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谓葛天氏之民也。”这段文字情深意长,反映了李清照新婚后在开封自得其乐的小两口文化生活。文中提及开封相国寺,宋时寺内有市,每月有数次大的庙会,各地商贾云集,为京城商业繁华之地,其间自然也有各种书籍出售。每月初一、十五,李清照和赵明诚在书房展玩从相国寺新购得的书籍,翻阅研讨,加以褒贬。结婚两年后,赵明诚出任官职,有机会到各地收集金石文字,加之赵父又升任丞相,亲戚朋友中也有在各种馆阁中谋事的,他们夫妇更有条件获见各种官方和民间的亡诗逸史、秘藏古籍。夫妇二人如获至宝,沉浸其间,不能自已。有时见到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即使典当衣物也要尽力买下来。日积月累,他们夫妇收藏了许多有价值的金石图书珍品。在开封期间还有一件令李清照后来追悔莫及的遗憾事:崇宁年间一天,有人持一幅南唐著名画家徐熙的牡丹图上门,开口要价二十万钱。李清照、赵明诚十分喜爱这幅牡丹图,留在家中两日,可是终因无法筹足这笔钱,只得归还人家。为此事,夫妇相向惋惜数日,李清照直到晚年仍清晰地铭记着这段经历,在《金石录后序》中特地提及,可见当时感触之深。
李清照着有《易安词》六卷,《文集》七卷,但到明末清初已逸失,留传下来的仅有五十多首词,以及一些零星诗文。这五十多首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她南渡前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前主要生活在两个地方,一是开封,一是山东青州(赵明诚重新起用后,李清照曾随夫去山东莱州、淄州居住,时间不长),只要仔细分析词的思想内容、情感色彩和有关背景,就不难区分哪些词是开封所作。如《怨王孙·帝里春晚》写道:“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从“帝里春晚”一句就清楚地表明写的是京城开封,唐代上官婉儿诗云:“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帝里”指的就是京城。这首词是易安于开封新婚后不久所作,写女主人暮春黄昏在汴京的一处深院楼上怀远,寒食那天夜阑人静犹离愁难遣,愁浓语淡,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词中和开封风土景物直接有关的还有一首《庆清朝慢·禁幄低张》:“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弩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这首长调描写的正是北宋都城汴京全城竞相观赏牡丹的盛景。牡丹花开时节,无论东城边还是南陌上,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争相驾车去池馆观赏牡丹。夜晚人们依然饮酒赏花,不惜燃尽蜡烛,也要尽情观赏。唐宋时群花以牡丹最贵重,词中提到连皇家的明光宫殿也开禁了,那里有幸蒙皇帝恩泽先开放的牡丹,可供人们观赏。这首词生动地反映出北宋京都开封和唐代洛阳一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空前盛况。今天的开封以秋天的菊展闻名,而北宋时期的京城开封早已有规模盛大的牡丹展了! 李清照在开封的生活,前期总的说来是相当优裕安定的,反映到她那段时期的词作风格也就清丽明快。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和委婉细腻的艺术笔触,真实地抒发内心的欢乐和哀愁,洋溢着一派天真、开朗的气息,随着生活体验的增加,她的词中也出现淡淡的哀愁,感春悲秋,伤离恨别,这些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委婉动人,极其打动人心,使读者生成会心的共鸣,许多词句脍炙人口,为世人传诵。到了李清照在开封生活的最后几年,家庭发生巨变,她开始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残酷无情和官场的险恶黑暗。宋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年),李清照十九岁,与赵明诚结婚方一年多,这年蔡京在朝廷得势,借口元佑党人不得在朝为官,上书弹劾朝臣十七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时任提点京东刑狱,名在元佑党籍而遭罢官。此时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已升为尚书右丞,李清照挺身而出给公公赵挺之上诗以救父,诗中有句云“何况人间父子情”,另有句云“炙手可热心可寒”,读者哀之,可惜原诗已逸失,只留下这两句,给后人留下许多猜想。看来李清照的努力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她太单纯,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她的公公赵挺之此时正依附蔡京,排挤元佑党人甚力,没有对亲家李格非伸出援手。然而,官场斗争波诡云谲,赵挺之先是投靠蔡京,后来又和蔡京闹翻,其间斗争几经反覆,到宋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年)三月,蔡京复相,赵挺之罢相,不几日便病故。赵挺之死后仅隔三天,蔡京即大事诬陷,不仅赵挺之的官职被追夺,而且赵明诚兄弟也受株连被捕,后放归老家山东青州乡里。这年李清照二十四岁,对朝政的昏乱黑暗有了更深的体会和切身感受。李清照随同丈夫去青州故第居住,从此离别了汴京,再也没有回来过,惟有梦中相会了。
宋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金兵大举南侵,攻陷开封,俘虏徽、钦二帝。李清照从青州避难南下。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被任命为湖州知州,在赴任途中因中暑染病身亡。赵明诚之死对李清照是个致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