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留传下来的词作不多,共四十六首,其中可以确定的仅三十八首。但是,这四十六首却是首首可读,首首皆精,可谓精品现象。与此相似的还有李清照,我们下次要讲的对象,暂不多说。若要在李煜的作品当中挑出一首代表其艺术成就巅峰的作品的话,无异于在一堆八星八箭的钻石项链里挑出一件最闪亮最动人的项链来,难度总是会有一些。不过没关系,俺已经选出来了,不管别人怎么看,俺个人觉得上面那首《虞美人》荣获李煜同志个人艺术成就代表奖是当之无愧的。理由:从感情方面来讲,感情真挚,亡国之后的沧桑饱含于此词的每一字每一句之中;从词结构安排来讲,起句不突兀,过片自然,结句韵味无穷;如果上面都不算理由的话,那么,知名度高总可以算是了吧。 上回说到李煜之死或多或少跟小周后有些关系,但不完全是她的原因。有相当一部份人老是说“红颜祸水”,有什么事就喜欢推到女人身上,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之所以没把责任完全堆到小周后头上,就是因为李煜的死还是跟他自己思想不成熟有很大关系。 话说小周后25岁那年,用一个词形容:风华绝代。若不是战火烧破金陵城墙,这份美好或许能成为一段传奇。南唐覆灭之后,宋太祖赵匡胤还算是个有大量之人,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为什么叫“违命侯”呢?那是因为在北宋大军的旗帜插上金陵城头之前,宋太祖曾多次劝降后主,均遭拒绝;不仅如此,大周后死后,宋太祖还曾派人来跟后主谈过和亲之事,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这事也许就成了,但非常遗憾,李煜同志毅然又拒绝了,果真是性情中人。这么不给面子的人亡国之后还能好吃好喝供着,那也只能说宋太祖有大量了。如果这位有大量的赵先生身体好一点,能再活个二三十年的,那也就没有今天的事了。所谓天有不测之风云,当年冬天,李煜的冬天也到了。好人赵先生没有买中保人寿,在万岁殿不明不白的不测了。赵先生的弟弟赵光义继位称帝,改元“太平兴国”,是为宋太宗。赵家的遗传基因有些特别,基本上属于两个极端,都是一个妈生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我们常常骂一个人说:“你真不是个东西!”这句话放在宋太宗身上那简直就跟量身订做的一样。当年十一月,赵光义废除李煜爵位,由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貌似升官了。而这却正是李煜和小周后冬天的开始。 赵光义不仅心胸狭窄,而且还多疑、好色、无耻。自打他登位之后,他就大力发展间谍事业,首先就派人把李煜给监视了:今天填了个什么词,明天又跟谁谁谁说了个什么话,都得报给赵光义知道。小周后花容月貌,赵光义是垂涎已久,终于,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元宵,小周后循例入宫恭贺,这一去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自此次强幸小周后之后,赵光义是隔三差五就假皇后之名把小周后召进宫中,而后主在极度苦闷之下,唯有将思绪转到对故国的思念之中。于是,一个伟大的“词帝”诞生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喜迁莺·晓月坠》等等这一系列名词从后主笔下流传到原南唐故土,同时,也流到了赵光义的耳中。赵光义一方面想长期占有小周后,另一方面恨李煜不识好歹,要杀李煜的心是早就有了,内心的罪恶蠢蠢欲动。 公元978年乞巧节,正是李煜四十二岁诞辰,想起以前在南唐时的情景不竟黯然神伤,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着李煜的笛声,小周后一遍又一遍的吟唱着这首词,音韵凄楚,动人心肺。歌声传到赵光义耳里,无异于引爆了五十公斤TNT。当晚,赵光义派自己那毫不知情的弟弟秦王赵廷美代他前去祝寿,并赐金杯美酒。是夜,后主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极其痛苦的死去。后主死后葬于洛阳北邙山,而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后也随之而去。 回过头再来欣赏这首《虞美人》。这首《虞美人》为双调共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平仄韵的递换与感情的起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龙榆生《词学十讲》第五讲中便讲到:“这一曲调的韵位安排,虽然在整体上看来,相当匀称,但两句一转,句句押韵,便表现为繁音促节,先短叹而后长吁。”这从根本上也符合李煜的个性,到最后也不过是“短叹长吁”罢了。 我们欣赏一首词,要努力溶入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之中去,然后跟着作者的思绪走,才能更好地理解词的含义,才能感觉到词的结构布局。这首词的字面意义很明确,在此不作多讲,这次重点分析一下作者的创作思路。七夕乞巧外加诞辰,那么,对月乞巧和鼓瑟笙歌当然少不了,而这些都会引起后主对过去类似生涯的回忆,天上人间的强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