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迁于负夏,就时于负夏”。对于此种说法,多个历史大家都有注释,如裴马因《集解》引郑玄云:“负夏,韂地(卫邑)。”;司马贞《索隐》曰:“就时犹逐时,若言乘时射利也。”
以上说明,舜贩卖于顿丘,是一个行商,经商于负夏,是一个坐商,并把家由姚墟迁到了负夏。
历史上,顿丘的商业交换比较发达,《诗.卫风氓》:“送子涉棋,至于顿丘。”即指此。这里作为舜的经商地点,不管站在其个人角度或站在部落角度都应该是属实的。
而负夏遂成了舜的第二故里也是其经商变行为坐的一个根据地。关于负夏的今地,《魏典》说:“负夏卫邑,一作瑕丘,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卫邑。”和郑玄注完全一致。《魏典》在“瑕丘邑”条则说:“瑕丘邑,一作负夏邑,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卫邑。”这就是说,舜的第二故里的负夏邑(瑕丘邑)在今河南濮阳是没有争议的。
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角度,索隐皇甫谧云:“舜,冀州之人也。〔一〕舜耕历山,〔二〕渔雷泽,〔三〕陶河滨,〔四〕作什器于寿丘,〔五〕就时于负夏。”以上说明舜在农业、渔业、手工业、商业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其他见证更多:如《韩非子.正义》“历山之农相侵略,舜往耕,期年,耕者让畔”等等不一而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