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G >> guang >> 光绪 >> 正文

 

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鉴赏

 ◇ 文/王军 王华

清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民窑制瓷业都得到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康乾时期的瓷器生产,不仅品种丰富,产量巨大,其制作更是精美。可自乾隆朝以后,制瓷业开始呈衰退之势。但是到光绪一朝,其瓷器的生产,无论是品种、数量、质量均比前几朝有所提高,这一时期景德镇生产瓷器的最大特征是仿古。

近代古陶瓷研究家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记载:“光绪近年仿康、乾诸制往往逼真,鱼目混珠,识者憎之,然不能不谓其美术之精进也。”光绪时期的仿古瓷力追康熙乾隆两朝瓷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晚清时期日渐衰落的制瓷业算是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可谓是清朝制瓷业回光返照的表现。器型上,尤其是青花瓷在光绪朝得到再次复兴,大量烧制,且多仿前朝器型,尤以仿康熙青花瓷最多。《饮流斋说瓷》中有载:“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精者”,说明了这类专仿康熙青花瓷的官民窑作品,因刻意仿古,制作精美,很容易和康熙本朝青花相混。笔者力图通过对两件光绪景德镇民窑仿康熙青花瓷的胎釉、器型、纹饰绘、青花呈色、款识、圈足处理工艺等特征的对比,总结光绪本朝青花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时代风格和特征。

青花开光(开窗)仕女莲花纹筒式瓶

这件器物可作为插花之用,属装饰陈列用瓷。器身高20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厘米。撇口,腹身呈直筒状,浅圈足,胎体较轻、胎质较为细洁、釉色白中微闪青,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耀眼,青花发色呈青蓝色。瓶颈部绘以折枝花果纹,腹壁周身釉下绘八个开光,仕女和莲花两种图案分别被绘在每个开光处内,相间环绕排列,组成一圈完整的画面。所绘仕女在庭院之中,蕉叶之下手执一花,其人物造型比例亦有失准确,构图趋向简洁。仕女眉目清晰线条流畅,有着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仪态呈娇愁无力状,所绘莲花呈现图案化的特征,层次感不强,有清末光绪绘典型之风格。近底部绘以折枝花果纹,器底施满釉。为“康熙年制”的四字楷书款,但字体率,较为随意。应属光绪年间仿康熙朝的民窑制品。

青花山水人物纹观音瓶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观音瓶又称“观音尊”,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流行的瓷器瓶式之一,并非作为日常生活用器,是装饰陈列用瓷或观赏器。瓶高31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7.9厘米,撇口,直短颈,丰肩。肩部以下渐收,近底部外撇,二层台式圈足,底足露胎处旋削不够方正而呈圆角状。胎体较轻,胎质较为坚致细洁,釉色呈浆白色,釉层较薄,但釉面光亮滋润,青料呈青蓝色,较浅淡。瓶颈部绘以折枝花果纹,腹部周身主纹饰绘以远山近水,楼台亭阁,庭园小景,还穿插绘以一些人物的活动场景。有下棋,南窗小读,渔人捕鱼,老人扶杖过,寄情于田园山水之中,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近底部绘以折技花果纹,整体绘,用笔洒脱,画风随意,画面活泼生动,彰显民间风格。器底施满釉,为“康熙年制”四字楷体款,但字体率。该瓶从造型风格,胎釉特点,青花呈色,绘手法,器底款识,成型的工艺这几方面分析判断,应属光绪年间仿康熙朝的民窑精品。

在收藏投资这类瓷器时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不要把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当作康熙本朝的来购买。笔者依据多年在民间古玩市场及文物商店接触这类青花瓷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积累和领悟的体会,总结出鉴别这类青花瓷时应该注意的几点,以望与藏友得以交流,并对藏友有所益。

胎质和釉色 光绪朝青花瓷胎质粗细兼有之,与近现代瓷器的胎质质量已经非常接近。大件器物质地欠佳,而小件器物胎质则较为细洁,由于胎质松软和硬度不足,上手手感较轻。其釉层稀薄,釉色为白中闪青的青白色或浆白色,胎釉结合不致密。而康熙朝青花瓷胎质坚硬细润,手感比较沉重,胎壁相对较厚,但仍与器物的大小、造型相适宜。其釉质坚硬,胎釉结合紧密为一体,给人以剔透坚硬的玉质感,俗称“紧皮亮釉”。

青花色料 光绪青花呈色较多,主要有青蓝、黑褐等,有的闪紫,有的浅淡而灰暗,但都具有晚清青花色料特点。釉色漂浮不够沉稳,甚至于浮在釉面。康熙青花色料紧贴胎骨,发色清翠欲滴,色阶分明,甚至在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浓淡的笔韵,素有青花五彩之称。康熙民窑青花呈色 ,则是灰暗、明快兼而有之,但都较为沉稳。

绘画风格 光绪青花瓷的绘画风格,工细与粗放并存,但笔触拘谨,呆板平庸,面较为图案化,层次感不强。康熙画风,大多绘工细腻,用笔纤细,线条流畅。康熙青花瓷所绘山水画传承宋以来的传统技法,并吸收西洋画的透视方法,突出山水的立体感和阴阳反差;人物画受陈洪绶影响较大,其造型准确,面部轮廓线条细致,仕女形象高大端庄,具有稳重的气质;花鸟民窑以青花为地,满饰白朵梅花和冰梅纹最为常见。

器型 光绪朝青花瓷的造型基本上以仿古瓷为主,尤其是以康熙乾隆二朝青花瓷器为蓝本模仿的制品,由于刻意仿古,工艺考究,有意提高质量,所以造诣较高。但还是暴露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其器型线条缺乏灵秀,给人以柔弱之感。而康熙青花瓷造型的风格,则是挺拔硬朗和秀美精巧并存。

圈足 仿品的二层台式圈足多不齐整,底布有的带有旋痕,露胎旋削处不够方正,而是呈圆角状。而康熙青花瓷二层台式圈足,切削整齐,呈圆棱角状。而且盘、碗类的底足圈径大,足墙高,足墙内、外斜削,致使足端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有缺损。中晚期时圈足则渐呈滚圆润滑的“泥鳅背”状。

款识 光绪朝所仿康熙朝青花瓷的款识也比较逼真,但细看还是能看出端倪:其字体率,较为随意。康熙朝款识书写较为工整,字体遒劲挺拔,深沉于釉下如写胎骨之上。

以上这些光绪朝所暴露出制瓷的痕迹和时代特征,是受到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时代的烙印,轻易克服不掉。在鉴定实践中,第一要对被鉴别的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第二,把所掌握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加以灵活应用,对其作认真的排比;第三,综合评定,还要反复思考其成因,找出科学的依据,最终达到心领神会,作出准确的判断。清代光绪民窑仿康熙青花瓷作品,虽不及康熙朝青花瓷的产品质量和艺术成就,但它同样包含着先人的智慧和勤劳;同样体现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散发着自由活泼的艺术魅力;同样值得我们去尊重它、收藏它、研究它。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光绪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鉴赏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戊戌变法
    光绪为啥喊慈禧“亲爸爸”?
    光绪皇帝死因查明
    光绪之死
    现代科技廓清百年谜案 光绪死因破解全
    光绪元宝的分类和市场价格
    光绪,屈辱哀怨的一生
    清德宗载湉  光绪
    光绪生平简介资料
    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光绪皇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
    纽约时报:光绪皇帝像神一样孤独
    光绪简介
    光绪宠妃珍妃之死
    百年疑案破解:光绪死于砒霜中毒
    光绪皇帝之死扑朔迷离
    《新学伪经考》刊行
    张博领衔《苍穹之昴》 “阳光版”光绪
    义和团运动
    慈禧之冤:光绪不是我毒死的
    光绪选妃 慈禧操盘
    光绪死因疑案
    光绪陵墓——清崇陵
    解密历史:光绪被幽禁为何不逃跑
    光绪老师翁同龢“下岗” 竟是学生“大
    太医院与清宫医案
    清宫深藏照片揭秘:光绪皇帝的爱情生
    光绪元宝价格
    范文澜:光绪皇帝颇有作为
    光绪皇帝
    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解码:光绪之死的真相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光绪尸骨历史隐秘:崇陵曾被盗掘 盗走
    1908年:光绪皇帝葬礼
    光绪皇帝之的历史之迷
    维新变法
    扬州教案发生
    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丹道起义
    光绪与珍妃的爱情悲剧
    袁世凯为何要向慈禧出卖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
    谁是毒杀光绪皇帝的凶嫌
    百年历史谜案:光绪比慈禧早死一天之
    光绪廿七年的杀戮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元
    光绪介绍
    光绪帝后人隐匿通州 成养殖业大亨
    太医院与清宫医案揭开光绪死因:长期遗
    146枚光绪元宝
    光绪尸骨历史隐秘:崇陵曾被盗掘 盗走
    光绪死因 溥仪揭秘非慈禧而是袁世凯
    光绪皇帝系中毒致死?遗骨中查出砒霜
    北洋造光绪元宝 存世少最具收藏潜力
    光绪“衣带诏”之谜
    摄于一百多年前的历史照片:光绪皇帝
    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
    田中裕子专访找“光绪”保驾
    另类风流:珍妃与光绪是如何秘密过夜
    谁是毒杀光绪皇帝的凶嫌?
    晚清第一疑案:光绪帝死因之谜
    台湾铸造的光绪银毫
    光绪亲笔信亮相世博葡萄牙馆
    慈禧蒙冤解密:珍妃与光绪并非慈禧谋
    清朝末代皇后隆裕与光绪的唯一一次相
    光绪皇帝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下毒真凶仍
    谁毒杀了光绪皇帝?最大嫌疑人竟是隆裕
    慈禧临终之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光绪?
    光绪元宝
    清珍稀光绪元宝5元纸钞最贵15万
    清朝光绪帝究竟是被谁毒死的?
    漫谈广东“光绪元宝”
    仪器分析揭示光绪死因之谜
    光绪帝之死探秘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