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四川省江津市琅山中学 陈 凤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民歌悠久的历史文化及歌会的民情民风,了解沈从文及其“边城派”文学的特点。 2、积累“譬喻、引经据典、酬和”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3、深刻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对云南的热爱之情,及云南歌会的文化气息。 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三个场合的不同情景以及作者的详略得当的布局。 【教具准备】 远程网中八年级下册《云南歌会》CAI课评、MP3及下载歌曲《小河淌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彩云之南指的是?(云南),它是我国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那是一个水美、山美、人美歌声更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远赴云南,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点击课件(云南歌会图片展),瞧,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笑靥里盛满了柔情蜜意,他们幸福得像花儿一样。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班上也有一位云南妹子,她就是×××,请她为我们献上一首云南民歌,好吗? 2、揭题: 感触着这份快乐,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云南的歌会》 二、新知探索 1、作者概况知多少: ⑴ 本文作者是谁?关于他你了解多少呢?抽学生就课前自己从网络、图书等搜集到的资料汇报。 ⑵ 点击课件上的作者简介,然后予以补充,并着重介绍《边城》。 2、处理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⑴ 边点击课件边抽学生读生字,说生词含义 ⑵ 生齐读 3、品读与体味: ⑴ 生自由组合并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诵表演。 ⑵ 师予以点评。 ⑶ 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以教师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用简短的语言对这三个场面的盛况予以概括。然后点击课件补充学生的发言。 ⑷ 在这三个场合的描写中,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抽生概括,然后点击课件予以订正。 ⑸ 小结。 总而言之,本文就是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和鉴赏,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4、小组合作,精读美文美句: ⑴ 生自由分组,然后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场面进行自主学习。 ① 山野对歌: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由此可见这一部份是侧重写唱歌的人。 ② 山路漫歌: A、这一部份的句子十分出彩,可以品析一下吗? B、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部份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写景,而真正写唱歌的部份却很少,这是否是作者偏题了呢? C、这一部份是侧重写环境。 ③ 金满斗会: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难得之处在哪里呢? 生分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师点击课件帮助学生订正答案。 三、民歌文化赏析 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融民间文化精髓的民歌更是人们表达生活中丰富情感的最直白的方式,请你通过哼唱,体会一下它与流行音乐及音乐会的不同之处?点击课件,师生共同评析。 四、美句赏析 点击课件中的优美句子,抽学生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五、尾声 对于本文,如果同学们还有什么需要深入探究的,可以去查阅课件中的网址,或者读读《边城》。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MP3音乐)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