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1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在风云突变的时代,四海之地豆剖,终是分久必合——一个英雄出现在人间。人们也常说和平盛世中诞生的物华天宝能屹立在世界上,在男耕女织的丝路繁忙的年代,也出现了无数日月光华。而融合这两者的人,必将让自己进入“天接云涛”——那就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不必说“尝记溪亭日幕”的嬉戏莲叶间,不必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苍凉,不必说“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不必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次第。李清照早已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永恒的天地……
2 泉水喷涌千载不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山东济南,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的李格非,学识渊博、才学出众的王夫人,还有当时大千锦亮的北宋江山——在这一切酝酿成熟的时刻,李清照诞生了。天资聪明、伶俐无比的她,三岁就能对听说吟歌熟谙在心;四五岁读书认字,她过目不忘念念有词;六七岁,她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李清照的芳名已经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 严格有续的家规,纯真活泼的天性,自由发散的思维——于是就有了她沉醉无限以至不知归路的经历,就有了荷花塘里惊起飞翔的鸥鹭。而此时的李清照,她的心是否也在随惊起的鸥鹭一起飞翔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要责怪卷帘人说的“海棠依旧”,细心的点滴若不属于生活真爱,又属于谁?看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窗外是“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催落了无数高傲读者目空一切的心。倚楼无语,只好随便调弄心爱的古琴,唱一曲吧——“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这简单的词牌,能承载如此深情隽永之词,词牌的制者今生无悔了!
3 词,是自古就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兴于唐,盛于宋,在无数的交流磨砺之中到达了顶峰。最初的词都有一定的曲谱,可以演唱,可惜后来曲谱失传,只剩下了固定的词牌。李清照的出现,迎来了词最辉煌的时代。 这是最难驾驭的一种文体——固定的句数、字数、断句,严格的平仄、对仗、押韵。平庸的人把这些规定看成束缚和牢笼,而李清照,把这一切看成工整和谐的象征。 “词别是一家。”那是她一句震撼词坛天地的话。 深明韵律、精通音乐的她,很快掌握了填词的要求,从少年时就用词得心应手地抒情记事。“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那恐怕是她心中的鸥鹭吧?“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那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激起了多少童年纯真的情感?少女时期的她,想必也曾沉浸其中?“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面对柔和美好的梅花,出嫁前夕、豆蔻年华的她又在琢磨些什么呢?她是在用梅花自比吧!“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原来她还对桂花情有独钟! 那不正是李清照自己么——“何必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4 “言与词合,安上已脱,芝麻除草麻,芙蓉开新花”——一个奇怪的梦,铸造了一段浓厚隽永的情感,预示着一番纯情相合的开始。词女之夫赵明诚,与已是作词高手的李清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暗中记录了宴席上别人吟诵的李清照的佳句,默默背诵;他千辛万苦弄来了李清照的墨迹,凝视上面含蓄婉约的文章。他因此而冥思苦想、愁眉不展。于是,就有了梦见周公的经历。 终于,时局让这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华丽万种的服装,他们坐在两皮枣红大马拉着的大红轿车,由历城向密州进发。一路上,车马成队,旗牌伞扇,鼓乐笙琴,多少羡慕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