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Y >> 云南的歌会 >> 正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天竺中学 张映存     【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运用文中重点词语。

  2、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

  3、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3、延伸拓展,横向比较,体味各地民谣民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极篇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的难点是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知──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中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特点。还要把握不同场合的歌唱有怎样的特色,在写作方法上,不同的内容是怎样表现的。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赏的语段,通过反复研读,及比较阅读来体会文章写法和语言上的特色。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在拓展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xìng)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huì)

  2、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及沈从文表现湘西农村生活的有关文章。

  3、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沈从文从遥远的湘西走来,他的《边城》、《长河》、《萧萧》像一块块的冰清玉洁的翡翠,带着中国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自然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沈从文想通往一座乡土古寨的梁,来展现湖南四川贵州交界的偏远地带的民俗风情。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应掌握的字词: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xìng)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huì)   2、学生练习表情朗读,要求读音正确,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3、学生思考问题: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要点提示:

   ⑴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⑵ 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是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进一步阅读云南对歌的三个场面,分别把握三个场面对歌的不同特点以及作者写作的不同手法。四人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内 容 特 点 写作手法                     要点提示: 内 容 特 点 写作手法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重点写唱歌人 山野漫歌   急性的自由歌唱,发昏性情,自然成趣   重点写唱歌的环境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云南民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重点写唱歌的场面
  2、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和其它途径听到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明确: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是那里的灵山异水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

    作者借写云南的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四、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
第二课时 一、赏析品味、揣摩语言

  1、再次默读课文,出你所欣赏的文章中的语段。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指出各自喜欢的句段,教师择其精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品味。

    要点提示:

   ⑴ 课文第三小节的语言品析可结合课后练习二,比较两种人物描写在写法上的不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及其原因。

     文中的第三小节,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用一系列短句,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如在眼前,着色浓重、艳丽。

     《边城》中对主人公翠翠的描写,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文中的第三小节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课后练习二中的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⑵ 第四段用很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山坡 ”、“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情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 “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相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三、四段,背诵,增加语言积累。

  3、通过第五段学习场面描写:     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面,即“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因此,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它既有全场的鸟瞰,也穿插有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找出第五小节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是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二、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吧!


三、延伸拓展

  1、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学生明确活动要求,课余时间或走访当地民间艺人,或查阅地方志,或上网浏览,或图书馆查阅,搜集材料并对其分析整理,上交一份研究性报告。

  2、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学习课文中三种不同写作方法,在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把听到的民歌及其场景,结合联想和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其他文学作品中有关描写民歌的段落。

  2、课外选读沈从文的其他散文。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2~3)→ 唱歌人

云南的歌会 山寨传歌 (5)  → 场面 歌唱人生

      山路漫歌(4)    → 环境 歌唱生活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云南的歌会》重点句子分析
    《云南的歌会》问题研究
    《云南的歌会》练习说明
    《云南的歌会》教学建议
    《云南的歌会》教学建议
    《云南的歌会》有关资料
    《云南的歌会》参考图片
    《沈从文》生平简介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云南的歌会》人物描写,精雕细刻
    笔花摇曳 情趣万千──《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素质教育新学案
    《云南的歌会》学习指导
    《云南的歌会》生字注音
    《云南的歌会》形似字辨析
    《云南的歌会》多音字辨析
    《云南的歌会》环境描写,烘云托月
    《云南的歌会》词义辨析
    《云南的歌会》结构分析
    《云南的歌会》写作特点
    《云南的歌会》写作特色
    《云南的歌会》写作借鉴
    《云南的歌会》中心意思
    《云南的歌会》课文评点
    《云南的歌会》材料典型,层多面广
    天安门前
    《云南的歌会》整体把握
    《云南的歌会》词语解释
    杂忆沈从文对作品的谈论
    《云南的歌会》研读赏析
    《云南的歌会》问题探究
    《云南的歌会》疑难解析
    《云南的歌会》背景知识
    奇特的云南婚俗
    《云南的歌会》电子教材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云南的歌会》场面描写,手法各异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习题精选
    《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
    《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
    《云南的歌会》优化测控
    《云南的歌会》同步达纲练习
    《云南的歌会》同步轻松练习
    湘西苗族的艺术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杂谈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歌会,二十年的约定──《云南的…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在歌声的海洋里徜徉──《云南的歌会…
    跑龙套
    张兆和传略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及评析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从云南的歌会到儋州的调声──我教《…
    乘着歌声的翅膀,快乐飞翔──《云南…
    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
    散话语文教学与艺术──源于吴红映老…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