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法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词人。清代王士嫘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清代沈谦则赞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因此又有“词家二李”之说。李清照为婉约派之宗,她提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她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人称为“易安体”,甚至连大词人辛弃疾也在《稼轩词》中自称“效李易安体”,可见她的影响之深广了。
李清照祖籍山东济南,济南趵突泉公园建有李清照纪念堂。然而,细细查阅李清照年表,她的童年、少女和青春时光,都是在东京开封度过的,她与赵明诚婚后长达六年的光阴也都是在开封度过的,直到二十四岁那年李清照才与丈夫去山东青州居住。
李清照的诗学渊源于其父李格非。李格非字文叔,北宋著名学者兼散文家,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年)登进士第。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为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工文章。李清照自幼就生活在文学气氛浓郁的家庭中。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年)。她出生时其父已在外为官八年,古代交通极不方便,李格非不可能每年回山东老家探亲,妻室当随丈夫在其任所生活,其父李格非中进士后先任冀州司户参军,又任郓州教授,后回到京城开封在太学任职,李清照的出生地应是开封而非济南。李清照从幼年起就一直在开封生活。她六岁那年(宋哲宗元佑四年、公元一○八九年),其父李格非官太学正,在汴京置屋,题名“有竹堂”,李格非的好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于这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撰写《有竹堂记》曰:“济南李文叔为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砌傍,而名其堂曰‘有竹’,馄诸栋间,又为之记于壁,率午归自太学,则坐堂中,扫地置笔砚,呻吟策牍,为文章数十篇。”(见《鸡肋集》卷三),李格非正因为携带妻女家眷,才需要这么一个植有竹林的宽敞庭院,何况他此时官职升迁,也有经济条件了。由此可推断,李清照六岁那年即已生活于开封“有竹堂”中了。
李格非文名甚高,文章笔力雄健,受到苏轼的赏识,号称“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张耒、陈师道、晁补之等著名文人往来甚密。他曾着《洛阳名园记》,名噪一时,文中说:“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他从洛阳名园的兴废看到洛阳全城的盛衰,又从洛阳的盛衰看到天下的治乱;同时从公卿士大夫放意于园林的逸乐生活,看到他们必将没落的命运,确实具有远见卓识。同时,李格非在经学研究上也成就卓着,着有《礼记说》,他研究《周易》、《左氏春秋》有很深的造诣,搜集了诸多资料,使李清照从小受益匪浅。后来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正是在如此渊博的家学熏陶滋养下,李清照自幼年起在开封就积累了良好的文学修养。她的文学才华少时便得到其父的老朋友晁补之的注意和称赞。宋代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记:“赵明诚妻,李格非女也,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李清照十八岁那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一一○一年),与太学生赵明诚在开封结婚。李清照其父李格非时为礼部员外郎,赵明诚其父赵挺之时任吏部侍郎。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元伊世珍《琅镾记》载:“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此传说可能系当时文人所杜撰,但是也说明李清照结婚前在京都开封确实已有才名。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感情诚笃,十分恩爱,尤其夫妇二人都喜好藏书,更增添了许多生活乐趣。
李清照晚年在《金石录后序》中回顾道:“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