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苏州“老乡”

 作者:杨守松

  但我不准干部对职工说"调动"这两个字。一次参加讨论,车间主任半个小时讲了好几次"调动",我后来找他,说,错了,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你去"调动",你算什么东西?应该考虑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有积极性。就是要创造有积极性的气氛。
  开明管理和从严治厂要结合起来。我两个都用。严到离奇的地步,开明也到不可思议。
  怎么"开明"法?我不搞直接经济罚款,而是实行以奖代罚,只奖不罚。实质上差不多,但这样做效果好,容易接受。罚,往往是一种简单劳动,容易造成干部偷懒,降低管理者的素质,说得不客气点,那样的厂长谁不会当?还有一层,提倡干部罚款,又反对职工一切"向钱看",这在情理上也说不通。要教育职工不要一切向钱看,首先干部不要一切用钱管。
  刚到这个厂,前任领导"整顿",提出开除六名职工,乡党委已经批准了。我一听,马上说:刀下留人!"
  改变干部形象
  我不动用开除职工权。
  一九八三年,乡党委简政放权,把开除职工权放给了厂长。多少厂长一下子神气了,有了这尚方宝剑谁敢再捣蛋!
  我不。上午乡里开会,下午我就向全厂职工宣布:"我拿了一个很大的权,一个威力无比的原子弹:从今天起,谁不听话,我可以开除。"几百个职工都瞪着眼看我,我相信大多数是拥护我拿这个权的,但他们绝没有想到我接下去会这样说:"正因为是'原子弹',我想到小时候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的公报,记得有句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不首先使用原子弹!我就想,没有原子弹时天天想有,一旦有了又宣布不首先使用,这里面是有深刻哲理的。照这意思推理到我们江南仪表厂,我没有开除职工权时盼望有,现在有了,我明确宣布:这个权我不用;如果有一天用了,你们就骂我袁勤生无能!"
  这还真如一个小小的"原子弹",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好多国营大厂的厂长,还有教授、大学生们往往提出质疑,同我探讨、辩论。有个大学生听课时当场提问:如果碰到屡教不改的,你既拿他没有办法,又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我当下就说:江南厂和公安局的大门只有一步之差:社会上能够容纳的,我也一定能够容纳--厂长有行政权、经济权和教育权,尚不能教好,把他开除到居委会去,给老头老太们增加负担,怎么可以?而如果在厂里无可救药了,到那一步,自然会有法律来管教他们,那也就无须我来行使开除权了。对不对?
  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可行的。我没有开除一个也没有一个去公安局。所以,要提高职工的素质,首先要提高干部的素质。一个工厂就是厂长人格的具体化。一次开座谈会,有个职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学生意",有一行不要学,那就是当干部。还挖苦说:在中国,连干部都不会当,还能做什么呢?还举了好多例子,说明:只要不是神经病,都可以当个官。这话太片面也太刻薄。但你不能说他一点道理也没有。我受了刺激所以下决心改变干部的形象。
  用人不看档案
  干部改任命为聘任。每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十日,是全厂干部自报申请述职和续职期。这期间,所有的工人都可以报名要求当班组长、车间主任和科长直至厂长。如果报了而没有当成,也作为有理想、有志气进行加分计奖!有人又担心了,说这么一来,大家会不会浮夸瞎吹牛?我说我自有一杆秤。哪里会重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一套?!你要当,首先要有分析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然后再说标准,我归根结底是要解决能上能下谁能谁上谁平谁让的问题。我对省委组织部两个领导说,你们讲能上能下,实际上没做到:"能上"不给机会,"能下"没有形成气氛。我在江南仪表厂就是要说到做到,有个副厂长到期不述职,第二年就下去了。我们觉得很正常。厂办主任要求当办事员,真的去了,后来提出到财务科当开票员,也同意了。"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重载,过河不如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用人之长,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嘛!保卫科有个副科长说他最喜爱做电工,那就让他干。还有个装配女工提出当厂理发室洗头工,我找她,她说,为人民服务……我笑笑,说:不要讲大道理,说说你真心话好不好?她脸红了一下,说:我喜欢打扮,而且个子长,帮人洗头也省力。妙极了!面对如此真实如此可爱的职工,我能不答应她吗?当然也有想哄我的。有个人想到门房当警卫员。我调查了一下,他是嫌活重,想图个省力呢!还有个人为了奖金多提出调工种。对这类人,我也不会满足他们……
  还有一条,我用人不看档案,不能一错定终身。有两个人当供销员,一个党委书记知道后亲自找我:"你知不知道他们过去的历史?"我说,好的单位好的领导,坏人会变好;反之,好人会变坏。人是会变的。不能静态的办法去看待动态的人。过去的错(哪怕是罪)属于过去,我用的是"现在"而不是"过去"。包公贴身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条汉子都做过强盗。兵马俑的哭与笑是静态的,永远不会改变,而生龙活虎的人却会不断地变。从思想工作来说,可以潜移默化。哲学:量变到质变。人性:习惯成自然。有三个被别的厂开除的,还有两个劳改释放无人愿要的,他们慕名投奔江南仪表厂,我全都收下。加上前任决定开除的六个人,一共十一个。我在一次职工大会上一个一个点名表扬他们。厂支部副书记会后找我。说他们都不是好东西,假积极。我说,你的看法有些是对的,但思想方法是错的。如果你没意见,我在下次大会上号召每个人都来假积极!我真的这么说了。我说我当厂长这么多年,从来不考虑你们的积极性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这有生之年也永远不想知道你们的积极性是真的还是假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行动是唯一的也是最高的标准。这不,至少这么些年来,好多人担心的这十一个人表现都不错,有的还是先进分子……
  我简单就说这些。好在我那本书里都有,我明天拿一本给你看看,请你多指教……
  我听得入迷,真想听他说十个小时,可我不能影响他的休息。只好起身送客。这时我才注意到,他长得偏矮,但全身透出一股精干之气。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思想也精辟过人。他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企业家,他当之无愧地可以走上大学的讲台。
  人物之五:"三明主义"沈奎生
  沈奎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这篇报告文学中写到的所有人物几乎都是有争议的,有争议有缺点或者还有错误而依然能够站定脚跟尽情地从事自己的事业,这是苏州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所在。各级组织不仅容纳并且理解和支持他们,使他们成为建设的精兵强将,这无疑是他们突出的一个贡献。
  了解沈奎生的人都说,沈奎生要写一写。
  派头十足的大老板
  他派头十足傲气十足。他是我所知道的乡镇企业家中唯一一个按照自己独特的规律安排时间的人:每天下午、晚上工作,"夜生活"是跳舞、卡拉OK或其他,零点以后看报纸,研究市场。二点左右睡觉,整整一个上午都是睡觉,天王老子来了人们也只说,他不在!
  我们是十时半左右到厂里的。事先已经联系了,说上午来采访。他答应--要他接受采访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的"生物钟"并没有因为领导说了话就改变。他的部下说他还没醒,请等一会吧。
  就等。无意中就发现了一张刚送到的合资项目批准书。名称叫"佐罗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六百万美元。我暗暗一惊,沈奎生不是炒货出名的吗?竟办起高科技的办公用品项目来了!一问,才知他已经办三个合资企业,其中有一个是和香港著名实业家曹光彪合办的牛仔系列项目。这个沈奎生!
  沈奎生还没有醒。也无须打扰他的好梦。利用这个时间,参观一下他的集团公司吧。
  厂区很整洁,看得出是在管理上有水平的。激励职工的标语用油漆写在墙上,鲜亮醒目。可惜竟有两个别字。
  有人说,他造了个"小长城",又有人说,他为自己树了碑立了传。我就信步过去。这是平地挖成的一个小公园。亭台水榭,回廊纵横。泥土垒成的假山横亘绵延。"长城"就在这"崇山峻岭"中逶迤。
  我立刻想到了著名的《老墙》一书,老墙和新墙引起我无限的感喟。带着复杂的心情,我沿着"城墙"往前走,白塔赫然屹立。走近去,塔前果然有一碑,上面刻着:
  
  白塔赤子情
  --七律诗一首
  扬起风帆冲狂涛
  桥东初日明屯庄
  实意扶民展宏图
  业在人为始成就
  明朝百姓论风流
  星转斗移话当初
  独树白塔赤子情
  创业建功留后颂
  沈奎生题书于庚午年秋
  
  我研究了一下这首"七律",沈奎生功成名就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他的确是建功立业了。我站在白塔下俯瞰了他的厂房,心中感觉自豪也有一种淡淡的迷茫和失落。然而,脚下的204国道上的穿梭来往的车辆,不时地与这气派这气势形成某种参照:改革的潮水呼啸奔忙,各路英豪一齐亮相登台,沈奎生为自己树碑立传似也无可非议吧?
  正想着,有人说"沈老板"起来了,要我们去。
  这是一座从外观到内装饰都比较高档的宾馆,底层是客房,二层是沈奎生的办公室与卧室,上面是餐厅和舞厅。这是治理整顿的时候建造的。就冲这一点,也可见他的胆识过人。自己的钱,又是工作、生活和娱乐的需要,为什么不可以造呢?这与不切实际的楼堂馆所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党组织和政府并没有加以干涉,然而,他当时搞的雕塑《思想者》却引起轩然大波!
  沈奎生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有一种强烈的汲取先进文化的欲念。他也许没有完全理解罗丹,但他却喜欢罗丹的作品。他说了算。《思想者》便出现在厂区。一个强壮有力的男子,一个裸体沉思的痛苦的"思想者"。村民们无法接受和欣赏这伟大艺术。而沈奎生却偏要一意孤行将这艺术强加给正在与昨天告别的农民。农民们见到的仅仅是一个裸体!有伤风化也有损人格。教唆犯!女职工们虽也偷偷地看但谁都不承认自己喜欢。有人说沈奎生弄来一个大流氓,威胁说要不拆毁就上法院告他。他左耳听右耳出,我行我素,任你骂天骂地我也要让罗丹的艺术和我沈奎生"挂上勾"!
  非思想者怎么能够理解思想者呢?
  风也有平的时候浪也有静的时候。渐渐地人们就习惯了,就遗忘了,就不再去议论了。
  与这《思想者》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进宾馆楼便是一座铜塑的大肚弥勒佛,佛的双手托举着一个金宝宝。
  恭喜发财!
  "思想者"和财神爷,他都要。
  我们上楼。他的办公室他的会客室。其豪华程度令人咋舌。一套红木的办公台、文件橱,就是十四万元……
  他本人的形象和这一切完全吻合。他爱美,头发总是吹得平滑光亮。浅灰色的名牌西装衬出来一个英俊潇洒春风得意的老板脸。
  就是这个沈奎生,坐在我面前。开始他说了什么我竟没有听进去,我只是看着他,我想进入他的内心。
  一炮轰响之后
  了解一下他的发迹过程是必要的。
  初中毕业当生产队会计,参军入党,复员后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知青农场场长、粉丝厂副厂长,后来去濒临倒闭的针棉厂任副厂长。他用自己的经营头脑和辛勤劳动使这个厂扭亏为盈。但年终总结表彰时,却功归别人。他气愤不已,白天阴沉脸,晚上拿起笔,四十三页稿纸洋洋万余言。"万言书"竟落到"被告人"手里!他不得不请"病假"。之后让他到乡里跑采购。他通过部队战友弄来六车皮"落叶松"。战友托他为老母买十五根梁造房子。他答应了。但回来后说他"只有采购权,没有分配权"……
  "在人屋檐下,能人莫抬头!"
  "要干就干一把手!"
  他又提笔疾书。
  他含着泪写出一份快板书式的辞职报告。
  夫妻两个双双辞职,就在当时成为爆炸性新闻:沈奎生发疯了?
  沈奎生当然清楚,丢了"铁饭碗",那将意味着什么。风险是必然的。但风险后面不全是毁灭,风险往往也是成功的信号。
  十五个朋友,十五个村民,每人紧紧凑凑拿出一千元。沈奎生大汗淋漓赤膊上阵,五天五夜,五间工房拔地而起。"支塘炒货厂"伴着燃烧的夏日在风风火火的一群赤脚农民手里诞生了。沈奎生手上炒出血泡,脸上炒成了黑炭,然后像跑单帮的小贩,背着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走街串村去叫卖。
  "奎生瓜子"(后来叫"阿里山瓜子")名扬四方!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金钱,沈奎生傻眼了。他缺乏思想准备。他原来的"野心"是一年当个"万元户"人前人后好抬脸。而照眼下这势头,不是"万元户"而是"十万元户"、"百万元户"。这还了得!他是从磨难挫折中挣扎过来的,但他决没有想到会一下子"暴发"。钱太好赚就有些烫手,再说,本村的父老乡亲想富没有路,有路不敢走。可不可以把炒货厂交给集体,把几百个村民全都"炒"得热热烘烘呢?
  月明星稀,秋高气爽。沈奎生就像当初辞职归里一样推开了村领导的家门。
  "是不是怀疑政策会变?"
  "有一点,"他说,"但不是全部。"
  这回答极有分寸。沈奎生有着惊人的坦率,又具有十分的机警。他吃透了国情和民心。所以他的选择既可万无一失又能名利双收。
  他把炒货厂无代价地奉送给集体,并且要求,由他个人承包。
  "一年上交六千元吧,"在确定承包基数时村支书说,"我们纯粹是集体捞私人的油呢!""六千元?太少了。""那……一万元吧。""还太少……起码六万元。"
  "六万!"村支部领导心里喊了声"乖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沈奎生从容地签了字。并由司法机关作了公证。
  一年后,按照合同完成六万元净利后按四四二分成:上交四成,职工二成,厂长得四成。这一算,沈奎生好拿十万元。沈奎生又一次傻了眼。他的每一个细胞都蕴藏着奋斗人生的活力,改革的鼓点把这种活力激烈地震荡起来--在多数人没有警醒觉悟而极少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不少是逼上梁山)被驱赶到商品经济的初潮当中,往往事半功倍事一功十。对此,就是他们本人也始料未及,社会的承受力也一下子适应不了。但是常熟市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现了对政策的严肃性。十万零六十五元一角一分应得的,全数用一个大红纸包裹着送给了沈奎生。
  如梦似幻,如云似烟。沈奎生好开心好激动!可他却没有去想一想,由于他和全厂职工的艰苦努力,净赚利有四十多万元,他自己是按劳取酬,照合同兑现,合情合理合法,又何来"激动"二字?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然而",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种"然而"恐怕又是不可避免的--过去"爬泥虫"爬了几十年也"爬"不出金"爬"不到银,习惯的思维被这仿佛是突然从天而降的十万元耀红了眼也搅歪了心:沈奎生这小子成了"暴发户",咱哥儿们明里不敢打家劫舍暗地里也要让你寝食不安叫你六神无主!
  电话:"喂,沈老板吗?我警告你,你要收敛,否则……"
  "你是谁?"
  "叭!"电话断了。
  这是凌晨三点三十分。
  于是大街小巷议论蜂起:沈奎生被绑票了。
  公安局有辆小车到过他的厂,次日便又轰出一个爆炸新闻:沈奎生偷税漏税。沈奎生在瓜子里放了剧毒品山荼。沈奎生搞女人,还是军婚……
  十万金钱换来的,是十万谣传,十万谣传意欲把十万金钱的持有者陷于灭顶。
  穷人发财如受罪。沈奎生虽然坚强地站立着,但内心的惶惑与危机感与日俱增……
  市委书记孟金元又来了。沈奎生你别怕。沈奎生你要看到主流,看到多数人是支持你的,沈奎生你大胆地往前走……
  苏州市委书记高德正来了,省长顾秀莲来了……
  沈奎生挺起胸膛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时势造就了沈奎生。
  胡萝卜加大棒
  现在要听他自己说了。
  对过去,他差不多只字不提。那已经成了遥远的昨天。再说,他也不再是那个赤膊上阵炒瓜子的小作坊的小工头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大财东大老板。几年来,他的企业他的公司以神奇的速度持续发展。他已经拥有食品厂、电机厂、饮料厂、彩印厂、布厂等企业群体,其中有的是他兼并"吃"下的,当初一万五千元起家,现在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八千万元。去年的工业产值达到一点二亿元,净利一千四百万元。他的起家产品炒货年产一万多吨,他对人说这数字是全国的五分之一,他的炒货分厂遍及数省,销售点在全国星罗棋布。他自己在投资一千五百万美元办三个合资企业,还说这是"小来来",到本世纪末,要十亿产值,一亿净利……
  (常熟市的财政收入地方留成只有六千万元,就是说,沈奎生支配的资金比市长的还要多。
  这,怎么看?
  我以为,这将是一个必然也是一大好事。如果有那么一天,有一万至十万个企业家手中的钱比市长还多,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彻底成功了。)
  几十年是大政府小社会,我们企业希望小政府大社会,他说,对"大政府"表现了极强烈的不满情绪:我们办三个合资企业,就有人要卡我们,唯恐手中没有权。假如让我来当市委书记,我就放权,放得越多越好!

 

首页 2 3 4 5 6 7 8 9 尾页


 

 

 

相关人物

周扬  周国平  周立波  杨羽仪  杨守松  徐岩  徐怀中  吴若增  吴季康

相关文章

杨守松   印象濠河    水做的沙家浜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