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 正文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一、话题探讨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小和尚仓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家。通过上面的例子,设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归集到一点:主人公后来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人生之舵。

  宽容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教育,它昭示着教育者的大度与力量。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宽容大量,不斤斤计较,别人冒犯了你,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得理也饶人,但也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可见宽容是一种关爱、一种气量、一种精神、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美德。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荷兰斯宾诺莎也曾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宽容大度征服。”中国有一副对联: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生活中好些时候是“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无不昭示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宽容的人和事令自己感动不已,受益匪浅。搜集整理,备不时之需。


二、写作指导

  周国平先生有次旅行,从北京出发是乘的法航,可以托运六十公斤行李。谁知到了圣地亚哥,改乘智利国内航班,只准托运二十公斤了。于是,只好把带出的两只箱子精简掉一只,所剩的物品就很少了。到住处后,把这些物品摆开,几乎看不见,好像住在一间空屋子里。可是,这么多天下来了,并没有感到缺少了什么。回想在北京的家里,比这大得多的屋子总是满满的,每一样东西好像都是必需的,竟想不起那些必需的东西是什么了。于是他感悟到:

  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一旦我们拥有就难以舍弃。写作亦然,我们因为拥有太多素材,在写作时就难以取舍,总觉得这也行那也行,却不善于选取那些最鲜活、最典型、最能证明自己论点的材料;同时又会走向另一极端,明明自己积累了很多素材,却觉得哪一项都不行,有时甚至难以调动素材,或者根本就没有运用论据的意识,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对我们学生显得相当重要。

  那么,怎样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论据呢?

  1、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2、掌握论据运用的方法: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要学会分析论据。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3、论据使用与思维训练:

    学习写作议论文,最易患的毛病就是堆砌论据。客观上讲是受教材的影响,以为论据越多越好;主观上看是缺乏对材料缜密的思考。表面看,文章似乎论据充分,雄辩有力,但细究其危害有二:其一,议论文的写作归根结底是对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盲目而不加选择的论据堆砌达不到训练目的;其二,易形成华而不实的文风。因此,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对于写好议论文、训练思维很有必要。

   ⑴ 比较材料强调针对性:

     任何论题总有其核心,这核心就是文章论点。写作中,同学们不善于对论点作深入思考,有了点似是而非的理解就列提纲,往往使论证偏离轨道。

     由于对论题把握不准,因而在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特别不善于对相关、类同的材料进行区别、比较、提炼。信手拣来,导致论据与论点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影响文章的论证效果。

     纠正这一毛病,同学们要对所给命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准靶心。如对某个命题,引导同学们对材料逐一区别、比较、筛选,思考这些材料的共性与差别,然后选出与命题有直接联系的材料作论据。经常作这样的训练,写作中论据才具有针对性,文章才有说服力,也能收到思维训练之效。

   ⑵ 纠正偏见突出权威性:

     写作时,同学们往往对论据的权威性缺乏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受教材中名人、名言、名事等的影响,写作时,马克思怎样说,巴尔扎克如何勤奋,居里夫人怎样坚韧等,比比皆是。用这些材料本来无可厚非,其实同学们是典型的“拿来主义”思维,片面认为权威就是名人名言,有了这些材料,论证就“权威”了,文章含金量就高了。长期这样作文就架空了,不能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写起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文章,就眼高手低、捉襟见肘了。

     纠正这种偏见,还是得从思维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准确理解“权威”。名人、名言有权威,但并不等于权威,权威是相对的,生活中真实、典型的人或事,只要能与论点建立起必然的逻辑联系,能针对性地阐述观点,同样也具有权威性。其次,要指导同学们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思考、搜集、积累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储存。第三,在写作中要鼓励同学们多从自己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论据,联系实际写实在。这样的训练才可能避免文章大而空,收到小而实的效果。

   ⑶ 理清思路训练条理性:

     使用论据时,先后顺序条理不容忽视。从写作看,论据的先后安排有其作用:从同学们看更能检测出其思维是否有条理、有整体的考虑安排。同学们往往忽略论据排列,材料杂乱无序。一方面影响文章整体效果,另一方面无助于思维训练。教师应给同学们一些格式。如由古到今,从中到外,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由名人伟人到平凡人等。使同学们的作文既能言之有理,也能言之有序。

   ⑷ 挖掘材料突出深刻性: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初中同学们写作通病是大量罗列论据,很少道理论证,议论浮于表层,缺乏力度与深度。这一方面是由同学们的年龄特征和思维较简单决定的,更主要的是缺乏对所用论据作挖掘思考。因而作文最易写成“三段式”和“几何证明”格式。

     对所用论据做挖掘,使议论深刻有力,这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当然,对这方面的要求不能拔得过高,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写作时应该经常作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为何选择该材料?这则材料能阐明何问题、观点?对材料有何评价?从中有哪些教训或启迪?在使用每则材料时,都能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再准确表达,肯定要比简单罗列的效果好得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非几日之功。正确的方法指导,加上反复的训练,你的写作和思维能力是能跃上新台阶的。


三、写作借鉴(2004年高考北京以“宽容”为话题满分作文) 宽容是阳关 北京考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确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尽净,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把对手看作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才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你的意志,磨亮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削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点评:   文章引用了很多和“宽容”有关的名言,讲述了很多和“宽容”有关的故事,却并不让人有罗嗦堆砌之感,确实相当难得。究其原因,一是文中康德、卡内基、林肯、潘家铮四个人的话是层层深入的:康德的观点是从自我出发的,卡内基虽然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但毕竟讲到了“发挥对方的长处”,林肯决心把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潘家铮则干脆说反对自己的人才常常会对我们有难以想象的促进。二是后半部分的层次也很有逻辑:从自然到人类,从朋友到众人,末尾是人与自然的融合,结构严密,天衣无缝。


四、写作练习

  1、从下列各材料中任意选择两则,写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论证观点时,或进行理论论证,或例举事实加以证明。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宋朝]欧阳修

    真正勇敢的日呢,应当能够指挥地忍受最难堪的屈辱,不以身外的荣辱介怀,用息事宁人的态度避免无谓的横祸。                             ──[英国]莎士比亚

    初生牛犊不怕虎。                             ──[明朝]罗贯中

    魏青刚:打工青年,他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游泳的经历。但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与巨浪搏斗了40分钟。

  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谁不喜欢那葱郁的绿树?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绝不能缺乏绿树。绿树使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经作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到5000克之多。

    请根据上述材料,确立一个观点,然后联系现实生活,选取一个事例,写一段以事实论据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文段,字数不超过300字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