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ao >> 道光 >> 正文

 

道光与家鸦片战争第十集——战前疑云

道光与家鸦片战争第十集——战前疑云

主讲人:喻大华

    主持人:公元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是因何而起的呢?为什么一个偌大的国家会败于一个远渡重洋,劳师远征的英国呢?在上一期节目当中,喻大华教授讲到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随着鸦片泛滥的日趋严重,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随即开展严查烟贩,整顿水师的活动。183963-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主持销毁收缴的鸦片,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然而随着虎门销烟的结束,英国人的挑衅也接踵而至,面对虎门海滩的沉烟,财富化为灰烬,英国人能善罢甘休吗。

    喻大华:1839422日,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两江总督,以前我们说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管辖江苏、安徽等省,在经济地位上堪称是中国当时总督和巡抚当中的龙头老大。但此时,正是林则徐收缴鸦片的关键时刻,自然不能分身就职,道光皇帝让江苏巡抚暂时代理一段,等林则徐禁烟结束以后再到南京上任,这既是对林则徐的肯定,也反映出在道光皇帝看来,禁烟运动将很快结束。

    果然,林则徐进展神速,63日举行了虎门销烟。但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林则徐丝毫没有感到轻松。不仅还有很多英国商人没有具结,什么具结呢?就是签署永远不走私鸦片的保证书,而且,还不知有满载鸦片的外国船只来到广州。由于船主不知道清朝正在严禁鸦片,所以让他们交烟那更是一件费劲口舌的事情,他不知道你在严禁鸦片啊,你凭什么让我缴烟呢,凭什么让你缴烟,你不知道中国禁烟吗?你们禁烟从雍正朝就开始禁烟,这个我们知道,问题是你禁你的,我们卖我们的,不是一直都这样吗。说你不要提过去,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现在这是真禁烟。船主说你再说一遍,你现在真禁烟,过去谁说是假禁烟呢?把清朝官员驳的哑口无言,最后只好说,说你们的商务监督叫义律,他已经同意向我们缴烟了。义律在哪儿啊?人家问了说义律在哪儿啊,我们找不到义律啊。清朝官员也问啊义律跑哪儿去了,义律躲在澳门,明摆着不配合的态度,就是要给林则徐好看。

    雪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又发生了林维喜事件。让本来十分棘手的局面变得更混沌起来。中国史学界长期孤立地看待这个事件,没有把它跟鸦片战争紧密联系起来,要我来看,如果没有这个事件的话,鸦片战争可能推迟。

    主持人: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将古老的中国拖入了近代,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闭关锁国走向五口通商,那么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呢?至今,中外史学界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还有的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的爆发是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而喻大华教授认为,虎门销烟事件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因为这个事件导致了中英之间的直接对立,加速了双方决裂的进程,那么,林维喜事件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喻大华:1839年的77日,九龙尖沙咀村,今天已经属于香港了,一名叫林维喜的中国村民被英国税收殴打致死。起因可能是一场误会,英国水手上岸闲逛,进了我们中国乡村里边的一座庙宇里边。村民们感觉你也不信这个神,然后到了庙里指指点点,笔笔划划,可能有些对神灵不恭敬的举动。所以双方因为这个事情发生了纠纷,那么中国人吃亏,林维喜被打死。林则徐接到消息之后,立即命令义律交出凶手。

    义律拒绝交凶,一口回绝,说现场混乱,正凶不明,而且美国人也参与了斗殴,凭什么光跟我要人呢?清朝官员就去找美国人,找美国人一问,美国人矢口否认,说你听谁说我参与斗殴了,说英国人说的,英国人的话还能信吗?信口雌黄,法国人可以证明我们清白,不信你问法国人去。

    在清朝官员看来,说这些夷人,他们说一样的话,都听不懂,穿一样的衣服都是奇装异服,连长相也基本一样,都是很奇怪的。所以根本分清楚说哪些是英夷,哪些是米夷,哪些是法夷。如今让三个夷一顿踢皮球,顿时天旋地转了,不分东南西北了。

    林则徐结束了这场踢皮球的游戏,他对美国人的印象很好,这不仅因为美国商人在中国禁烟问题上比较配合,还在于林则徐知道说美国人跟英国人是世仇,美国人怎么跟英国人是世仇呢?这指的是美国反英独立的那一场独立战争。所以林则徐决定完全相信美国人,专向义律要凶手。林则徐为此查阅了国际公法,然后指出说,贵国向有定律,赴何国贸易,即守何国法律,义律如果包庇罪人,即与罪人同罪。将追究义律的法律责任。

    附带指出,林则徐这个立场即使按照今天国际关系的准则来说也完全合理合法,至于义律本人的外交官身份,由于清朝并不承认,所以他也不享有什么特权。

    义律不但不交凶手,812日居然自行开庭审理林维喜一案的这些犯罪嫌疑人。将五名英国水手分别处以监禁和罚金,其中,监禁时间最长的是六个月,罚金数额最高的是二十英镑。判决完后,立即把五名罪犯送回英国,说是服刑,估计这船开到英国,刑期也就满了,然后再把判决结果通知了中方。义律在中国领土上行使司法管辖权,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林则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作出强烈反映。派清军进入香山县,就是今天的中山市,封锁澳门的各个通道,断绝食物供应,撤出买办工人,就是要给葡萄牙澳门当局施加一个压力,让他把英国人都交出来。

    葡萄牙澳门当局啊急的快哭了,本来它跟中英之间的这场纠纷毫无瓜葛,现在夹在中间难以做人,那真是无妄之灾。当时,葡萄牙每年向广东当局缴五百两白银的租金,租借澳门,已经有二百年的历史了。那两广当局那是地主,自己是佃户,你平时也得看人家脸色,现在东家翻脸了,不敢再庇护英国人了,苦苦哀求义律赶紧离开。1939826日,义律率英国人离开了澳门,据说现场气氛非常紧张,英国人生怕被清军抓去给林维喜偿命,所以离开住所,一路飞奔跑到海边,爬上了船以后起锚,赶紧驶离了澳门。

    主持人:林维喜事件导致中英关系骤然紧张,义律据不交出凶手,林则徐针锋相对,战争一触即发。义律逃离澳门后向英属印度总督求援,要求以武力制服林则徐,1839830日,一艘军舰自印度驶向广州,义律率领英俊盘踞在广州沿海,准备等待援军大举侵华。94日,中英双方在九龙发生冲突,随后爆发了九龙之战。113日,中英又爆发了穿鼻之战,这些战斗虽然伤亡不大,但是它预示着中英双方已经进入战争状态。道光帝闻讯决定停止林维喜一案的交涉,与英国人彻底决裂。

    那么救灾义律在广州不断跳起武装冲突的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政府正忙于什么呢?

    喻大华:18398月,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朝野一片震动,鸦片贩子们推波助澜,夸张渲染,到处去控诉在中国遭受的所谓的迫害。1939930人曼彻斯特商人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颠倒黑白的说了这样的话,他说近来中国政府的侵略行为使英国在广州的臣民们被剥夺了自由,他们的生命遭遇了莫大的危险,他们的财产被无理查封,而且一部分已经被迫缴纳于中国人。于是,对华开战的呼声高涨起来,巴麦尊蛮横的说,给中国一顿痛打,然后我们再解释。

    10月,英国统治集团已经下定了侵华的决心,其实即使没有鸦片贩子们颠倒黑白,英国政府也不能够接受中国禁烟的这个事实。因为虎门销烟不仅使他们看成是财富的大笔鸦片化为乌有,更重要的是鸦片是他们用来扭转在中国市场上不利局面的唯一的商品,是资本积累的重要的渠道。那么,中国的禁烟不仅阻断了这个渠道,还粉碎了英国资产阶级长期努力才在英国、印度、中国之间构建起来的商业策略、经营结构,造成了它国内外市场的动荡。他们怎么能坐视中国的禁烟取得成功呢?

    18401月,英国女王在国会发表演说,她说,中国禁烟损害了英王的尊严,使她的臣民蒙受了损失,煽动进行战争。2月,英国政府任命海军上将乔治·懿律和当时正在中国广东的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对话交涉的两个代表。其中,乔治·懿律是远征军总司令。

    18404月,英国一挥九对华战争费用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辩论,最后表决271票赞成,262票反对,议案仅以9票的微弱的优势获得通过。至此,英国完成了进行侵华战争的法律准备,派遣远征军开往中国。当时,英国社会也不乏公正的舆论,反对者认为为维护毒品交易而战是不正义,不道德的战争,在议会辩论的时候,保守党人谴责政府,说在人类历史上我从未见过有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高傲的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贸易而升起的。

    那么今天,中国史学界毫无分歧的把这场战争叫鸦片战争,其实这一称谓最早就起源于英国国会的这一场辩论。长期以来,国外史学家中有人不愿意承认这场战争跟鸦片的关系,他们强调这是为了维护贸易自由的战争,或者叫通商战争,并指责中国清朝政府不能提供平等、自由的贸易条件,再加上林则徐在禁烟中对外国人采取了激烈手段,所以导致了战争的发生。

    我们把这场战争叫做鸦片战争,而不同意所谓贸易战争或通商战争的提法是有深刻原因的。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维护他本人的商业利益,那么以1829年为例,在这一年,鸦片占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价值的54%,鸦片走私成了中英贸易的核心。英国为了维持资本积累的源源不断,为了能够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优越的地位,它就不能允许中国禁烟,为此而不惜发动战争,就是名副其实的鸦片战争。

    主持人:鸦片战争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不道德,非正义的战争,鸦片战争的最后结果使得中国闭关锁国的古老大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撞开,一个东方古国从此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在这场战争爆发的前夕,英国早已磨刀霍霍,对中国进行多次试探性的挑衅,他们为侵华战争做好了周密的准备,然后对于英国人无端的挑衅,清政府对日益逼近的战争有所察觉吗?

    喻大华:我们回过头来说一下清政府,它对日益迫近的战争危险有所警觉吗?既然你勒令外国鸦片贩子们交出鸦片,就有与它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这是一般人都能够想到的。也不能说清政府就根本想不到这一点,它能够想到。但是,当时的人对此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发生一般的边衅的水平上。什么叫边衅?就是发生在边疆的小规模的入侵事件,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即使发生了边衅也不至于造成大的恶果,因为与历史上发生在北方大陆上的边衅不同,说只要英国人敢闹事,我们把他赶下大海,守住海口就万事大吉了。清军有能力把英国人赶下大海吗?有,林则徐满怀信心的向道光皇帝报告,说英国人不熟悉陆军战术,两条腿缠的紧紧的,连弯儿都不能打,到了陆地上还能打仗。

    道光皇帝接到报告,放心之余恍然大悟说了一句,怪不得当年马戛尔尼坚决不下跪呢,感情是不能打弯。183912月份,当义律在广州沿海不断挑衅的时候,林则徐还是没有把这些挑衅跟英国政府联系起来。他认为这还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他们本国政府未必知道义律在这儿胡闹呢。在林则徐看来,英国人不大可能远涉重洋进攻中国,理由有两个。

    一个是英国距离中国有七、八万里之远,在中国这大陆民族中,万里远征是不可想象的,你后勤补给怎么做啊?你没法做。所以,自古我们就认为,“劳师袭远”是兵家大忌。再者林则徐估计,英国人即使不走私鸦片,对华贸易依然有利可图,所以英国人不大可能自坏生计,林则徐还抱怨说我们以前对英国人太迁就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应该指出,林则徐的思想也在升华在中国面临西方军事压力的情况下,林则徐是第一个放下天朝大吏架子的人,他后来主持了了解西方的工作,搜集西方的地理、历史、法律、军事等等资料,后来编辑成了一本书叫《四洲志》。因此,后世称林则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然林则徐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在清统的集团中这算是凤毛麟角了。而普遍说起来,当时清朝统治集团中的这些人,连英国在哪儿一般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这是《海国图志》里面记载的,在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听说台湾抓了几名英国俘虏,道光帝赶紧指示台湾地方官紧急提审,搞清楚以下三个问题。连提审的问题道光帝都给拟出来了。

    第一,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就是说你英国到底有多大,敢向中国挑战,你给我问一问。第二,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回疆就是新疆,当然比今天新疆的范围可能大很多。这个问题问的比较高明我感觉,道光帝是不是感受到了来自英属印度的威胁。第三个问题,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这个问题太业余,后来才知道英国是岛国,跟谁都接不上。那么台湾地方官超额完成了任务,不仅问清楚上面的三个问题,还捎带着审出一个惊天内幕,就是英国的国王是一个女人。道光帝恍然大悟,敢情怪不得不讲理,是个女的,叫牝鸡司晨,道光帝震惊之余还想问问说女王陛下结没有结婚,但是怕地方官误解,压抑起强烈的求知欲。说了几句,说英国犬羊性成,心怀叵测,由来以久,作罢。

    大家看一看,连英国这些最起码的知识都不知道,你怎么还能够了解它的政策,它的军事,它的经济。基本上我们是对英国不了解。  当然,林则徐在广州还是做了一些加强防务的工作,比如说是加固炮台,增设炮位,边练团练,悬赏杀敌等等。林则徐还制订了一个战略,叫以守为主,以逸待劳。根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帝也不断指示林则徐要严加防范,一点也不要松懈。但是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林则徐这些布防还是应付一般不法商人的骚扰和一般的边患,在那时统治者的脑海中还没有外敌大规模海上入侵的概念。

    主持人:这场来自于海上的侵华战争是在清政府完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爆发的,面对一支远渡重洋,劳师远征的军队,清政府既然部分了解对手的地理位置,又不了解对手的军事实力,战争的准备自然无从谈起,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被懵懵懂懂的地拖进了战争之中,成为战争的失败者。面对清军的惨败,我们不可理解的是作为一个拥有80万军队的庞大国家,为什么会惨败于一支数量先后不过两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呢?清军的战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喻大华:当时,清朝的武装力量具备抵御英国侵略的能力吗?让我们分析一下。首先,看看中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在鸦片战争中,英国远征军由十几艘军舰,几十艘运兵船组成的,兵力最少的时候有四千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两万人。那么,我们中国的军事力量人数上是怎么个情况呢?80万人,处于绝对的优势,而且除了敌寡我众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叫做以逸待劳。但是,你要是深入分析的话,可见事实恰恰相反。

    众所周知,清军不可能把全国的兵力都投入到抵御英国侵略的战场上,这不仅因为战场空间有限,放不下这么多兵力,更由于很多清军担负着卫戍边疆,维持治安,看守监狱、仓库等等任务,你根本没法抽调。所以你要是强调我们总兵力有多少,那没多大意义。关键是要看什么呢?你能拿出多少机动兵力来应付鸦片战争,那么清政府能拿出多少兵力来应付鸦片战争呢?根据著名史学家茅海建先生研究,他说我们中国当时能拿出十万兵力应付鸦片战争。当然,大家也知道十万比那两万那是最多的时候的一个数字,十万比两万亿优势明显。但是我们是防守的一方,你不知道英国人何时何地发动进攻啊,你不得不在沿海普遍布防,这样一来,兵力人数上的优势就被抵消了。在战争中,中国军队人数上的优势基本没有得到发挥,很多次战役中基本上是双方人数差不多,而且当时中国交通落后,信息不便,军队从接到命令集结再到开赴前线往往费时很长,当清军气喘吁吁的赶到浅显的时候,以逸待劳的是英军。

    所以,所谓敌寡我众,以逸待劳那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当然,五作为交战的一方,中国还有一个优势,国土广袤,人民众多,要是发挥民众的力量,扬长避短,坚持持久抗战,长期与英国人周旋,远涉重洋,急于速战速决的这两万侵略军要想取得胜利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至于清军与英军武器装备上的差距,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天壤之别。让我们分析一下,当时中国没有海军,只有水师,船只比较小,开不到外海去,所以在这一点上双方没法比较,要比较只能比较一下双方的陆军。清朝陆军一半儿士兵装备着弓箭、大刀、长矛,这些兵器只有在短兵相接的时候才能够发挥作用。按说,英国人的腿不能打弯,双方一对一拼杀起来这些武器肯定得心应手,但是令清军痛心疾首的不是这些武器不能杀敌,关键是英国人一直没有给它短兵相接的机会,就是接不上,从而没有取得任何战国。

    那么清军陆军中还有一半儿士兵装备了鸟枪,这种明朝末年从西方传进来的鸟枪它在技术水平上比当时英俊拿的这种滑膛枪要落后将近二百年。每涉及一次都得经过装药,装完药之后还要装弹,装完弹之后点火,点火方式很落后,用火石点火,啪啪啪啪就这么,一旦点着之后要赶紧瞄准,不知道啥时候着到头它就响了。

    那么射击之后在枪膛冷却之前你不能再次装填,所以射速非常低。而且你要遇到刮风的天不能装填,把火药吹跑了。下雨天不能装填,淋湿了。黑天的时候不能装填,为什么?你不知道往哪儿装,那是个挺细的活,往里装火药。而且由于铸造工艺落后,它那个枪杆管都没有膛线,没有膛线就意味着射出去的子弹,弹道不是很准。火药配方也不科学,在精度、射速、射程上跟英国的滑膛枪比起来,在效率上估计能差三倍。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三名清军的火枪手才可能抵得上英国一名步兵。那么在火炮方面呢?应该清朝平定三藩之后啊,百余年没有经过强敌挑战,所以火炮的铸造也处于停滞状态。水陆军的火炮均发射实心弹,击中目标之后不爆炸,只靠惯性冲击来击毁目标。威力有限,而且精度也非常差。那么这个时候,鸦片战争之前清军的火炮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青初火炮,由于露天这么陈放,长期不使用,一百多年的日晒雨淋使之接近报废,即使勉强可用,威力也不问可知。再一个火炮来源是战前赶制的火炮,由于工期紧张,经费有限,所以难免有粗制滥造之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筹海初集》这部书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战争前夕,佛山赶制了五十九门新炮,日夜加班加点造出来的,造出来之后每门炮都要打一炮试一试,结果炸裂了十门。五十九门炮十门炮就炸裂了,可见基本这个产品是不合格的。

    还应该指出当时的清军并不是一支近代意义上的国防军,它的使命是维持皇室的地位和国内的秩序,矛头是对内的,军队的布置,战法的演练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当时的兵役制度也很特殊,跟今天不一样,也没法想象。士兵平时吃住在家里面,训练、领饷、有任务才到兵营。那么,由于时间充裕,待遇很低,所以士兵往往还得干点别的营生来补贴家用,时间一长,当兵都成了第二职业了。就是这么一支军队,这个时候又腐败严重,我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查到了嘉庆年间韩鼎晋给皇帝上的一个奏折,就揭露军营当中的黑暗。他说军营里面吃空额成风,什么叫吃空额呢?国家按编制足额发放军饷,在军营中兵不满额,缺编啊。那么,应发军饷数跟实领军饷数之间形成一个差额,被军官贪污,就叫吃空额。韩鼎晋跟皇上讲,不仅吃空额,说他们连阵亡军人的抚恤金也都给贪污了。

    国家规定,武官,武官不可以坐轿,要骑马,但是他们根本不骑马,懒得骑马,出行乘坐四人大轿,过着奢华的生活,一旦遇到阅兵,遇到执行任务,你这不是缺编吗,怎么办?他临时雇佣市井、无赖来充数,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好男儿不愿从军,当兵的待遇不高,士气低落,吸食鸦片的也不在少数,一有机会就敲诈勒索老百姓,军民关系紧张。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清军处在全面的差距巨大的劣势地位,而且既低估了敌情,还不了解对手的情况,对战争缺乏心理和物质准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懵懂的被拖入了鸦片战争之中。那么中国就将坐以待毙吗?请看下集,谢谢!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道光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道光与家鸦片战争第十集——战前疑云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