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公元前1075─1046)本名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天子。商纣这个人并非平庸之辈,他身体强壮,聪明精干,口才极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但是商纣的理想不是治理好国家,也不是让大臣们各展所长,他追求的是炫耀自己的才智。所以,他能够不顾危险,力格猛兽;他巧舌如簧,专门反驳给他提意见的人,从而掩饰自己的缺点;他智力高超,主要用于在群臣面前炫耀,认为天下人都不如他。实际上,他对事物的理解非常肤浅,他继承了商朝人重视法律的传统,却不知道法律的根本在于宽松;他继承了商朝的王位,却不知道天子的作用在于引导人民;他拥有用人的权力,却只知道用他自己。
首先和商纣发生冲突的是他的三个主要辅佐大臣,九侯、鄂侯和西伯昌。九侯的女儿是商纣的王妃,她贤淑明达,看不惯商纣的肆意所为,结果九侯之女和九侯都被杀害。鄂侯认为商纣不能这样肆无忌惮,就给商纣提意见,由于言辞激烈,结果鄂侯被杀。西伯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背后慨叹商纣的无道,被人告密,西伯昌被囚禁。这样商纣用死亡压住了群臣,自己说一不二的感觉终于找到了。对商纣比较了解的是姬昌的手下闳夭,他看出来和商纣打交道不能靠正义,商纣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的恭维和承认,所以闳夭等人搜罗美女、宝马、珍宝进献商纣,商纣非常高兴,说:“这些东西中有一件就能够释放姬昌了,何况还这么多呢?”结果姬昌被释放。我们可以发现,商纣的心理其实非常脆弱,他最害怕被别人瞧不起。九侯的女儿由于比较贤惠,他就会对商纣有所规劝,但是商纣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善意,他会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打击;鄂侯进谏的时候言辞激烈,对商纣来说,此事进谏的内容已经无所谓了,这种言辞激烈让他丟了面子,所以必须杀掉鄂侯。姬昌背后叹气,在商纣看来可以原谅,把他抓起来对告密者是一个鼓励。商纣并不一定喜爱闳夭等人进献的财物,但是他喜欢这种受别人恭维的感觉,他认为姬昌已经服了,他已经胜利了,当然可以释放姬昌了。
商纣没有了约束以后,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他宠爱妲姬,骄奢淫佚,加重赋税,盘剥人民,看北里之舞,听靡靡之音,建立肉林酒海,为长夜之饮。一方面说明商纣的心理非常不成熟,他几乎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商纣正是用这种方法告诉别人他是多么的强大。所以,他发动了对东方少数民族的战争,还取得了胜利。这他感觉自己更加不可一世,他也就更加唯我独尊,刚愎自用。
后来周的威胁已经近在眼前,商纣的大臣祖伊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对商纣说:“如果我们商朝覆亡,那并不是我们的先人不保佑我们,而是大王您暴虐淫乱,自己惹的祸,现在敌人近在咫尺,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大家一天到晚谈论着改朝换代,大王您是不是应该收敛一下呢?”周的发展在商纣的控制之外,他不能一蹴而就地消灭周,商纣也没有与周长期对抗的策略和耐心,此时商纣内心深处可能感到的是一种无奈,但是他不能把这种思想表现出来,他认为那样会影响他的高大形象,而这个形象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东西,所以必须象往常一样的自信,他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回来后,说:“商纣这个人已经不可救药了。”
周的第一次进攻后,商朝的形势已经极其严峻,商纣照样淫乱不止,大臣比干也是商朝王室成员,看到商朝几百年基业即将毁灭,他心急如焚,冒死进谏,难免言语激烈,此时商纣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了冲击,他说:“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窍。”结果比干被剜心而死。从商纣的性格分析,他并不是反感比干的建议,他是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非常自卑和脆弱,所以对他来说,面对现实承认错误就等于剥掉了他的外皮,那么他也就一无所有了,和杀了他是一样,所以他会认为比干这不是在进谏,而是在居心不良地谋反,所以必须杀掉比干,之所以要看比干的心脏,估计商纣也是怀疑比干的动机。比干被杀后,商朝内部已经崩溃,箕子装疯卖傻躲过一劫,微子、大师和少师相继投奔周武王。
在商纣的心目中,天下的正义、祖宗的基业、大臣的苦心、人民的死活都不值得考虑,他需要的是独断专行的感觉和天下敬仰的荣耀。恐怕他的王后妲姬对这件事最为了解,她千柔百媚,温言款语,小心地进行恭维,耐心地进行引导,象狐狸似地进行迷惑,象荡妇似地让商纣快乐。商纣在她面前总是充满了自信,他为赢得妲姬的爱情感到骄傲,实际上妲姬在背后很可能笑话商纣的愚昧,因为以妲姬的智力不可能不知道商纣的缺点,她只是不说破。费中也是看透了商纣的心理,他擅长阿谀奉承,受到了商纣的重用。此外,商纣还能够重用那些没有思想,看不破他的虚假外衣的人,秦朝的祖先恶来和蜚廉都侍奉商纣,恶来有力气,蜚廉擅长奔跑,他们不是智者,所以不会与商纣争论,也不会影响商纣的高大形象,所以商纣对他们很好,武王灭商的时候,恶来表现得忠心耿耿,战死沙场,蜚廉从北方回来后,隐姓埋名。
周武王看到商纣已经众叛亲离,再次兴兵伐纣。商纣并没有对形势进行仔细的分析,他怀着冒险一战的心理。他亲自领兵出战,没想到在人数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商朝的军队前线倒戈,反而引导周武王进攻。商纣败走,登上他最喜爱也是最豪华的鹿台,穿上名贵的衣服,戴上珍贵的玉佩,跳进烈火中自杀了,商纣到死还没有忘记他的外衣。
商纣活得很不真实,他追求的是一种非常华而不实的东西,他就像一个演员一样喜欢得到别人的掌声,喜欢受到别人的追捧,他最害怕脱掉他那身戏装,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本来就空空如也,所以他必须时刻准备自显其能,所以他听不进别人的建议,看不得别人的能力在他之上,他最喜欢的就是别人的阿谀奉承。在商纣的心灵深处,极端的自尊和极端的自卑不断地进行斗争。一个人回到宫里的时候,商纣很清楚他自己除了这个王位之外什么都不是,他对治国之道、先王嘱托都是一知半解,而他的同父异母哥哥微子开是一个知识分子,见微知著,深明大义,王叔比干更是为人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