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49年4月,蒋家王朝的最后一缕残阳从金陵城头消失,40年过去了。当年人民解放军挥戈江南的雄壮脚步声,至今仍如动地鼙鼓,在人们耳畔回响,而昔日的败将、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如今安在?
台北一家杂志曾透露汤恩伯病死日本的凄惨情景:1954年,汤恩伯去日本施行腹部手术。目击者说,他虽已上了麻药,但不知何故依然极端痛苦而不断挣扎,日本医官用力揿住他的身体,使他不能动弹,直至力竭而逝。台湾一名高级官员怀疑汤恩伯是被害死的。这位知名度颇高的官员说,汤恩伯是抗日名将,他的死很可能是被报复的结果。
真相究若如何,未见下文,而蒋介石却在汤恩伯死后第七天,对他施行“暴尸鞭骨”。蒋在一次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上说:“照我个人看法,假使汤同志当时在上海保卫战中牺牲殉职,将是何等光耀;他在日本最后弥留之际,一定非常难过,回忆前尘,定会无限懊悔,抱恨终天。所以也值得我们检讨、痛惜与警惕。”这一番话,说得国民党官员如一股凉气袭上心头。这意味着忠于蒋介石,只能死于丘谷,而下许善终床第,否则他便要“检讨”,便会让人“痛惜”并引起“警惕”!在南京、上海的最后之战中为蒋介石尽忠效力的汤恩怕,绝想不到自己竟落个如此结局!
拒绝光明
本来,汤恩伯除了战死上海或惨死异邦以外,还可以有另一个结局,一个光明的结局。在1949年初,南京政府已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中国共产党为了尽早结束战争,曾通过多种渠道,争取汤恩伯起义。汤恩伯观望过,犹豫过,但最终被愚忠思想所征服,以致失去良机。
第一个试图对汤恩伯施加影响的,是当时的浙江省主席陈仪。陈仪与汤恩伯,有着特殊的情谊。早年,汤恩伯在患难中,曾得到陈仪的关怀,从此两人情同父子。陈仪毕生无子嗣,视汤恩伯如己出。以后,汤恩伯得到蒋介石的赏识,迅速发迹,地位甚至在陈仪之上,但两人关系不变。在蒋介石政权将要崩溃的前夕,陈仪受到在身边工作的共产党人的影响,想为人民做好事,便想与汤恩伯共同起事。
1949年1月底,陈仪派他的外甥、地下革命者丁名楠去上海见汤恩伯,带去陈仪的一封亲笔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全文如下:
“恩伯弟台如握:兹丁名楠来沪面陈一切,请与洽谈。再旧属胡邦宪,拟来晋谒,请予延见,至胡君经历,嘱由名楠奉告,并希台洽为荷。顺颂刻安。仪手启1月30日夜再为办事顺利计,请由弟处于丁名楠以秘书名义。”
信中所说的胡邦宪,即共产党人胡允恭,长期为陈的僚属,陈亦清楚地知道胡的政治身份,只是彼此都没有明说。予丁名楠以秘书名义,是便于丁有一个公开身份进行汤、陈间的联络。汤恩伯与丁名楠见面后,当即表示同意委任丁为秘书,并说胡邦宪先生要来,随时都欢迎。汤还说,过不几天他将去杭州面见陈仪。由于不见汤恩伯来杭,陈仪便又一次派丁名楠至上海,带去一份嘱汤恩伯起义的条款,分甲、乙两款,甲款是汤应当做到的,乙款是解放军方面将要做到的,全文如下:
甲:一、尽先释放政治犯。二、保护区内武器军需及重要物资。 乙:一、约定○地区,在区外停止,暂不前进。二、依民主主义原则,于X月内改编原有部队。三、取消○○○(按:即取消汤恩伯战犯名义之意),给予相当职位。
此外,还提出了八条准备事项,此处略。汤恩伯依然没有拒绝的意思,只说他左右蒋介石耳目很多,时机尚未成熟。不料,汤恩伯一边在作敷衍,一边却告诉了国防部保密局特务头目毛森。据1987年毛森在美国写的一篇文章证实,上述事件是在保密局并未察觉情况下,汤恩伯主动告诉他的。在这同时,汤恩伯又亲自向蒋介石告发,以致陈仪的计划败露,被撤去浙江省主席职务,并由汤恩伯予以关押。在这以前,胡邦宪在上海已发觉汤恩伯态度有变,两次紧急建议陈仪速作安全打算,陈仪却说:“我同汤恩伯的关系你是了解的,他不会出卖我。”
陈仪失去自由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另一渠道对汤恩伯再次进行策反。承担这一艰险任务的要角之一是传奇性人物陆久之。陆久之的夫人是蒋介石第三个妻子陈洁如的养女,所以他被视作蒋介石的“驸马”,其实陆久之早在30年代便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和自己的才干,活跃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之间,并与汤恩伯结成至交。
陆久之接受了策反汤恩伯的任务后,与汤恩伯作了几次试探性的谈话,发觉汤对在北平起义后的傅作义将军的处境极为注意,便详尽介绍了傅作义目前处境良好,有充分自由,劝汤恩伯以傅作义为榜样,早下决心。正当汤恩伯情绪动荡时,忽然,蒋介石亲自从奉化跑到上海来布置作战,汤恩伯情绪突然一震,便借口蒋纬国要住到他家来,阻止陆久之再来他私宅走动。策反又未成功。
汤恩伯两次拒绝选择光明之路,剩下的便只有战争一途了。由此,六朝繁华之地,被投入战火;无数士兵的生命,被汤恩伯用作绝望的一搏。那些被遗忘在江南原野上的亡灵们,鸣声啾啾,控诉着对于没落王朝的无限怨愤。在两“君”相争中南京、上海之战开始之前,国民党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尖锐矛盾,并由此出现了两种作战方针。受到美国支持的桂系领袖李宗仁,逼蒋介石交出权力。蒋介石由于在1948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中“押”错了“宝”,支持了社威,以致引起连选连任的杜鲁门总统的怨恨。蒋介石得不到美国政府的援助,只得于1949年1月宣布下野,黯然离京,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
蒋介石下台后,表面上徜徉于溪口山水之间,似闲云野鹤,实际上依然牢牢控制着南京。他在下台前夕,已将汤恩伯从衢州绥靖主任(主管闽浙军务)调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回溪口不久,即于25日召见汤恩伯,同时去溪口的还有国防部长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