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民工入内与晋文公纳才
|
作者:程程 几十年前,列强瓜分中国的时代,上海黄浦公园门口曾树立过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块牌子凝聚着一个民族难以言状的痛苦和屈辱。然而,数十年之后,在宁波市九龙湖风景区的大门处,又挂出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写着:“禁止衣冠不整者、拾破烂者以及外务人员入内,不止步者后果自负。”一位姓李的门卫说,外务人员就是指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指民工,因为民工也是外来务工人员(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历史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重演,只是此次已经换了主角。不变的是,依然是强者对弱者、富者对贫者的游戏。因为在某些人看来,民工这个弱势群体永远是犯罪嫌疑人。宁波景区挂这样一块牌子的动因,是“因为景区丢了两辆好摩托车和自行车,景区宾馆的仓库也被盗过,领导认为是民工和捡破烂的作的案子”。显然,民工在这里被预设为犯罪者。然而,我们的民工真的如此不堪吗?正如一些民工所诘问的:“我们同样为宁波的建设出过力流过汗,为何要遭到歧视?”这个问题,其实不只是宁波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大问题。笔者认为,除了经济上消除贫富差距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消除思想上的“贫富差距”。也就是说,首先得把民工当人,把民工当作一个与其他人享受同样权利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看成一个危险阶层,一个“潜犯罪”阶层。社会公平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民工充分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应有之义。这些成果中,本身就包含了民工的创造。让民工享有这些成果,只不过让他们拿回自己应得的东西。那些“歧视”者无权剥夺。我们可以站在民工的立场如此质问:“你有什么权力拒我入内?” 不由得想起春秋时晋文公纳才的故事。欲缺是个标准的农民。一日,晋文公的大臣胥臣见到欲缺的妻子到田间给他送饭,但见夫妻相敬如宾,一切都很合礼数。胥臣就向文公举荐,认为“能敬者必有德”,夫妻都能做到相互尊敬,何况对他人呢?文公马上接受建议,亲自到欲缺的住处纳贤。后来,欲缺在晋国与其他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历史事件本意想宣扬的是晋文公博大的纳才胸怀。但我以为,我们的眼光更应该集中在欲缺的农民身份上。一个农民,最终能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可见,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农民是受尊重的。假如欲缺是在现在的宁波,只怕连普通景区的门也进不了的,遑论纳贤了。 走笔至此,不由得想问:现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远非春秋时期可比,而我们的思想意识却退步了吗?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晋文公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拒民工入内与晋文公纳才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女人和晋文公的霸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