大任。至于安装相控阵雷达和近防系统,确实可以全面探索航母使用,多方收效,但该舰也没有分身术。南海需要再紧迫,现在将“瓦良格”派过去,也是欲速则不达。
航母用于救灾一类任务是本职完成得绰绰有余之后的事,没有用救灾来证明航母的大投资有多值得的逻辑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