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李鸿章家书之真伪
|
李鹤章号季荃,鸿章呼为“季弟”;李昭庆号幼荃,鸿章呼为“幼弟”。这些称呼都是李鸿章书信中所常用的,决不能以通常的知识来作泛泛的理解。对人物的确认出现失误,以此做出的考据就难免没有差错。 就现在出版的《李鸿章家书》而言,其中内容来自民国年间各种版本者,可以大致断言是伪作。在中国作伪也算得一种职业,但是做晚清名人的书信手札则不是普通人所能胜任的,非高手不可。前些年,笔者在南京调查李鸿章资料时,曾得知在解放前后,南京有一位姓马的老者,专事晚清名人手札的作伪,并以此为生业。他所做之物水平之高,令人难以辨识。据说他做得一批晚清名人笔记书信,后来捐赠给江苏某市一文化单位,为此而获得奖励并由政府出面解决了其子女的城市户口问题。能以作伪之物挡过某些专家的眼并谋得实惠,这在当时无论如何也是很了不起的一桩事。可惜这位老者早于1956年就已经过世了,不然我真的很想去拜访他,和他聊聊天,以多知道一些有关晚清名人笔记手札作伪的知识。 虽然没有机会见到过去的作伪者,但我却有幸见到了一些他们的作品。1994年,笔者在安徽一所知名高校的图书馆作调查时,意外地发现了一部李鸿章书信的抄本。这批东西数量不少,约有十数册之多,长期被该馆作为善本珍藏,成为该馆的镇库之宝。要看这部书委实不易,我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斡旋,最后还是校长亲自出面,该馆才同意拿出来让我看。看的时候,图书馆馆长侧立一边,让我带上白手套,收起所有纸和笔,不允许作任何记录。在他的监护之下,我认认真真地看了约二个小时,最后断定是一部伪作。这个结论使图书馆的人大吃一惊,馆长用鄙夷的目光斜视着我,那意思似乎是说:“你懂什么!”我只好稍作解释,随手翻出一页,指着上面的一段话讲给他听。记得那是一封李鸿章写给中国驻英法大使刘瑞芬的信,李在信中告诉刘说:“伯行将于下月抵英京”。伯行者,李鸿章子李经方是也。李鸿章是个十足傲气的人,从未如此恭敬到在称呼自己儿子时用号而不呼其名。习惯上,李鸿章通常在给朋僚的函稿中多称李经方为 “方儿”,只有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才直呼“臣子李经方”。我猜想这部书的作伪者,可能是根据当时所见某人函中提到“伯行将于下月抵英京”一事,将其移入伪造的李鸿章函内,这是过去伪造晚清名人书信时最常用的手法。这样做要比自编内容来得更加方便可靠,既可以给人一些实际的内容,又令所述史实经得起检验。可惜的是,作伪者并非当事之人,亦未能弄清伯行者何人,留下了一个十分明显的错误。而且此函在书写时,依据时人习惯,又特地将“伯行”做了挑行抬头,以示恭敬,更是令人感到可笑之至。 那么,李鸿章究竟有没有家书传世呢?应该说家书是有的,但这些家书从未在世人手中流传过。据我所知,目前李鸿章的家书仍然散见于各处,并未进行过统一的整理。如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料室就收藏有李鸿章致哥哥李瀚章的亲笔书札数十通。另外,长期隐居上海的名作家张爱玲的胞弟张子静先生手中,今日仍然保留着外曾祖父李鸿章写给祖父张佩纶的亲笔手札数百通,这其中就有数十通手札是李写给女儿菊藕的家书。作为被批判多年的大卖国贼李鸿章的后人,保存这些家书的纪念意义可能要远远大于他们所理解的那些学术研究的价值。其实,同样作为政治家的李鸿章与曾国藩并不相同,他在家书中没有曾国藩那么多的伦理说教,而是就事论事,所谈多以家务为主。这种家书即便出版了,如果不是专门研究李鸿章之人,只怕也难能有耐心去认真读它。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鸿章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关于李鸿章家书之真伪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李鸿章之手杖 |
下一篇文章: 《曾国藩致黄赞汤函》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