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世民 >> 正文

 

两个榜样的造型——李世民

念头,死心塌地的辅导新太子如何当好一个皇帝,成了李世民的经常性工作。


蔡磊:除了为太子配备了强有力的辅佐班子外,皇上自己也是循循善诱,不错过任何言传身教的机会:见太子吃饭,他会讲农人不易、农时金贵;见太子骑马,他会讲节省民力,才能常有马骑;见太子划船,他又会大讲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后来李世民更是干脆亲自撰写一篇《帝范》,所谓帝范就是怎么当皇帝,一共十二篇交给太子,为太子如何施政,如何当好皇帝树立了榜样。他写给太子的帝范,也可以说是他的一份政治遗嘱。

 


帝王是最难善始善终的职业

蔡磊:在这份堪称是政治遗嘱的文件中,贞观天子一再告诫儿子要居安思危小心谨慎,原话是:“战战兢兢,若临深而驭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蔡磊:话说得很好也很对,但世上的事情从来都是知易行难,话好说事难做,善始容易善终难。尤其当那个人是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皇上的时候,就更是这样。


蔡磊:贞观年间著名的谏臣魏征曾为贞观天子对待谏诤的前后变化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在魏征看来,刚当上皇上时的贞观早期,皇上是怕人不说话,常常是引导别人说,启发别人说;后来不刻意求言了,但别人提意见,说话,他还能和颜悦色地听;到最后,听是听了,但脸上的神色却能吓死谁!


蔡磊:魏征自己就被这样吓过一次。那是因为有人说皇上为修宫室花费了十车铜,那显然不少了。李世民听说以后,这是谣言,结果查来查去查到魏征头上。皇上怒不可遏,差点就要将魏征给杀了!


蔡磊:还有一次,皇上要修建飞山宫,事先就放话出来:此宫非修不可,要不修的话,不利于我的身体健康,事关天子龙体安康,谁还敢说什么,又能说什么?!四周鸦雀无声之后,皇上自然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兴土木了。到了贞观末期,形势和前期大相径庭,所谓“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这是《贞观政要》的记载。例如“北阙初建,南宫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非惟构架之劳,颇有功力之费。”这里的翠微、玉华都是皇上另外要修的宫的宫名,另外还有重修前隋仁寿宫并更名九成宫、修建洛阳宫和大明宫,同时多少个行宫,楼堂馆所同时兴建。


蔡磊:贞观前期营造宫殿时一旦有臣下反对,皇上还能有所克制。后来不要说克制了,甚至别人问一下都不行。那一次宰相房玄龄在路上碰见少府少监(专管营建的部门)窦德素,宰相顺便问了句宫城北门近来营造些什么?也是个闲话吧,结果皇上知道后大发脾气,你管好你衙门的事儿,管我这边什么事儿?


蔡磊:贞观前期,据说已经“流散者咸归乡里”,也就是百姓都安居乐业的意思,结果到贞观末期,为了逃避徭役负担,人们又开始纷纷逃亡了。

贞观十六年(642),李世民曾经于当年的正月和七月两次下令:“敕天下括游无藉者,限来年末附毕。”第二道令:“自今有自伤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


蔡磊:前者是要逃亡的人们限期回籍,以服劳役;后者则是说,为了逃避劳役自残手足的,当时为了逃避劳役,有人把自己的手砍了,有人把脚砍了(当时叫“福手”或“福足”),以后还有这样的,不但劳役照旧,而且要依法治罪。天下不安,百姓都不惜自惭以逃服劳役了。


蔡磊:皇帝果然是世界上最难拿捏最难把握最难善始善终的职业了。所以好皇上才凤毛麟角可遇难求成了稀世珍品。


蔡磊:贞观天子就是一个这样的珍品。但就是这样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珍品,也差点重蹈前朝隋炀帝的覆辙,他的幸运只在于天不假年,他要是再多活五年或者十年,不要说别人,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变成个什么样,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有故事的。


蔡磊:贞观天子起意东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杀掉了国君自立,而且不听唐使劝阻,谋求地区霸权,和大唐边境势力联合,老在边境捣乱,所以李世民要对高丽起兵,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他对自己新立的太子老是不满意,所以他心里还有一个原因,趁自己还活着,为新太子打扫好周边的国际形势,以便让太子更加容易一些?是这个意思?


蔡磊:所以十数万征辽大军于贞观十八年(644)四月出发。依然是水陆共进,贞观天子也依然是御驾亲征。


蔡磊:刚开始时都很顺利,唐军攻克了隋炀帝几次未曾攻下来的高丽重镇辽阳。但后来的结果却依然和当年的隋炀帝一样,由于高丽人的顽强防守,安市城久攻不下,打仗时是春天时出发的,结果拖到秋末,严寒来临,还没有打胜,东北那边天冷,路又远,唐军只好退兵,在退兵过程中,好多唐军又冻又饿,死掉了。


蔡磊:记得大军出发前,一位当年曾随同隋炀帝参加过征辽战役的前隋老臣曾对前来咨询的李世民告诫道:“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意思是说,那边路很远,运粮食很难,而且高丽人特别擅长守城,不可能轻而易举把他们的城攻下来,但贞观天子对此置若罔闻,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无功而返。


蔡磊:李世民一生征战,只有当年讨伐薛举之役首战失利,但后来还是以完胜彻底扳回。这一次当然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不听劝谏,先是派小部队不断对高丽进行骚扰,又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下令四川及其以南诸道赶制战船,为的还是再一次东征伐辽。造船这个事儿的确很苦,让当地蜀人苦不堪言,当年一艘大船值二千二百三十六匹绢,不仅要把木头砍好后从山谷里运出,而且要加工成船,同时工期又催逼甚急,工期内肯定造不成,所以只得请工匠,本来已经没有钱了还要请工匠,又要花钱。所以人们只得卖地卖田、卖儿卖女的请来别人帮忙,贞观天子后期,多少有了点儿隋炀帝末期让老百姓水深火热的势头。民间已经开始有了小规模的星星点点的反抗。


蔡磊:宰相房玄龄临终前再三恳求皇上放弃这种师出无名徒耗国力的远征,本来你打这仗也没有名分,白白加重百姓的负担,虚耗国家的力量,皇上依然不听劝阻,最后幸亏李世民死了,要不是那两颗要命的同时也是救命的丹丸,谁知道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蔡磊:从第一次伐辽失败后,李世民就一直有病,除了早年的“气疾”外,还有“痈疾”“风疾”等。以往他很少服药,有了病之后他不但开始服大夫开的中药,而且开始服道士所炼之丹药,国内道士的丹药不见效,又有人推荐了一名来自印度、自称已经活了二百年的有长生之术的方士。


蔡磊:李世民曾经一再嘲笑,他看不起秦始皇后来祈求神仙,希望长生不死的荒唐,而且他自己还在贞观十年以后说过,“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生必有终,皆不能免”的不无精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世民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两个榜样的造型——李世民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