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u >> 都梁 >> 正文

 

记者与作家都梁网上论"剑":关于英雄主义的对话

,不能让人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拍《血色浪漫》时,我们选择了几个很有名的导演,都没谈成,他们自己说拍不了男人戏,他们擅长的是偶像剧或言情剧,这使我很郁闷,他们自己不就是男人吗?怎么就拍不了男人戏?若是我们的男作家和男导演都是如此趋于“中性化”或“女性化”,那活该老百姓骂我们,是我们自己无能。
  问:你写了《亮剑》之后,又写了《血色浪漫》。据说你此前连一篇千字文都没写过,这是真的吗?
  都梁:《亮剑》之前的确没发表过任何文章,脑子就没想这些,是否成名也与我无关,我还有自己的生活,不想成为公众人物,只想心静如水地再写一两部小说,然后可能改行干点儿更有趣的事。希望媒体和读者们谅解,人和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我拒绝参与炒作就把我称为“怪人”。在此我恳请某些媒体不要再制造关于我的“专访”,要恪守新闻道德,《亮剑》播出后我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这次与你的网上交流是第一次。
  “如果不是因为部队广大官兵的支持,《亮剑》拍摄成功是不可能的。”
  问:《亮剑》有许多成功,但作为电视剧的《亮剑》,不少读者认为,小说比电视更好看。我认为剧作最大的缺憾是拍摄过于粗糙。比如那么漫长的作战,好象都是发生在冬季。已经到了福建前线了,树枝都是枯的;已经到北京了,那么狭长的院落长廊分明在山西王家和乔家大院,这些都是败笔。当然这不是你的错。
  都梁:粗糙是肯定的。有几方面原因,经费和周期问题最主要,这两条是电视剧生产中致命的因素。总共一千多万的投资,动用了部队上万人次协拍,仅服装道具就耗资惊人。如果不是因为本片军事顾问刘源中将和执行军事顾问方凯声大校的帮助与协调,总后某部和武警某部广大指战员的大力支持,《亮剑》拍摄成功是不可能的。还有个问题,像海润这类民营公司在制作方面是无法和中央台相比的,双方的资源构成截然不同。以电视剧《八路军》为例,它的拍摄时间是《亮剑》的近一倍,资金是近三倍。相比之下,民营公司就显得捉襟见肘,谁都知道拍摄时间的长短与制作有很大关系,仓促拍摄不可能出精品,一旦延长时间势必增加拍摄成本,公司还要盈利,如果将高成本的电视片卖给电视台,电视台才不买你的账,价格由人家定,你是赔是赚自己担着。因此,这种生产机制不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电视剧的制作质量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当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电视剧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没钱你无法请到优秀的专业人员,只好凑合吧!不可否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也是这部电视剧制作粗糙的原因之一,很多穿帮并不是由于资金和时间的问题。不过大家在恶劣气候下努力完成了拍摄,都很辛苦,我也谅解了这种粗糙。在此我想提一下,《亮剑》一剧的主要演员都不错,尤其是李幼斌,的确演出了我心中的李云龙形象。《亮剑》的成功有一大半都来自李幼斌的演技,要说“里程碑”,这才是李幼斌演艺生涯的里程碑,我为他的成功而喝彩。其他演员的演技也很棒,何政军饰演的赵刚集儒雅与阳刚于一身,网上不少女青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梁林琳饰演的秀芹充满激情,临终时的呼喊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张侗饰演的魏和尚更是光彩照人,有些网友甚至把我这个作者也骂了,为什么要让和尚牺牲?童蕾饰演的田雨张弛有度,自有一番迷人的风采;饰演孔捷、丁伟的两位演员也表现出不俗的功力……一句话,由衷感谢张前导演、李幼斌、何政军等剧组全体演职员,愿你们再创辉煌!
  问;就人物性格来说,有人说《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是由老虎变成了“猫”,而《亮剑》中李云龙的虎狼之气,从始到终没变化,认为这是失败的。我不这样认为。如果让李云龙变成了“”,就没有小说中后来的人生悲剧了(文革自杀),赵刚也是这样。但我认为一成不变也不好,比如南京高院深造之后,还是应该让人物在素质、气质方面有些变化的,而不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这方面都显得不够。但瑕不掩瑜,尽管作为评论家有点求全责备,也无法影响作品的巨大影响。我的这点批评,不知你能否认同?
  都梁:小说中李云龙和赵刚解放后还是有变化的,李云龙开始对岳父田墨轩政治观点不合就恶语相向,延续了战争年代的性格,但后来渐渐也变了。困难时期段鹏发牢骚被李云龙严厉制止,骂他嘴上没个把门的;文革时他与政委马天生的周旋,有时甚至是很无奈;尤其是对造反派头目杜长海的当面教训也不敢贸然发作,依他在战争年代的性格,也许早一个耳光上去了。这表明他也在变,变得顾虑重重,变得在意身外之事。赵刚也是如此,对于不正常的政治氛围他先是忍,变得沉默寡言,甚至使用一些小诡计使妻子冯楠免于被打成右派,他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不说,这决不是赵刚本来的性格,他也在变,变得谨慎胆小。但无论是李云龙还是赵刚,他们都恪守着一种人格底线,一旦人的尊严和良心受到挑战,最终他们会拍案而起,与邪恶抗争。至于你提出的应该让人物在素质、气质方面有些变化,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李云龙在战争年代屡次杀日军俘虏,受过处分也屡教不改。当他晚年在监狱中受到看守虐待时,他想起了赵刚当年对他的教诲,李云龙感到一种由衷的温暖,他发誓,假如他能重新活一次的话,他一定会拜赵刚为师,好好学做人。这个没有文化、性如烈火的将军终于感受到人性的力量,他不仅变了,而且思想也升华了。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都梁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记者与作家都梁网上论"剑":关于英雄主义的对话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