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治
号称为“2000对抗军事演习”的拼死厮杀,在持续进行了54天以 后终于收场了。一个装备精良、代表目前中国军队主体力量的满编甲 种师(代号“红军”,司令范英明),在对抗中一而再地败给了装备 了高科技技术并改革了陈旧军事观念的乙种师(代号“蓝军”,司令 朱海鹏),只是在第三次较量中,才以自杀性的冒险而取得惨胜。这 就是柳建伟著长篇小说《突出重围》(人民文学出版社)最简要、也 是最基本的故事情节。
这是一本生动而有说服力地体现了中央军委科技强军、质量建军 战略思想的好书;这是一本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阳刚之气的好书;这 是一本饱含忧患意识、能激发读者奋发图强的好书;这也是一本以其 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和悲壮动人的艺术氛围而深深地感动 读者和吸引读者的具备畅销书基本特征的好看耐读的书。
然而该书作者柳建伟的文学梦并不是从《突出重围》开始的。柳 建伟,1963年生,系河南省南阳地区镇平县人,于1979年就读于解放 军信息工程学院。在大学期间,一次意外的失恋引发了柳建伟的文学 梦,少年建伟的烦恼从此借助文学而宣泄。
1983年,柳建伟大学毕业,分配到某部队。初涉文学的柳建伟既 稿创作又写评论。《瞄准生死结——兼谈军事文学的困境》和《伟大 的夭折——硬谈〈古船〉及其他》等文所显示的才华和功力,一下子 就吸引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师朱向前的注意。他连发三封信动员邀请 柳建伟到军艺学习。1991年柳建伟应招赴军艺学习,1993年到鲁迅文 学院进修,1994年进入鲁院和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1997年毕业。从此,柳建伟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北京六年的学习期间,柳建伟在文学创作上逐渐完成了相当充 分的多方面的准备,但主观上尚未找准创作的重点。后来,他有了关 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想法,和我谈了三部长篇的构思。我建议他先写关 于当下农村生活的最后定名为《北方城郭》的这一部。
1997年6月,柳建伟长达五十五万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北方城郭》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描绘当代农村生活的长篇一下子就以它 揭示社会矛盾的深刻性和雅俗共赏的可读性,以及它所塑造的艺术典 型赢得读者的欢迎和文学评论界的好评。在《北方城郭》付梓一年之 后,柳建伟起笔写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突出重围》。
作为人文社的编辑,我们一致肯定小说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和阳 刚之气,几乎吻合了中央军委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战略思想,是一 部正合时代需要的好书。我们还特别指出敢于把部队的矛盾和社会腐 败现象结合起来写,体现了作者的胆识和勇气。这样,军事演习的故 事也就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军队所面对的世界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 面的严峻挑战,指出中国军人必须突破思想观念、军事技术与物质利 诱等等“重围”,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才有可能打赢未来可能 发生的高科技战争。但我们又一致认为:在塑造艺术典型和表现丰富 复杂的感情方面,它不如《北方城郭》。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很具体的 意见。
应该承认,我们几个编辑都不懂军事。柳建伟呢,作为一个有近 二十年军龄的技术军官,军事实践也少得可怜,他没有在野战部队呆 过一天。然而,《突出重围》却写了一个军区,写了两个师几万人的 对抗演习,达到了让军队中高级指挥官佩服的程度,国防大学未来的 将军中,有人还把柳建伟称为战略家。这似乎是个不解之谜。难怪今 年9月17日午夜播出的“读书时间”节目(157期)中,主持人李潘问 他凭什么能把军事题材的作品写得这么好。柳建伟的回答是:一靠作 者的亲历感受,二靠所见所闻,三靠作者的心历,靠作者对时代生活 的感受、认知乃至想象。
我想,恐怕得承认关键在于柳建伟的聪明才智,勤奋的学习钻研 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文学创作这碗饭毕竟也不是随便谁想吃就吃得 上的。然而,我又还想说,生活的功底毕竟还是很重要的。国防大学 的学员在讨论作品时指出了《突出重围》的一些硬伤,如无论干劲多 么大,也不可能靠人力把坦克推动起来,等等。
就《突出重围》一书,我们曾举行过两次正式的作品研讨会。参 加中国作协研讨会的都是文学专家。他们一致肯定《突出重围》是独 特而优秀的军事题材作品,是“忧患之作”,“本色之作”,“尝试 之作”,是“塑造了众多军人形象的作品”,“雅俗共赏的作品”, 也是“近年来军旅文学突破性的作品”;是“兵味十足,雄性十足的 作品”,也是“以生活新颖、思想尖锐见长的作品”。但也指出了作 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张弛关系等方面的不足。
出席国防大学作品讨论会的,自然都是军事方面的行家,计: “虎班”(未来将军班)学员八人,研究生班学员七人。他们首先一 致肯定《突出重围》的主旋律突出,忧患意识突出,说出了他们心里 早就想说而不便说的话,是非常好的军旅文学长篇小说。作品在他们 中间引起强烈共鸣。有人理解为:这是突破旧观念的重围,是突破人 际关系的重围,是突破感情纠葛的重围,也是突破物质诱惑的重围。 军事专家们虽然也肯定作品是“通俗易懂的国防教科书”,肯定作品 “提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供人思索”,但也指出作品的一些硬伤 (如一次演习后不可能马上搞第二次演习),供作者修订作品时参考。 更有人认为作品把部队生活说得有点阴暗,认为副师长高军宜还是廉 洁的好同志。
柳建伟在《小说选刊·长篇小说增刊》(1998年12月)选发《突 出重围》时写了一篇短文《关于一个梦想的备忘》。其中说:“ 1997年出版了〈北方城郭〉,今年出版了这部〈突出重围〉,现在又 每日伴着两包香烟描绘着〈英雄时代〉。这三部作品都是描绘当下中 国社会现实的。〈北方城郭〉着重写了中国县城以下区域人们的生存 境况。〈突出重围〉着重解剖了军队这个特殊的集团,在世纪之交面 临的种种现实。〈英雄时代〉将描绘生活在省城和京都的人们,在改 革事业进入深水区后的思想和行为。……更重要的是,只有把这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