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苏州“老乡”

 作者:杨守松

  常熟小城故事多,他是说是非多。"一个市长跌下来,两个书记调开来,三幢房子停下来,四部车子封起来。"为此他便说国家干部是"粉笔灰",擦掉就没有了。还有个坏风气,干的不如吹的,吹的不如拍的,他说他是干出来的,开始政府有人不支持,银行有人不贷款,干部有人不理解,群众有人不相信,四个"不"逼得我绞尽脑汁,卧薪尝胆。一九七五年我在村里当副书记,现在叫我当书记。"十八年才升半级",人生有几个十八年?我不在乎这个。我当我的工业集团总公司的董事长。乡农工商总公司副总经理是市里给我的头衔,我开会不去,工资不拿。我干我的实业。一次高德正来看我,我说我是"三明主义"起家的:政策英明,领导高明,我要精明;三明缺一明什么都等于零。
  "拼命创利润,再过三年超五亿,要做常熟第一村。"当然,我不只是为了眼前赚多少钱,我的主要贡献还在于培养了一批人。现在人财物我都下放到各个厂去了。我只管承包指标,只做三件事:决策我参与,办不到的事我出场,担风险的事我挑担子。
  沈奎生对下面是放权不放任。他规定中层以上的干部必须终日携带本子、钢笔、计算器,"三要素"缺一不可,遇事随时记录,随时计算,随时汇报;公司电话通知开会,五分钟内必须到场;科室人员案头必须有台账,每天记录要做的、已做的、还有要交办的。除了"大棒",他还有"胡萝卜":车子房子家具衣食煤气天天出气(香烟),他都管。他自己超豪华型皇冠,厂级领导桑塔那,科级坐面包,今年他买"奔驰",其他人"逐级提升";科级以上干部在本公司工作的家属,半天上班,工资、奖金照发。有人说这是"特殊化",他说,该特殊的就是要特殊!让干部家属当好贤妻良母,种好责任田,让在厂干部,十二小时以内安心工作,这有什么不好?"吃公家,用公家,不准拿回家,一心为公家!"沈奎生惊人地坦率,坦率得实实在在。
  说到底,我沈奎生并不只是为自己。"为我一个,我老早不干了。为我一个,我干一年可以享用一辈子。现在全村百分之九十八的劳力进企业,百分之二的搞二个小农场种田。全村四十五岁以下的职工都有保险金,每人一年三百元(年息百分之十五)十几年后连本带利数万元,归职工本人所有。对村里的老人,组织他们种花养鱼搞卫生,每人每年二千五百元。我要让他们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自己翻身,才能过上好日子。
  谁人曾与评说
  沈奎生雄心勃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说,我达到十个亿,全村三百多户房子全都推倒,造别墅式的房子,每户十五万,也不过四千五百万嘛!我已经派人到厦门、广东、深圳,把所有好的别致的民房式样拍下来……
  阳桥要走向世界。用二百五十亩地,成立集团公司,搞开发区。要搞就搞大的。一步一步,搞成常熟的"特区"!我只管搞,大胆地闯嘛!前天发了个文件,内部评职称--笔者拿来看,真个红头文件!《关于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决定》,常阳司(92)字第39号,下面是董事长沈奎生的大印!
  这些他都不管。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怎么非议。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实力,只要有钱。
  当然今非昔比,沈奎生有了实力就有号召力有了开放度也有了知名度所以对于一切想和他过不去的动议,他模仿了电影中人所共知的那个镜头--
  "人民委员沈奎生说,我们不理睬他!"
  所以他还要办大学:"不要批,资金我自己来,毕业生也是我分配。教育局听说,来了几次,这个困难那个不行。我说,干嘛!我先造起来再说。有窝不怕引不来金凤凰。我不信办不成。到时候,'阳桥大学'四个字我自己来题!"
  中午,他和他的夫人陪我们吃饭。后来知道这对他来说是绝对超常的"高规格"。我脑子里灌的东西太多。我的思绪一下子变得复杂而艰难。直到动笔,也仍然有些把握不住的感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茫茫人海,无一雷同。忧患与生俱来,矛盾永世长存。我写沈奎生,写本书中所有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心情。有时候我想,我为什么要写他们?他们有多少值得我大书特书的地方呢?假如我处在他们的境地,或许会比他们干得更出色,而他们处在我的境遇中却未必能干得到我这地步。然而事业无法类比;但只要是事业就有可能辉煌。人生不在于做什么,得到了什么,人生的价值只在进取只在参与只在追求,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阳桥村上千人,支塘乡上万人,常熟市上百万人,也不过出了一批企业家,出了一个沈奎生,有多少"李奎生"、"王奎生"在"参与"中失败了销声匿迹了?像宋连根像薛振康,靠了自己的拼搏也靠了组织的保护而能够挣扎着生存下来并且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又有几个呢?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无数个失败者铺垫的。同样,所有出了名的作家也是无数悄然淹没的作者衬托出来的。所以我鄙夷那些稍有所得便沾沾自喜自以为超凡脱俗伟大得不得了的作家和企业家。其实一旦成名,名就该扔进垃圾箱。最好的作品(企业家做的也是作品)在下一部才称得上是一个强者一个智者和志者。
  沈奎生是一个成功者,一个大野英豪,但沈奎生"三明"还须加上一明:高明。精明而不高明,最终还是无法超越自我。
  不过,我还是要说:不管怎么样,有很多缺点的沈奎生比那些不学无术除了品头品足除了揣一把"左轮手枪"就一无所有的人不知要强多少,而且,对于八亿农民,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潮来说,这样的人还是太少太少太少了!
  沈奎生,我愿你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一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思想者"。

  第二部 老外
  第三章
  战略转移
  

  短镜头之7:"哈罗!"
  苏州胥城大厦。一位中年农民,西装笔挺,领带打的却是红领巾结,脚上穿的竟是黄巴巴的跑鞋……此人大大咧咧闯进大堂,见到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虽然生硬但是十分有力地扬了下手,说声"哈罗!"便搭讪起来。
  一个合资企业就这么开了头。
  短镜头之8:"OK!"
  "对不起,先生,我不认识你!"当美国老板终于弄明白他是太仓县浮桥乡浮桥村第七村民小组的人时,表现了极大的不信任。而这位村民小组长偏偏是个"蚂蟥",死死叮住了不肯放。一次不理睬,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还不行,还是跑……今年的四个月中,一连跑了二十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什么样的滋味吗?到了第二十次的时候,外商说:"OK!"--他实在没有想到,中国农民为了进入国际市场,竟然有这么大的毅力和决心!
  苏州第一家村民小组办的合资企业成功了。这个公司生产的808光导纤维石英钟在上海华东交易会上引起轰动,于是外商又追加投资二千万元人民币。
  短镜头之9:希尔顿
  去年三月,吴县渡村乡党委书记朱坤生得悉一位台商下榻上海希尔顿大饭店。他立刻驱车前往,经不住他的盛情相迎,台商疑疑惑惑地到了渡村。渡村欢迎同胞投资,那环境,扔进一片铜,便可出来一块金。尤其使他吃惊并且感动的是:渡村人苦熬一夜,当场就拿出了合资意向书!他服了。他来投资了。一个成功牵来了一串。全是台商。"台商一条街"便成了江苏一大新闻。
  短镜头之10:曼谷"老外"
  一九九○年五月,曼谷最豪华的金融中心,几个年轻人喜盈盈地为一家合资企业开工剪彩。一个在乡野上漂浮的美梦实现了。泰国人称他们是"老外"!"老外"?真有些不敢相信。多少年来,中国人只配做"老乡",乡镇企业更是"乡"字当头。而现在,虞山镇办厂的几个年轻人却到曼谷做了"老外"!当时,至少在江苏,乡镇企业到国外办厂还没有先例,常熟丙纶厂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老乡呢……
  人物之六:"马上将军"高阳
  饮马长江水
  
  鹿河在江与海的交汇处。
  江的气势与海的辽阔应该孕育出一个叱咤风云的鹿河。
  然而,曾为"一方魁首"的鹿河却眼见得衰退下去,终至成为太仓五个困难乡之一。
  被称为太仓"三座大山"之一的麻纺总厂也在这里。
  一九九○年夏,高阳走马上任。
  在总政时,他是周文元的部下。干的是团职秘书的文职工作,而人们却评说他身上有某种武将的气质。转业回来,到政府办公室当副主任。不多久,他便到了鹿河任乡党委书记。
  高阳暗中寻思:过一下"将军"瘾,如何?
  鹿河要重振雄风,关键是精神。他调查有了底之后,在一九九○年八月三日的工业动员大会上,抛出了他的"四个第一":有第一要争,有红旗要夺,有排头兵要占,有高峰要攀。此语一出,鹿河全乡震惊又振奋:这一回,就看高阳的高招!
  鹿河一万六千六百人,算个小乡。可高阳从来不说这个"小"。"小"不能成为理由。人家日本不是也小吗?但他们的综合国力却超过十二亿人的中国。也不要说什么起步慢,时间短。美国才多少年历史?不同样超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吗?
  鹿河背靠长江。高阳说,大家把劲鼓起来,"背水一战"……
  鹿河的一锅水就这么"热"了起来。麻纺总厂负债投入四百五十万元,新添精纺细纱机四千八百锭,很快以万锭规模达到满负荷生产,现在月利润已达四点二万元,成了乡里的骨干企业。当年九月,全乡工业还亏损,到年底,就赢利六十万元……
  饮马长江水,高阳出奇兵。他一到鹿河就对全乡的经济实行了战略转移。
  外向型经济成了鹿河的支柱。
  雅鹿服装厂搞了两个合资企业,引进的全是日本电脑缝制系列设备,生产专一化的男士系列服装。厂里没有成品仓库,产多少销多少,每天有上万件衣服出厂,走到全国各大市场。上海南京路就有他的商场。去年净利八百五十七万元,今年一至六月已经实现利润一千一百四十一万元。厂里有一间高级餐室,两只红木餐桌四万元,楼上会议室光一套红木办公桌椅就十三万元。舞厅和时装表演舞台合二为一,卡拉OK厅的装潢比某市自以为最好的"某一个"不知要高雅多少倍!
  吴文英部长听了之后兴奋不已,称赞他是"飞舞的小龙"!
  鹿河要走向世界!
  三月九日,高阳召开了一个会议。这时他感觉到了全国大改革大开放的气氛,也对举办三资企业的条件作了充分的思考,所以在会上提出:今年新办三资企业要超十家!
  全都听,又全都怀疑:可能吗?
  高阳有措施:建立一套班子,由十一人组成,党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提供现代化办公设施:花三万元买高速复印机,一点七万元高速油印机,还有两台"四通"文字处理机、一台国际传真机和两部国际直拨电话。为了保证联络方便,提高办事效率,全乡五百门程控电话全部开通,他还把自己用的一辆"小霸王"让给他们……
  几乎每天要开夜工。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三批、五批(最多一天八批)的国内外客商。为了保证速度,打字员的小孩安排让别人带,还专门组织了六支笔杆子写文本,有一天,最多盖过一千三百个图章!
  一切都那么顺利而又神速地发展着。
  二十七天,办了八个三资企业!
  有个外商不相信。高阳把工商登记、营业执照拿给他看,对方服了,说:这是国际速度!
  高阳说,乡镇企业就是要走向国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高自己。
  四月十七号,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套班子和部委办局、各乡镇的领导全都到场祝贺--县委书记周振球说过,三资企业谁先突破十家,谁轮到全县第一百家,就到谁那里去开庆功会。
  鹿河两个都轮到了。
  军中无戏言
  有人说我刀子磨得快--他笑着说,笑里面也藏着威严--我要的是使劲干的人,"内向""外向"都要使劲干。有个人说,星期天是法定休息日,我不上班。我说,不错,星期天是你的,可现在到处都在上,群众全热起来了,干部难得加一个星期天的班有什么不可以?那人不接受。我就说,那么好,你到你认为可以有"法定休息日"的地方去吧!
  我免了十二个人,其中两个是撤职。
  该下去的下去,该走开的走开,让真心实意又能够出成绩的人上来"使劲干"。
  大干事业的人被人"大干",那还得了!
  有一回,他到机关某个部门办事。照中央2号文件精神,本来是完全可以的,但对方却不予理睬,还足足教训了他三十六分钟!
  高阳说:不办事不求人,为了工作才来求你的,现在"老乡"变"老外",机关也搞一下"外向",学一学西方先进的做法,好不好?
  对牛弹琴呢!
  高阳还是好言相劝:经济要超常规、跳跃式,我们希望机关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好事多办、难事巧办、违犯原则的事不要你办……
  没有用。
  高阳火了:到底办不办?
  不办。
  我要去告你们。
  告也不办。
  他找到县委领导,真的告了一状。
  县委支持他。
  办了。
  军中无戏言。高阳说一不二。
  去年,工业产值二点六七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一百,产销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一点五,利润一千三百万元,增长了二百多倍。
  今年上半年,全乡工业产值三点一八亿元、利润九百七十七点七万元、外贸收购额一点一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一点九倍、四倍和十三倍。
  "投了还要投,超了还要超,翻了还要翻。"
  这就是"鹿河速度"!
  "负责拼搏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乐于奉献的勤政精神,讲究科学的求实精神。"
  这就是"鹿河精神"。
  有"鹿河精神",才有"鹿河速度"。
  周振球在庆功会上号召,全县学习"鹿河精神",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把外向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高阳的"将军"瘾还没有过够。他说,上半年度统计报表八项指标鹿河才拿了六个第一,"下半年,八个第一全拿到手!"
  在部队,他写过一篇文章,叫《马下将军》,说的是一个退休的将军依然雄风不退;而现在的他,正在冲锋陷阵的最佳年龄最佳势头上,所以我送他四个字:
  《马上将军》!
  人物之七:创汇王子沈其南
  沈其南相貌平平,腰有点微弓,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根鲜红的领带,这使得他脸上映出一种活泼热烈的亮色。
  粗看去,他不善言谈,身上还透显出某种乡间的质朴和敦厚。很难把这形象和创汇一点四亿的数字联系起来。
  但他的事业他的成功却实实在在显出了中国农民的骄傲!
  美国老板无可奈何
  今年一月,沈其南和县委一个书记到美国去,他最大的感慨是他们生产的医疗卫生保健用品占到美国市场的百分之四十!有不少客商见了他就称赞,"其南产品""OK"!而且,中国在美国拿到FDA许可证的他是唯一的一家。FDA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呵!我们有那么多化妆品,多得人眼花缭乱,但是没有一家打得进美国去,更不用说拿到FDA许可证了……
  都说顾客是"上帝"。沈其南说,首先质量是"上帝"。什么叫竞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多得很,但价格竞争是短期的,质量才是一切竞争的"中心"。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把美国技术员请来,给干部和职工讲课,这位客商尽心尽力,言传身教,对每道工序都要求有严格的记录和检测制度。他看见夏天炎热蚊虫多,为了保证生产条件,提议给车间增添了一台空调设备。有时他不顾高温,亲自在车间细致检查,随时纠正质量差错。这使一心要冲出国门占领美国市场的沈其南感动不已。他想:这才是干事业的样子,我沈其南一定要向FDA进军!
  一九八九年十月,他们拿到了FDA许可证。
  沈其南激动得热泪盈眶。
  取得这一关键性突破的沈其南,不敢稍有松懈,他进一步引进设备,引进人才,使自己的产品信誉大增,出口创汇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速度递增。
  他还是不满足,这就使他和美国老板发生了冲突。
  有一次,两个人说得僵了,起因是他把产品卖给了其他客户。对方很不开心,他说,我们是在满足你的订单之后才卖给别的人,为什么不可以?对方说,我们是合资企业,产品只能给我们一家。沈其南说,那我们签个合同,我们生产的产品不论多少,你全都收下,行不行?对方摇头不允。沈其南忍不住火上心头:先生,这太不公平了,实在不行,我们散伙吧!对方却无可奈何地不吭声了。因为他在大陆有三个投资点,另外两处都不成气候,而沈其南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却无可挑剔,舍此而外,他无路可走……
  但他却在办公室里贴上了"居安思危"的座右铭。
  产品,来不及做,是不是就叫做"占领市场"了?沈其南说他还不敢这么想。现在工人"七进七出",老是加班。但我们的产品还得通过美国进口商。就是说,命运还掌握在人家手里。

 

首页 2 3 4 5 6 7 8 9 尾页


 

 

 

相关人物

周扬  周国平  周立波  杨羽仪  杨守松  徐岩  徐怀中  吴若增  吴季康

相关文章

杨守松   印象濠河    水做的沙家浜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