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世民 >> 正文

 

[图文]玄武背后 被李世民掩盖的真相

 

  不八卦,不风闻,但我们尊重历史,关心真相。对于一些冷学术问题,我们有些不得不说的话。“真相”关注时下正热的冷学术问题,在公民开始读书的时代,我们引领正确。

  近日,历史正剧《贞观之治》在北京台热映。剧中对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生的玄武门之变有大段的描写。这次政变究竟是怎样引起的呢?正史大多将政变发动的原因直接归咎于李建成、李元吉,而把这次政变中的胜利者李世民所扮演的角色和“周公诛管、蔡”相提并论。千余年来,这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然而历史是否真的如此?

  玄武门政变以秦王李世民为一方,以高祖李渊及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另一方。这次政变以李世民夺得皇位而告终。所以,由唐太宗君臣所记载的历史,对其对立面采取了任意贬低之能事。这种记载,表面上似乎合情合理,无懈可击,实际上很难自圆其说。这里把李渊也看成李世民的对立面,除下面要论述到的他基本上是站在李建成一方的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李世民发动这次政变以攫取皇位为最终目的,喋血玄武门只是达到此目的关键一步,即对高祖釜底抽薪,两个月后逼父皇让出皇位才是这次政变的真正结束。如果只着眼于六月四日的禁门喋血,而没有注重于夺位的内核,则很难看到李世民的真相。

  李渊是一个庸才吗?

  要做到褒李世民而贬其对立面,只能先从太原起兵上做文章。7世纪初,不堪忍受奴役的农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在斗争浪潮中,“得隋官及山东士子皆杀之”。这从根本上动摇了隋王朝的统治。随着隋朝的行将覆灭,一些旧官吏也纷纷倒戈反隋,太原留守李渊便是其中一例。《唐书》和《通鉴》等史书在记载太原起兵时,不但将李建成、李元吉描述得如何无用,就连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也被降为一个不识时务、没有远见的庸才。但是《大唐创业起居注》其中三卷幸运地流存于世,关于太原起兵的材料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它的作者温大稚在李渊起兵时被“引为大将军府记事参军,专掌文书”。由于亲自参与了起兵的一系列决策活动,由他记载的史实比较可靠。尤为重要的是,书成于玄武门之交前,作者不可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这正是温氏记载史料价值高的原因所在。那么,温大稚是如何记载太原起兵的呢?

  据温氏记载,李渊具有雄才大略。他“弘达至理,不语神怪。”“逮乎佛、道,亦以致疑,未之深信。”作为开国君主,应具备顺应历史潮流又能驾驭文武官吏的才干。李渊正是如此:“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分贵贱。”相反,正史记载说起兵前李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在李世民先斩后奏的压力下才没有坐失良机。这说法很难站住脚。隋末政治腐败,人人自危,隋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面对这种处境,李渊采取了“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的策略。关于这一点,王夫之的见解比较深刻:“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素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深……有以折群雄之躁妄,绥民志于来苏……非秦王所可及也。”虽说隋末危机四伏,但要一举覆灭之谈何容易!李渊坐山观虎斗,值两败俱伤时再起而发兵,正足以说明其见解较李世民高出一筹。特别是称臣于势力雄厚的突厥,进而与李密言和的做法,不失为老谋深算。同样,正史关于李建成、李元吉的记载,也和温大稚记载的相距甚远。温氏记载太原起兵前,李建成“于河东潜结英俊”。可见他具有一定的组织才干,王硅、魏征皆为其幕僚,绝非偶然。至于李元吉也绝非庸人,他以勇悍著称于其兄弟间。当李渊向隋全面展开军事进攻时,将多年苦心经营的根据地交付李元吉留守,对其器重由此可见。同时,李元吉对于李世民可谓洞烛其奸,他早就敏锐地觉察出李世民图谋皇位的野心,劝导太子乘早行事。这被后来玄武门之变所证实。大学者陈寅铬先生说:“然商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硅、魏征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至于李元吉者,尤以勇武著闻,故太宗当日相与竞争之人绝非庸儒无能者。”这是比较公允的结论。

  李氏父子利用隋末大起义的形势建立了新王朝,在他们父子中,李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三子所起的作用却难分轩轾,只是起了辅助李渊的配角作用。那么正史记栽为什么和历史事实如此大相径庭呢?这是因为正史据房玄龄、许敬宗等所纂修的《高祖实录》写成:“欲以创业之功独归太宗,不能无所润色。”此说近乎情理,可谓一针见血!
 
李建成想害死李世民吗?

   正史关于由李建成、李元吉发动政变的理由也显得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照正史记载,李建成、李元吉狼狈为奸,时刻想除掉功大才高的李世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李世民才杀死了罪有应得的李建成、李元吉。这很难自圆其说。立长不立贤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李建成身系嫡长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不见其有失德之事,由他继承皇位,应说无可争议。这样一来,若通过正当途径,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是没有希望的,而他又不甘居人之下,无可奈何,只能用杀兄戳弟进而逼父的手段达到目的。要将这种做法说成是名正言顺只有嫁祸于人,颠倒历史真相。实际上,李建成并无除掉李世民的打算,他以自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掉以轻心了。正由于此,当魏征劝他对李世民下手以除后顾之忧时,他却迟迟不行动。李元吉自告奋勇地出来想除掉李世民,也被他“止之”。就在李世民布置了重重包围圈后,李建成、李元吉不曾料到他竟会下毒手,还是率人坦然而顾,最后死于李世民手中。

  相反,我们却从史书的字里行间中窥见李世民为了篡夺皇位,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当李渊攻克长安后,将秦王府的幕僚遣往各地。其中包括杜如晦、房玄龄私下对李世民说:“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世民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玄武背后 被李世民掩盖的真相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