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明汉
算起来,这是我第三次读《苏秦以连横说秦》了。第一次是上中学时,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古文观止》中读到这篇文章的。第二次是参加工作以后,自己买了一套《古文观止》,一篇一篇地读,又读了这篇文章。这次由于新买了一本《战国策》就放在书橱里,无事拿下来翻翻,无意中又翻到这篇文章。
《战国策》的文章有什么好,值得一读再读?明人李梦阳说得好:“《策》有四尚,尚一足传,传斯述矣,况四者乎?四者何也?录往者迹其事,考世者证其变,攻文者模其辞,好谋者袭其智。”我以为,这部书流传至今,史家考其事,文人袭其文,它确有吸引人的地方。比方我吧,每读一次,都有所得:第一次读,记住了苏秦“头悬梁,锥刺骨”苦读太公《阴符》的故事,这对当时当学生的我辈还是有激励作用的;第二次读,记住了苏秦说秦连横不行,又去说赵合纵,使六国为一,秦人不敢窥兵关中,换来一二十年天下太平。这对已经参加工作当了编辑的我,了解国际时事政治很有帮助;第三次读,兴趣转到了文学价值方面,尤其为作品描摹人物高超的功夫所感。
你看,苏秦发迹前后两次回家那两段文字,对苏秦及其家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作态的描绘,简直是达到了穷形尽相的地步。前一段写苏秦失志之时:“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一路上,“羸滕履硚,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回到家中,“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这都是我的不是。于是当夜打开书箱子,找到姜太公的《阴符》,“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面一段,写苏秦说赵成功得志之时:“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将说楚王,路过老家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则讥讽嫂嫂:“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由此感叹:“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时风使其感情复杂。
写人物即记录历史。读这段文字,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苏秦及其家人的面貌形象,而是看到了战国时期“道德大废”,“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的社会矛盾和庸俗世态。由此,我们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其一,人物是作品吸引读者的一个要素。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本身。所以,人物永远是文学乃至新闻创作所最关切的。写人物,必须让人物带着他们各自的必然性呈现给读者。换句话说,作品能使读者从人物身上看到一段历史,这部作品就是写活了,成功了。
其二,要把人物写活,必须传神写心。庄子写《庖丁解牛》,讲庖丁解牛,看到的不是表面的全牛,而是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筋骨相连的间隙,骨节之间的窍穴,所以动作才那么娴熟。庄子借庖丁之口告诉我们,“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是创作必备的心境。苏轼在《书蒲永昇画后》一文中,提出“活水死水”之说,认为从静止状态去画水,求其形似,但是死的,没有画出水的神,因而没有生气。“活水”的根本之点是一个“动”字,从动态上画水,“动”才能“活”,才能有千姿百态的变化。这种画不是去追求某个小小波纹的逼真,而是从整体上画出水的精神,也即所谓的“神逸”。清人沈德潜说:“活水死水,可悟行文之法。”“盖古今妙文,无不成于神来者”。又回到了写作的心境。
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级的画家、作家谈到自己创作体验时,都认为,写作与绘画一样,既是真实的写生,也是感触的体现,都是一种直觉的智慧。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笔法技法要讲,但当你真正进入创作状态时,笔墨功夫之类的所谓规则等又都到后面去了,关键时起作用的是创作的心境。
写人物,重要的不是刻划五官身材,而是抓住稍纵即逝的时刻,在“动”中表现人物精神状态,揭示其本质特征、活的神髓。这要靠灵感激发,靠“有所待”(陶子静)和“无失其机”(梅曾亮),抓住主客观的突然际遇。
其三,写人物不以长短论英雄。短,也完全可以把人物写得传神。《苏秦以连横说秦》全篇不过千字,最精彩的苏秦与家人见面的两段文字总共仅250余字。被称为文坛奇观的毕沅写的人物传记《岳飞》,全篇就300字。岳飞20年军旅生涯,他的忠诚品质,他的卓著战功,要记的事情很多。但作者抓住三点就把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写得活灵活现。
作者先写“飞事亲至孝”,表现他的清正廉洁。举了二件事,一件是吴玠送“名姝”,岳飞不受,说:“主上霄旰,宁大将安乐时耶!”皇帝天不亮就起身,天晚了才吃饭,这么勤于政事,自己怎敢享安乐。另一件是有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通过对话表现岳飞的精神世界。
接着写岳飞的军事才能和军事成就。如写他注重军事训练,严肃军纪,“卒有取麻一缕一束刍者,立斩以徇。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写岳飞关心将士疾苦,“卒有疾,亲为调药”。还写他深于谋略,善于以少击众,精通用兵之术等等,进一步表现了岳飞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的丰富经验,也点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根本原因。最后写岳飞好贤礼士,表现岳飞其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性格上的儒雅之风。
古人以简驭繁的功夫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