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曹参之后,刘邦还安排了陈平、周勃等人,认为他们能够保持国家安定。后来吕后家族势力过大,果然正是这些人平定了诸吕的叛乱,维持了刘氏政权的稳定,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确有识人之明。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总想要废掉吕后生的太子,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但张良却请来了被称做“苍山四皓”的四位著名隐士来辅佐太子,刘邦一看连自己都请不来的几位贤人却愿意为了太子出山,就明白事情已经无法更改,只好作罢。当他病重时,也曾经伤心地想到,当自己去世之后,吕后的权势与野心会越来越大,戚夫人和赵王恐怕都难逃厄运,便让戚夫人为他舞蹈,他作歌唱道: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也许是刘邦作过的最温情伤感的一首诗歌了。虽然贵为一代开国帝王,刘邦却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儿子。当他去世后,戚夫人母子果然被吕后残酷杀害,倘若刘邦地下有知,一定也会感伤不已。
刘邦一生志向远大而执著,虽然他本人能力有限,却非常擅长用人纳谏,是一名出色的领导者,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许多英雄豪杰都心甘情愿地追随辅佐他。征战几十年,终于创立下西汉王朝,又推行了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政策,做好了身后的人事安排,为汉朝日后的辉煌与强大奠定了基础。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能够以这样平凡的出身创造出这样辉煌的业绩,他的成功也为后代无数有志英雄所追随效仿。
结语
刘邦属于那种喜欢走极端道路的奋斗者,这类人物的人生信条是:一切为了事业,一切为了成功,为此可以毫不吝惜亲人的生命,毫不顾忌通行的社会规则和别人的看法。他的合作者们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之所以聚拢到刘邦身边,决不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强大,而是看中了他可以帮自己成就事业。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后,清醒者如张良选择了退隐,而一些未能及时醒悟的人却丢掉了性命。
每一个期待成功的人都应当像刘邦那样从谏如流。永远不要拒绝对自己有用的建议,永远不要害怕别人比自己优秀。让更优秀的人为自己所用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只有失败的领导者才会因为太顾及面子而放弃正确的建议和出色的人才。
刘邦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最大的长处在于知己所短,知人所长。他知道自己的长处不在于和项羽单挑,所以无论项羽如何嘲笑激将,他都全无所动。他不在乎虚假的面子,不在乎荣誉,只要实惠与收益。他是个清醒的人,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是成功。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奋斗的道路上不太可能同时得到太多东西,所以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顾忌中,必须知道自己最重视的终极目标。除了这个目标之外,他必须学会放弃那些对自己来说位于次要位置的东西,不管它们看起来有多么重要和诱人。
第三篇汉光武帝刘秀——以宽仁的名义
刘秀的宽仁为他带来了许多看起来很难同时得到的财富,比如拥有朋友的支持和后世的敬仰,以及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在历来的开国帝王中,他算得上是人格最健全、收获最丰富的一位,即使这些收获不是全然来自他在长安所受到的教育,至少他的经历也让人对知识和教育产生了美好的印象。——以宽仁的名义第三篇汉光武帝刘秀
引言
在公元初的那场乱世烽火中,白面书生刘秀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当时刘姓宗亲遍布汉家天下,远在南阳的没落宗室身份并没有给刘秀带来决定性的好处。纵观他的人生经历,人们猜想是在长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这是一位知书达理、拥有雄才伟略的领导者,他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拉拢人心,仅靠自己的气度与见识就吸引了许多同样智慧而富有远见的人才主动与他合作。
在后世的人们看来,刘秀与刘邦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才能远高过后者。刘邦明白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用挫去属下傲气的方法树立威信,让他们听命于自己;而刘秀的才能却高于身边的一群合作者,凭着他们对自己的钦佩和敬仰,他需要做的只是安抚他们,保持从创业时期开始的友谊与诚信,就能与他们同心协力地去迎对每一个挑战和目标。
宾礼故人汉史纪:光武少与严光同学,及即位,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有一男子披羊裘钓齐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也?”光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旧故,相对累日。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帝笑曰:“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尔。”
西汉王朝给四海之内的人们留下了极为辉煌的回忆,也在客观上给意图夺取天下的人们提供了严苛的评判标准。当关中父老们面对走马灯般的政权,感叹着赤眉不如更始、更始不如王莽时,刘秀正在重建一个同样规范而富有秩序的汉家天下。此时距西汉覆没尚未不远,这种力图重建盛世的气象从一开始就赢得了怀念前政权的人们的最热烈的欢迎,也成为他中兴汉室事业获得最大民意支持的基础。
青年刘秀的人生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志向,有些人刚开始立的志向很高,后来慢慢降低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