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绝代书圣王羲之
|
和他几乎同时的中国最有名的道士陶弘景曾说:“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虞龢也说:“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瘐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 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不但能通过书法表达他的思想情感,而且他所写出来的字也必须充满生气、活力并具备和谐的形体。书法是一门艺术,它需清醒的头脑以及对运笔技巧有着娴熟的全面的掌握,才能够把字写好,这需要多年的精心浸渍方能见功效。 王羲之不但是位杰出的书法家,更是位难得的好官。可惜,他与陶潜一样,生不逢时,为官时被人排挤,在位便难得长久;好在辩证法是不选时代的,是公平的,代代平等,人人平等。最终,天济奇才,天纵奇才,成就了一位前无古人后罕来者的书圣。 王羲之当过官(右军将军),是一个心肠很好的人,他曾劝过同僚,对人要公正仁慈。据史书记载,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召举为官,他却屡屡辞谢。后为征西将军瘐亮参军,累迁至长史,晋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后来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即出自于他的这一番经历。 公元361年,王羲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关于王羲之的死因,一直是一个谜团,可谓众说纷纭。 第一,也是最多见的说法,是病死;第二说由金庭返朝误时,陛下三传未至,被斩於京;第三说在金庭修身炼丹,误服药物致死。 同时,与梁祝一样,王羲之“去郡”以后终老何处,因史籍语焉不详,史家持论不一。 部分学者认为,王羲之终老山阴;还有部分学者据宋《嘉泰会稽志》认为王羲之非终老山阴而是在诸暨苎萝。 近年来,倾向于终老嵊县金庭说的学者较多。认为他晚年移居于剡之金庭(今浙江嵊州市金庭镇),与当时名士谢安等在此寄情山水,安度晚年,去世后即安葬于瀑布山下(史传此地为道家的洞天福地之一)。 学者们指出此说可信的理由是: 一、可据的史料较多。唐人裴通在《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中说:“(王羲之晚年)家于此山,书楼墨池,旧制犹在。”白居易《沃洲禅院记》中载,越之金庭“高士名人许玄度、孙绰、王羲之等十八人或游焉、或止焉”。《浙江通志•名胜志》载,王羲之好友许询(玄度)闻知王氏隐居金庭,特从萧山迁来嵊县与王羲之为邻,卒葬于孝嘉乡济度寺。因而李白有诗云:“此中久延佇,入剡寻王许(《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所指“王、许”,该是指王羲之与许询。此外,宋人高似孙撰《剡录》卷四载:“金庭洞天,晋右军王羲之居焉。”又云:“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此后历代县志均有类似记载。王氏第47世孙王鉴皓主修《金庭王氏族谱》也载:公元361年王羲之病逝,子嗣以“右军爱金庭之胜,胥宇于此,殁,遂埋王于居宅之旁”。王氏5世孙衡舍王宅为金庭观。《族谱》指明王羲之乃“自琅琊迁会稽、自会稽迁金庭之祖”。 二、惟金庭至今留有遗迹。今金庭观右,还竖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王氏裔孙秀清所建立的王羲之墓道和碑坊,墓则在观后的瀑布山麓,墓前还有明弘光年间立的墓碑。金庭观今存山门、大殿。在金庭及其周围乡村流传着有关王羲之晚年隐居金庭的传说。金庭附近有许多地名与王氏有关。如华堂乡(村)、灵鹅村、王罕岭等。今新合乡有十几个自然村以王姓为主,多自称为王羲之后裔。 三、王羲之生活在佛道鼎盛之时,当时的世俗学者、官宦中也多有精通佛道、崇尚隐逸者。王羲之与当时高僧竺法潜、支遁、白道猷等交往甚密,这些僧人多在距金庭不远处建寺修禅。金庭在当时被称为道家第七十二洞天,剡山成为当时佛道修行者的中心地。王羲之崇尚隐逸,便于与高僧交往。 斯人已去,但历史的烟尘掩盖不了他的绝世风华。他的书法,为万世式瞻,高山仰止。 自古,练习书法者大有人在,但逾越王羲之的成就与影响的却寥若晨星。看来,并非只有蜜蜂才在花丛中飞舞,然而,却只有蜜蜂将花粉收集起来酿成蜂蜜。 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其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遗憾的是,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 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文房四宝,让伟大的王羲之得以一展风采?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羲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绝代书圣王羲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王羲之学书》的译文 |
下一篇文章: 王羲之墨迹本行书美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