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清照 >> 正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诗词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

--------------------------------------------------------------------------------
 
作者:【李清照】  年代:【宋】  体裁:【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诗词全文  
--------------------------------------------------------------------------------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诗词注释
--------------------------------------------------------------------------------
【注释】

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地名。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视。

【评解】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人去难
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具有感人
的艺术魅力。

【集评】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如巧匠
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
鸣之奏。
沈际飞《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
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
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
“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念武陵”四句,
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 ,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 ,犹然未觉光阴催人 ,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 ”,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 ”,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 ,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 ”,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 ,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 。“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 ”,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 ”是紧接上句的“凝眸 ”。把它们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清照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凤凰台上忆吹箫诗词赏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渔家傲 李清照
    女教授称李清照好色好赌好酒引争议
    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简介
    女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文化周"落幕 千名书法爱好者挥
    李清照研究专家学者畅谈清照文化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
    《中国历代名女》——一代词人李清照
    《一剪梅》与李清照词探析
    南歌子  作者:【李清照】
    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声声慢 李清照
    词·武陵春 北宋·李清照
    李清照 鹧鸪天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念奴娇 李清照
    孤雁儿 李清照
    李清照诗词赏析
    词·声声慢 宋·李清照
    词·永遇乐 宋·李清照
    词·如梦令 宋·李清照
    长寿乐 北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北宋·李清照
    词·浣溪沙 北宋·李清照
    李清照 失调名
    武陵春 李清照
    临江仙 北宋·李清照
    评《李清照》:浩然正气李清照
    宋代女作家李清照
    丑奴儿 李清照
    点绛唇  李清照
    浪淘沙 李清照
    临江仙·梅 李清照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青玉案 李清照
    浣溪沙 李清照
    浣溪沙  李清照
    浪淘沙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 青玉案
    满庭芳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 李清照
    易安诗全集
    集美貌才情于一身的李清照其实风流成
    李清照《门当户对》 康 震
    李清照怎么成了“酒色”之徒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新婚时故意猜疑丈夫 暗示自己
    学者称李清照是赌神酒鬼色女郎 “遗情
    【宋】李清照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念奴娇·春情
    【作者小传】:李清照
    行香子 诗词赏析
    【宋】李清照 渔家傲
    醉花阴诗词赏析
    【宋】李清照 武陵春
    【宋】李清照 点绛唇
    【宋】李清照 永遇乐
    【宋】李清照 醉花阴
    【宋】李清照 声声慢
    一枝独放的清莲 叹服于李清照的个性美
    谈李清照
    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北宋)
    李清照:亦妻亦师亦友
    百脉泉与李清照(名家新作)
    浣溪沙 诗词赏析
    【宋】李清照 一剪梅
    多丽诗词赏析
    武陵春诗词赏析
    声声慢诗词赏析
    永遇乐 诗词赏析
    如梦令 诗词赏析
    孤雁儿诗词赏析
    玉楼春诗词赏析
    长寿乐诗词赏析
    点绛唇 诗词赏析
    点绛唇  诗词赏析
    蝶恋花 诗词赏析
    蝶恋花 离情诗词赏析
    李清照全集
    如梦令 诗词赏析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诗词赏析
    浣溪沙  诗词赏析
    浣溪沙 诗词 赏析
    减字木兰花 诗词赏析
    临江仙 诗词赏析
    满庭芳 诗词赏析
    南歌子诗词赏析
    念奴娇诗词赏析
    菩萨蛮 诗词赏析
    菩萨蛮诗词赏析
    清平乐诗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小重山诗词赏析
    绝句诗词赏析
    一剪梅诗词赏析
    渔家傲诗词赏析
    怨王孙诗词赏析
    鹧鸪天 诗词赏析
    鹧鸪天  诗词赏析
    一剪梅 诗词赏析
    浣溪沙 诗词赏析
    题八咏楼诗词赏析
    盘点女词人李清照的十一大豪放事迹
    细腻香艳:解读李清照词中的闺房往事
    访漱玉祠与李清照故居
    茅威涛何英董柯娣“三朵金花”聚首《
    【宋】李清照 如梦令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