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秀 >> 正文

 

[图文]汉光武帝刘秀的统一

,自称蜀王。据说他梦中有人对他说:“八
厶子系,十二为期。”醒来后对妻子说:“命倒是贵,可惜国运太短,怎么办?”
老婆学问不错,遵循孔老夫子的教导:“朝闻道,夕死尚可,何况还有十二年?”
据说当时还有龙在他的大堂上显身,夜晚大放光芒。为了印证这一谶语,公孙述
还在自己的手掌上刺上“公孙帝”三个字。在刘秀称帝之前两个月,公孙述就已
立为天子,建元龙兴,颜色用白。
  当时公孙述的地盘大致相当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秦岭以南的陕西。
更始帝败后,关中投奔公孙述的人数以万计,使他的部队扩大到数十万,他在汉
中积聚粮食,在南郑建宫殿,造了十层高的大船,还预先刻了全国地方官的印章,
似乎要逐鹿中原。可是他的军队太不争气,两次出师关中都以失败告终,从三峡
顺流而下的军队也攻占不了荆州的属县。
  战场上不能取胜,公孙述就抓意识形态,他本来就对符命图谶感兴趣,又引
经据典,从理论上证明他得天命的必然性。他认为,孔子作《春秋》时定了鲁国
十二位公,也是定了汉朝有十二位皇帝,到汉平帝时气数已尽,一姓不可能再受
命。又根据《录运法》上“废昌帝,立公孙”;《括地象》上“帝轩辕受命,公
孙氏握”;《援神契》上“西太守,乙卯金”,按五德的顺序,黄承赤,白继黄,
金据西方,是白德,既然王莽的黄德已取代过汉朝的赤德,现在该由他的白德取
代王莽的黄德,才符合正常的次序。手上“公孙帝”三字和府中龙的出现自然成
为他得天命的证据。公孙述将这些内容写成宣传资料,向中原散发,成为刘秀的
心腹之患,因为刘秀同样重视图谶。
  刘秀亲自给公孙述写信,指出他对图谶的解释有误,“公孙”应该是指汉宣
帝,命中注定要代汉的是“当涂高”,你难道是当涂高出世吗?手掌有字这一套
都是王莽玩的把戏,值得仿效吗?刘秀对他的处境表示理解:“你并非我的乱臣
贼子,仓卒间其他人也会像你那样行事,有什么好责备你呢?”“君日月已逝,
妻子弱小,当早为定计,可以无忧。”但最后还是发出警告:“天下神器,不可
力争,宜留三思。”署名是“公孙皇帝”。
  刘秀的统一目标是坚定的,对阻碍统一的势力不惜以武力清除,公孙述既然
不愿投降,就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可是他却满足于关起门来称王,一次次丧失
与刘秀争夺天下的时机,坐待刘秀在消灭其他割据势力后的最后一击。他曾听从
荆邯的建议,准备出动大军,分水陆两路向东、向北出击,但在弟弟公孙光和本
地人的反对下而收回成命。他建立了全套的仪仗队,出入时大摆皇帝的威风;分
封两个儿子为王,唯本族人是用,引起大臣的普遍怨恨。
  建武十一年,汉军节节胜利,长驱直入,前锋到达武阳(今四川彭山)。刘
秀致信公孙述劝降,又重申宽大和保证。公孙述看后不无触动,将书给亲信常少
和张隆看,他们都劝他投降,公孙述却说:“哪有投降的天子?”从此左右再也
不敢说话。
  面对压境的汉军,公孙述只能乞灵于暗杀,部将环安派人刺杀了汉将来歙,
他又派人杀了岑彭。建武十二年,汉军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和女婿,残部一片恐慌,
日夜叛逃,连灭族的处罚也制止不了。刘秀仍想争取公孙述投降,又下了一道诏
书,表示不追究杀来歙和岑彭的罪行,只要自行投降,还能保证家族安全。若再
执迷不悟,就等于将肉放在虎口,何苦落得如此悲惨下场?“将帅疲倦,吏士思
归,不乐久相屯守,诏书手记,不可数得”,这是最后通牒,“朕不食言”。公
孙述拒不投降,断了这一线生路。
  九月,吴汉率汉军进逼成都。公孙述用重金募集五千敢死队,由延岑率领迎
战,又出奇兵包抄吴汉的后路,大败汉军,吴汉掉在河里,拉着马尾巴才脱险。
但局部胜利挽救不了失败的大势,十一月,汉军攻至成都城北的咸门。公孙述翻
占卜书,上面有“虏死城下”的话,竟以为要应验在吴汉身上,亲自率兵出城作
战,被刺穿胸部,掉下马来,当晚死亡。第二天延岑投降,吴汉入城,将公孙述
妻儿族人全部杀光,延岑也被灭族,公孙述的头被割下送往洛阳示众。吴汉纵兵
大掠,又一把火烧了公孙述的宫殿,成都一片残破。
  建武十三年正月,吴汉率凯旋的汉军顺长江而下。此时刘秀正在洛阳宫中接
受群臣的朝贺,其中就有大司空窦融,却没有本来也可以在场的隗嚣和公孙述—
—如果他们当初愿投降,至少能封个“违命侯”吧!此时除了卢芳逃入匈奴外,
所有的割据势力都已消灭,刘秀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了汉朝的中兴。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王莽失鹿后,经过十多年的共逐,
刘秀得了天下。这并非因为他姓刘,而是由于他材高,特别是他有坚定的统一目
标。正如公孙述的谋臣荆邯所说:“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刘
秀的统一离不开武力。但同时他又采用种种灵活手段,争取以和平方式降服对手,
可谓仁至义尽,在古代帝王中也不多见。
  从道义上说,隗嚣、公孙述与刘秀之争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要是他
们有能力,又能把握机遇,由他们来统一并非没有可能。但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
看,刘秀致力于统一,而隗嚣、公孙述既抵制刘秀的统一,自己又不愿从事统一,
或者不具备统一的能力,他们的灭亡是必然的,咎由自取,只可怜增添了无数冤
魂白骨。反之,如果刘秀容许这种局面存在下去,不仅东汉政权未必能巩固,战
争不会断绝,而且汉朝的疆域或许从此就分裂为不同的国家,或许就没有今天的
中国了。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秀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汉光武帝刘秀的统一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