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Q >> qu >> 瞿秋白 >> 正文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22

他与大家一起步行,爬山,沿途还做鼓动工

作。到达宿营地,大家休息了,他还要连夜写稿审稿,以保证报纸按时出版。他也注意调动身边工作的同

志,鼓励他们经常为报纸写稿。这样,直到1935年1月中央局正式决定突围转移时为止,瞿秋白把《红色

中华》报坚持办到最后一期。在中央苏区报刊新闻工作中,他是忠于职守的杰出的领导者。①
  --------
  ①本节参考许焕隆著《瞿秋白》一文(《新闻界人物》二,第54—65页),并借用了其中的一些成文


领导苏区文艺工作

  苏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中央教育人民委员的起居室和办公室,设在一个狭小的土

房里。房中除了一张木板床,一张破旧桌子和几条长板凳外,就是一个所谓书架:一块长木板上放了许多

文件和书籍。瞿秋白到达苏区时,敌人封锁最严重,因而生活也最困难。据老同志回忆,当时粮食按人分

配,每日十四两到一斤四两;食盐每人每日只有一钱,且职无高低,人无老幼,大家一样。
  有些人处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往往会丧失奋斗的勇气,留恋或追求物质生活的安逸。但是,在苏区

的革命者们却充满了革命理想和追求,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这集中表现在苏区文艺工作的蓬勃发

展。
  苏区的文艺工作,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红军系统以红军大学为中心;一是地方系统,由教育人民委员

部隶属的艺术局统一指导。瞿秋白在苏区期间,始终把文艺工作放在自己的重要工作日程上。苏区工农剧

社,最初是由外来的少数文艺工作的爱好者与红军中高级干部发起组织起来的,很短时间推广到省县区建

立分社。1934年4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批准的《工农剧社简章》明确规定工农剧社的性质和任务,指

出:“工农剧社是工人、农民、红军、苏维埃职员等研究革命戏剧的组织,以发展戏剧战线上的文化革命

斗争,赞助苏维埃革命战争的艺术运动为宗旨。”“工农剧社支社各在所属俱乐部筹备并举行演戏晚会或

表演活报,组织音乐队、唱歌队,以及其他更简易的化装表演、双簧、说故事等游艺;平时有系统的有计

划的研究戏剧理论及剧本,收集当地材料,练习上述各种游艺,并按时将工作情形及所收集的材料报告分

社。”支社由工厂、工会、合作社、学校、部队、各级苏维埃机关及革命团体组成,隶属于各该团体机关

的俱乐部。在一县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三个以上支社时,可联合组成县工农剧社分社;然后产生省分社和

中央总社。由此可知,工农剧社是开展群众性文艺工作的组织。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大,文艺工作干部的需

要也越来越多,为此中央苏区创办了第一所戏剧学校。戏校原称“蓝衫团学校”,瞿秋白提议学校名称应

以高尔基来命名,他说:“高尔基的文艺是为大众的文艺,应该是我们戏剧学校的方向!”他推荐高尔基

的小说《母亲》和戏剧《下层》给做文艺工作的同志说:“那真正是表现劳动人民的小说和戏剧。”①高

尔基戏剧学校校长由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艺术局长李伯钊担任。戏校任务是“栽培苏维埃戏剧运动与俱乐

部、剧社、剧团的干部,养成苏维埃运动的人材。”②戏校内设中央苏维埃剧团,“在中央教育人民委员

部领导之下,举行定期的巡回表演”,“助理戏剧学校的实习课目的教授”③。高尔基戏剧学校及中央苏

维埃剧团,会同工农剧社中央总社“编发戏剧运动函授讲义,在理论上及实际上领导全苏区工农剧社。”


  --------
  ①李伯钊:《回忆瞿秋白同志——瞿秋白同志逝世十五周年纪念》。《人民日报》1950年6月18日。
  ②《高尔基戏剧学校简章》。
  ③《苏维埃剧团组织法》。
  ④《工农剧社简章》。

  高尔基戏剧学校的创业是艰难的。瞿秋白用鲁迅的话来鼓励李伯钊:“路是走出来的。”又说:“革

命的戏剧学校在苏区还是初生的婴孩,慢慢抚育吧!不要性急。”①
  --------
  ①李伯钊:《回忆瞿秋白同志》。《人民日报》1950年6月18日。

  戏校学生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共青团员,都是参加过土地革命的农村青年男女,但文化参差不齐,有

粗通文字的,也有文盲。最感困难的是教员太少,又多兼职,内中钱壮飞、胡底,每周每人竟担任二十四

小时课。经党和瞿秋白同意,决定请被俘白军军官中擅长导演、舞台装置和美术等专业,并经过一时期工

作考验的人来当戏校教员。学生却借口听不懂俘虏军官的广东话,不欢迎他们讲课。瞿秋白耐心地说服学

生们,他说:“广东话听不懂可以慢慢听。目前你们需要美术的知识,舞台装置的知识。他们有这种专门

知识,你们没有,要虚心跟他们学习。他们过去是白军军官,缴枪过来了,替红军做事了,仍然讨厌他们

,瞧不起他们,这是不对的。你们不要他们教,你们就没有教员,没有教员的学校就只好散伙,散伙就只

好请你们收拾包袱回家,学校关门……你们天天在唱工农剧社的社歌:‘我们是工农革命的战士,艺术是

我们的武器,为苏维埃而斗争!’我问你们大家一个问题,艺术这个武器你们究竟拿到手没有?”学生整

齐而干脆地答道:
  “没有!”他们被瞿秋白说服了①。
  在讨论高尔基戏剧学校教学计划时,瞿秋白强调指出两点:第一,戏校要组织剧团(即中央苏维埃剧

团)到火线上去巡回演出,鼓励士气;平时按集期到集上流动表演,保持同群众密切的联系,搜集创作材

料。他说:“闭门造车绝不能创造出大众化的艺术来的。”第二,戏校除普通班外应添设红军班和地方班

。红军中文娱工作与各军团剧社的活动是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瞿秋白认为戏校如果不为红军培养艺术干

部,就失去了创办的重要意义。他还建议调瑞金、长汀等地及中央印刷厂的工农剧社社长到戏校,开设地

方班。他说:“没有戏剧工作骨干,就谈不到什么工农戏剧运动。”②
  --------
  ①②李伯钊:《回忆瞿秋白同志》。《人民日报》1950年6月18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瞿秋白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22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