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
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
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
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
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
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
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
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
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
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
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
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
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
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
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
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
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
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
,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
中的少女。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点 绛 唇》
蹴罢秋千,起来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蹴罢秋千:童真犹在。 慵整纤纤手:已怀春心。 花瘦:尚未发育状。 露浓花瘦:含苞欲放,却露浓欲滴状。 露浓:早早起床。 薄汗:一大早的忙于找什么, 一身露水,一身汗水。 轻衣透:也来性感一下。
见有人来:要来的终于来了。 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日盼夜盼, 给你见着了,你又走了去。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走又舍不得走, 留又不敢留,只好在门外偷窥; 又怕被人撞破心事, 假惺惺拿个青梅闻来闻去, 闻什么,等下就变黄梅了。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
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
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
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
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
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
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
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
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
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
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
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
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
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
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
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新婚燕尔,春宵浓睡, 醒来不觉已日上三竿。
回想昨夜几度缠绵, 几番柔情,犹如醉酒。
斜倚妆台的娇妻, 端详镜中俏面,意犹未尽, 问:我今日漂不漂亮?
正忙于卷帘的夫婿漫不经心, 答:你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么年轻, 那么漂亮,那么魅力逼人,心肝!
娇妻受不了那态度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