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苏州“老乡”

 作者:杨守松

 一月十五日,苏州市委副书记黄俊度、组织部部长冯瑞渡专程找秦振华谈话,说决定让他担任张家港市委书记。
  他不想当官,五十五岁的人了,还能"升"到哪儿去?
  他也有个好处:做事就要争第一。
  现在他当"一把手"了。有些意外。
  来不及多想。苏州市委红头文件一下,他逃也逃不过了,赶紧面对现实。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他提出了"三超一争":

  工业超常熟
  外贸超吴江
  城建超昆山
  行行争第一
  
  口号一出,舆论界为之目瞪口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逻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呢?
  很少有人理解,很多人觉得这是在"吹牛"。
  而这时候,一个伟人正在南方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这次讲话将从更深的层次上改变中国的历史。
  不多久,当中央(1992)2号文件下来的时候,舆论对秦振华的"三超一争"佩服得五体投地!
  五月底,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的消息便是一个证明。
  超常规的跳跃式的发展速度在张家港已经变成事实。
  "去年比常熟少十四个亿。我这人是服气不服输。今年一定要超过他。蚂蟥钉牢螺蛳脚,你甩也甩不掉,我不超你枉为人……不过我们公开不说,说了会刺激人家……"
  (其实,不说也会传出去。刺激会给人一种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意味着停滞和倒退。常熟没有无动于衷,他们快加鞭,暗使劲,虞山苍苍,雄风再起……)
  秦振华逼常熟、逼昆山、逼吴江……咄咄逼人,大气磅礴。
  "秦第一"
  信不信,看一看。
  一九七八年,秦振华被县委点名调到了杨舍镇。
  雷雨交加,电光闪耀。照出了一张张惶惑的脸。秦振华下车伊始,把一群书记喊到实验小学来受雨淋,看"风景"!
  他不说话。一双眼睛却凶焰逼人!而在这眼神中,深藏着的是一种动心动情的灵魂的颤抖--
  家长们背着孩子在泥泞中艰难地跋涉,背了孩子再扛车子,车子扛在肩上,稍不留神,连人带车扑在了水沼中……
  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们,不能吃白饭说空话,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他们的疾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作风,不修好这条路,我们对不起老百姓!
  汗颜愧心。全都低下了头。
  多少年议而不决的难题就这么解决了。
  不只是实验小学,通往全镇各个小学的路全修好了!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校。
  "晴天满街灰,雨天一街水,露天粪坑到处有,苍蝇蚊子满天飞。"杨舍镇就是以这么一副面孔来迎接他的。他抓住一个蚊子,打死了,又狠狠地捻出一抹黑,一抹血。第二天他带了苍蝇拍和扫帚,和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拍苍蝇,向"脏、乱、差"发起攻击。当然蚊子不是打死的,苍蝇不是拍绝的,全民动手搞环境卫生,这才有资格说"文明"。有人嘲笑他是拍苍蝇的"小队长",还有人骂他是狗拿老鼠多管闲事。他眼珠子一弹,理直气壮:"小队长"光荣,管闲事万岁!
  二年后,苏州地区卫生大检查,杨舍镇从倒数第一跃为全区第一名!然后,连续获苏州六次、江苏省四次文明单位……
  不过,他的狠劲他的大胆他的超常规的思维从下面一件事上看得更为突出--
  一九八八年初,苏州市委开会,秦振华作为苏州八个先进典型(人称"八仙")之一,榜上赫赫有名。事先他是知道的,颇有些自得,而听了别人的介绍,说到外向型经济时,他的心一下子从热点跃向冰点,见鬼,人家外贸收购额几千万了,杨舍镇才一百三十八万,十分之一都不到。秦振华有什么好神气的?
  于是他在大会上表态:今年五千万!
  又让人目瞪口呆。外向型经济不是变戏法,不是儿童吹泡泡糖。你一年就能增加几十倍?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看秦振华如何动作?
  一辆小车在公路上疾驰。他还嫌慢。"快!""快!""再快一点!"驾驶员再次加大油门,向大上海疾驰狂奔。
  到了上海,小车再也快不起来。不是因为时时处处有可能吃红灯,还因为,只知蔡老板在上海,却不知下榻在哪一家宾馆。
  蔡老板是一位台商。通过一个老家在杨舍的医生介绍,他到了张家港。他要投资办企业,觉得杨舍是块"风水宝地",很合他的心意。但在谈判桌上却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第一次不欢而散,第二次谈到深夜,他一气之下,夹起皮包就连夜"拜拜"了。
  秦振华一听就跳起来:"走了?!"再细问,马上叫苦不迭:人家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赚钱嘛!不赚钱,神经病才会来。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刚刚起步,不要太黑心……
  可惜,他已经走了……
  追!
  追到上海,却找不到人。
  第二天又派车找。
  为了找蔡老板,"跑上海把小车轮胎都磨去了一半"!
  好不容易找到了,蔡老板却冷若冰霜,不理不睬。
  "我要走了。"他说,"要谈就到深圳去。"
  于是又尾随着赶到了深圳。
  蔡老板九天不露面!
  电话打回来,秦振华说:"你死也要死在那里!"
  一直到第十九天,蔡老板终于被感动了。当他再次来杨舍时,秦振华和一个副市长亲自出马一直谈到午夜。成了。
  设备未到,厂房先建。追风追雨追日月,提前投产见效益。蔡老板喜出望外,派了一个人当副董事长。这是个"假洋鬼子","洋"派十足瞎指挥,中方董事长秦栋良不买账,和他干了几次,谁也不服谁。秦栋良找到秦振华,问怎么办。秦振华当即说:按合同办,维护公司利益,董事长有权解雇任何一个人,包括副董事长。这么做是要担风险的,要是蔡老板动了气,一怒之下再跑掉,看如何收场?但秦振华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有一个"最高标准":利益。尼克松不是说过吗,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说对了,外国老板说到底是要赚钱而他们赚钱的"秘密"之一就是"六亲不认",谁挡了财路就炒谁的鱿鱼。把握了这一点,所以他在亲自追请蔡老板之后又敢于把蔡老板的"代理人"解雇。
  结果是,蔡老板竖起大拇指:OK!
  于是他又牵了两个合资企业来。
  一九八八年底,统计报表一鸣惊人:杨舍镇外贸收购额果然超过了五千万!
  一九八九年,"北京春夏之交风波"骤起。秦振华纵观风云,眼睛向下:任何情况下,抓经济不会错。治理整顿很必要,外向型经济要大搞。所以这一年外贸收购额增长了百分之七十,达到八千六百万,仅次于妙桥,在全市名列第二。
  经过两年的准备和积累,他说:要拿第一了。
  高德正对他说:不仅在张家港要夺第一,在苏州全市也要做排头兵。
  秦振华说:是。
  一九九○年一点二亿,果然拿到了苏州市的"创汇杯"。
  一九九一年二点一亿,又名列榜首。
  秦振华是什么都要争"第一",计划生育一度落后,他狠狠地抓了一下,上去了。搞丰产方,在农业上从来没地位的杨舍镇,他说:要搞就搞最好的,他把市农业局的人请来,要他们按"第一"的标准"开药方",开多少他办多少,开到哪儿他抓到哪儿,结果,全省得了第一!听说档案工作要评比,又赶紧采取措施,保证夺冠……
  秦振华应该改名,叫"秦第一"。
  "秦大胆"
  "秦第一"靠的是"秦大胆"。
  杨舍镇有度假村。
  全苏州乡镇建度假村他是第一家。
  这还不是主要的。要紧的是:他建于一九八九年。
  治理整顿,有人理解为"治乡""整镇",要把乡镇企业砍掉一大批。秦振华避开锋芒,一致对"外",使外向型经济有了一个大的突破。"外向"要有"外向"的环境。他大胆投资一千万元人民币,搞度假村建馨苑酒家。
  好在他不给市里领导出难题。他不喜欢下级老请示,也不喜欢向上级老请示。他最看不起的就是动不动就请示汇报的唯唯诺诺的庸人和小人。他知道此时此刻搞度假村是要担风险的,所以他不找领导。他只对一个"中心"负责。大原则大前提把握准了,就可以大胆干下去!
  比利时有个客商,在北京时,和杨舍镇城西村谈合资项目。这是个特别讲卫生的人。他脑海里的中国农村只有一个字:脏。因之一想到要和苍蝇蚊子杂草丛生低矮灰暗的茅屋打交道,便皱紧眉头寒了心。秦振华派人去请他来"看一看","不谈项目也行"。他来了,让他在镇上转一转。老镇还保留一条街,拥挤着阁楼和窄细的石子路。那是留作做个活的博物馆用的。就在这老街的一端过桥,有个厕所,造价是四十万,它的式样和设施如何你尽可以去想象了,更令他喜出望外的是:镇上自己有个度假村,进得小别墅,犹如到了北京的星级宾馆……
  你叫他不谈项目,他项目不谈成就不肯走!
  现在还要投资一千六百万元,上第二期工程。
  要不,秦振华怎么做到"外贸超吴江"呢?
  城建超昆山也不只是一句口号。如果说,昆山城建(开发区)是在风风雨雨中进行的,那么张家港(杨舍镇)的城建、开发则是在急风暴雨中开始的。
  秦振华到杨舍镇,就发现在乡镇合并前,有不少违章建筑。可是谁也解决不了。拆房屋和刨祖坟一样最能触动心筋。秦振华说,"我这个人戆,以前的事也要管。"一管就坏事了,有个人,在他刚来的时候,在市委书记王振明跟前说他如何如何,好在他面前也说王振明如何如何好,而一旦要拆到他的房子时,他一碰脸就变,马上暴跳如雷破口骂!"你敢拆,叫你秦××先倒!"骂天骂地没人睬,他就写"人民来信"告秦振华,经济问题,作风问题。一封信就叫你天下大乱!秦振华心中无鬼不怕鬼,主动要求上级派人查,这使那个人心惊胆战,他知道秦振华要求查自己是为了好理直气壮查别人。但是他无法阻挡。查了三个月把他的诬告全否定了。秦振华积足了劲,然后大开"杀戒"。只要是违章的房屋,天王老子的也要拆!
  秦振华把这种作风带到了上面。他担任市委副书记后分管城建。杨舍镇在规划论证后,必须大拆大建。安民告示贴出来,具体工作一家一户去落实。于是又碰到了一个"钉子户",死活不肯拆--不是不肯拆,他也清楚大势所趋谁也没办法,他只是想趁这个机会捞一把。核定拆迁费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元三角八分,他竟要争二十三万元!相差整整十倍。捞别人可以,捞秦振华不行。他轻蔑地一笑,双眼凶焰喷射:告诉他,就说是我秦振华说的,限令他在三分钟之内签字,如果过了一分钟一秒钟,我秦振华就杀上阵来,亲自动手拆他第一块砖!这话传下去,那人全家慌作一团,马上表态:我们拆拆拆……
  秦振华一声令下,十万平方米哗啦一下全部铲平!
  拆了十万平方米,十六个十层以上的建筑同时开工剪彩。
  呼风唤雨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秦大胆!
  秦书记
  秦振华秦大胆用人真大胆!
  他的标准很奇特:不要老是三天两日就"请示"、"汇报"。他说这种人是"臭水平!"
  给你权你就用只要是为百姓为什么还要请示汇报?
  莫名其妙无事只登三宝殿的"官"只能是昏官、庸官、糊涂官、马屁官!
  他也骂人,骂人是恨铁不成钢,骂人是喜欢你--有被他骂的资格的人并不多。
  蔡兴华老是被他骂。
  蔡兴华有时候被骂得不开心被骂得狗血喷头但秦振华喜欢的恰恰是这种"骂成才骂出息"的能人。
  蔡兴华领导的城西村是苏南最富的村之一。
  大大的国字脸红彤彤的黑胡茬仪表堂堂的男子汉。
  他是靠五头奶牛起家的。五头奶牛病死了两头。他一个堂堂的男子汉,流着眼泪为两头奶牛送葬。
  大雪纷飞,寒风萧萧。一个具有北方男子汉体魄的南方小场长,为两头奶牛厚葬,你想象得出那悲壮的场面吗?
  现在他光奶牛就有五百头,在全国农村中名列榜首,是创业伊始的一百倍。
  去年工业产值一点八亿,利税一千五百万元,是创业初期的一千倍。
  全村一千五百人,职工却有二千五百人。
  职工人均收入三千多元。
  对外是西城联合总公司,对内是四个企业,每个企业的年利都在一百万以上。
  而这个村以前是靠卖血出名的。
  去年他和市委王振明书记到比利时、荷兰、丹麦考察,他说他的村民生活和他们"差不多"。但他们的文明程度比他高。所以他要两个文明一起抓。全村家家都有了液化气,退休农民每月拿一百元,还组织他们每年外出旅游一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全包,考上高中学费全免费还每年奖二百元,考上大学每年奖四百元,医药费报销百分之八十,超过五千元以上的全包……
  就是这么一个神气活现的村,秦振华也还老是不满意--
  不当太平官,当官不太平。
  所以,对有功之臣,他爱得深也骂得真。
  "蔡兴华你太保守胆子还不大步子还不快!"
  打是疼骂是爱,秦振华和蔡兴华,一个"振兴"一个"兴华",都是为了中华民族赤膊上阵干事业。
  越是骂越是爱,越是批评越是升"官",蔡兴华成了城西村的总支书记,又成了杨舍镇的党委副书记又成了省劳动模范。
  他用的人很多都有人民来信。议论的、反对的,一阵接一阵,一浪高一浪,但他一身正气,义无返顾往前走。
  他也不是好惹的。"我一往无前干工作,谁要在背后放冷枪,我就要他滚下台!"
  "私仇不可有,公仇不可无!"
  谁要是影响工作,妨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他就"无毒不丈夫"!
  他最恨的是无中生有不负责任的匿名信。干的人被看的人说三道四,能干的被不能干的评头品足。这是不公平的。路不平,有人铲。秦振华在大会上公开宣布:凡是有名有姓的人民来信,我一封一封查到底;凡是不具名的人民来信,我一般都丢进废纸篓!
  只有秦大胆敢于当众宣布这条戒律。
  "秦大人"
  秦振华也有七情六欲。秦振华很重感情。但秦振华又办事公道六亲不认。
  他绝不用自家人。他的独生子先分在市属大集体企业,有人出主意要他调个好单位,他说,小子有小子的福,小子不能靠老子,他有本事自己去闯天下!
  小子从大集体跑到了村办厂!
  女儿在粮管所,想调个单位,自己不敢开口托人从中说情,他只当耳边风。
  亲家母做过村支部书记,老了,退了,自食其力摆香烟摊。偏偏这摊位影响了市容,秦振华要整顿,有人说:秦振华的亲家母在,我们笃定泰山!但亲家母摸透了老亲家的脾气,未等"上真仗",她就乖乖地跑了:"秦书记的亲家母都走了,我们还敢赖着吗?!"
  为工作,不狠不丈夫;为人情,不亲枉为人。
  一个建筑公司经理的妻子尿毒症,生命垂危要换肾,换肾要三万元,秦振华得悉,亲自看病人,回去通知有关部门:公的私的都要拿钱!一下子有了三万元。换肾手术成功了,夫妻俩感激涕零,买了金项链来谢救命恩人,秦振华说:不是我一个,是整个党组织对你的关心,你要送礼给我,我就不再为你们操心了!
  一个镇的农业公司经理跌伤了,他一听,会也不开就急匆匆赶去……
  乘航镇的党委书记牙痛,他得到消息时已经是中午十一点二十分了,饭也准备好了,他不吃,拉了秘书就急急忙忙赶去看望……
  还是在杨舍镇时,一个"五保户"找他,被民政助理拦在门口,正争吵时,他听见了,一问,赶紧让座,又安排先吃了饭再说……"五保户"有的喊他:"秦大人",有的说:"秦青天!"
  在家庭内部,也是这风格。
  深圳参观,他半夜打电话,问八十多岁的老母精神如何,问小孙子顽皮不顽皮……
  他对儿子说:我越干越胖,你这小子怎么越干越瘦?
  母亲过生日,他哪怕忙得彻夜不眠,也要买了礼品为母亲祝寿。
  里里外外,既有一个"狠",又有一个"情",所以秦振华有号召力,秦振华把张家港七八十万人的积极性都点了火,一个大干快上的局面燃烧一般火红!
  超常的思维基于实际和科学所以才有超常规的跳跃式的发展速度。
  "秦拳"
  秦振华在自己的位置上站稳了脚跟……
  他"土","土"中有"洋"。
  他从"老乡"起步,又注满了"老外"的思维。
  他是"老乡"艰苦创业的人杰,又是"老外"商品竞争的骄子。
  他从外表到灵魂总是不安分总是在震荡总是主动打破平衡然后呐喊着呼啸着厮杀着冲向彼岸。
  别人不敢想的,他们敢想,
  别人不敢说的,他们敢说,
  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
  别人不能做到的,他们能做到……
  钢铁厂六个亿了还要投三个亿!
  保税区不知有多少人家在拼命抢,但结果却被他们争取到了,就放在张家港港区!
  这文章还没有写完,就听说,他们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常熟……
  但他们永不满足,永不停步,一切的一切仍然在马不停蹄冲锋陷阵--
  在美国在日本,随处可见他们的"老乡";
  在深圳在海南,他们的"老乡"神出鬼没;
  在南京在北京,总有他们的小汽车满天飞转;
  "老乡"无孔不入"老乡"神通广大"老乡"无坚不摧!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团结拼搏
  负重前进
  不留后路
  敢于争先
  
  这就是苏州市委号召全市学习的"张家港精神"。
  这就是:秦拳。
  第八章
  苏州也是一条龙

  短镜头之21:常熟
  今年五月,常熟市委书记江浩对记者说:"听说张家港提出工业超常熟,我们也没有睡大觉。城北的工业新区框架已经形成,城南的'招商场'马上就要扩建成'招商城'。我们常熟有常熟的优势,批建的'三资'企业虽然没有张家港、吴县多,但目前已开工投产的却已超过一百家,这在全省还是第一。"而在内部,常熟就更加干脆提出:"赶无锡、超江阴,甩掉张家港!"

 

首页 2 3 4 5 6 7 8 9 尾页


 

 

 

相关人物

周扬  周国平  周立波  杨羽仪  杨守松  徐岩  徐怀中  吴若增  吴季康

相关文章

杨守松   印象濠河   水做的沙家浜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