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叹李后主
醉夜挑灯读词,
梦入五代南唐,
四十年来家国破,
三千里地山河亡,
国君泪断肠。
春花秋月未了,
朝雨夕风犹寒,
无力安邦归臣虏,
惟有文才千古传,
后主独悲叹。”
——戏编乱填以代题记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君,亦为南唐亡国之主,宋太祖赐号“违命侯”,世人多称“李后主”。
作为南唐一国之君,李煜无胸才大略,政绩平平,史料记载该君终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甚至听信谗言,冤杀谏臣潘佑、李平,最终亡国归为“臣虏”,由一国之君沦为赵宋之阶下囚。而作为一代词人,李煜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对词的发展客观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以自己国破家亡的深切感受将种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唤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其大量字字血泪珠玑的名篇佳句,为历代莘莘学子所诵读,更为文人百姓社会各阶层人士欣赏陶冶。
综观中外历史,绝大多数亡国君主都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上,经受历史的批评与谴责,甚至为后人所鄙视与唾骂,而唯独李煜除外。不仅是为他的高超艺术才学,更是因为他亡国未亡心,丧失国家政权却未丧失人格尊严,知耻守志,消极软抗,身陷赵宋王朝阶下囚,心却始终眷念着南唐故土,从未向赵宋皇帝乞怜,更未向早他四年亡国、当时同在汴京的南汉亡国之主刘银那样奴颜卑膝。因而,对于李煜,人们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惋惜和遗憾。
的确,李煜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可是却因身在帝王家而不得不走上国君的位置,走向当时那个风起云涌政权更迭的时代潮头。可李煜自己显然更喜欢并更适合的是吟诗赋词,而他所要面对的却是治国安邦,挽家国于生死存亡,这实在是个历史的误会。
放眼五代十国当时之天下形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