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行道树 >> 正文

 

《行道树》课堂实录4

 执教者:湖北省宜昌市点军英杰外国语学校 戴德楷
   点 评:枝江市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 方传念
   (上课铃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共赴学习之旅,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听说今天有这么多的专家要来指导,昨天兴奋得一夜没睡,天快亮时,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究竟做了个什么样的梦啊?
   生:想!
   师:好!请大家先闭上眼睛,让我带领大家走入我的梦境——昨夜神游张家界,适逢天子山上那棵千年古松正召集大树峰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树的精英欢聚一堂,畅谈了各自的生活感受。第一个发言的是原始森林的代表。它说:“我们生活在古老的文明里,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鲜,虽然太阳公公不常与我们见面,但我们能常和山鹰欢娱,又能与白云私语,不时有城市过客远道而来,顶礼膜拜;更有文人墨客吟诗作赋,颂松扬槐,悠哉,游哉!”
   第二个发言的是盆景中的代表。它说:“我们生活在现代的文明里,虽然我们生活的空间是那么狭小,虽然我们时常被主人折磨得肢离破碎,修剪得面目全非,但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多么安逸。我们不必凄风苦雨,更不必斗旱抗寒。我们总是被鲜花与掌声所簇拥,不时有人为我们的奇妙身段啧啧赞叹。快哉,乐哉!”
   第三个发言的是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树进城”的号召,从原始森林里移民到城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他刚要开口,一阵刺耳的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行道树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到,唉!
   好了,大家睁开眼吧!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行道树的了解,帮我想一想,行道树会说些什么呢?
   生甲:可能会说它的生活环境。
   生乙:可能会说它的特点和用途。
   生丙:还可能会说它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
   (点评:本环节教师巧设悬念,用故事引思,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神思遐想的空间)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也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的心灵,感受这位散文大师的文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大声朗读课文,用心品味。读完一遍后,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五分钟后,学生全部读完了)
   师:哪些同学有新的感受呢?
   生甲:这篇文章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你找得非常好。请你说说拟人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甲:拟人手法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非常形象生动,还很亲切。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你非常爱读书,而且还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错!还有吗?
   生乙:这篇文章让人读起来比较亲切,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文章用了第三人称。
   生:不对!应该是第一人称!
   师:大家再看一看,到底是第几人称?
   生齐答:第一人称。
   师:对!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第二人称“你”、“你们”。记住了!好,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大作家就是大作家。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家张晓风。请在我的描述中按“五字记忆法”记住有关内容:张晓风,台湾女作家,1941年生,36岁时被评为“中国当代散文家”之一,评论界认为她的文章“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主要作品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生按“名、时、地、评、作”识记作者简介)
   (点评:本环节教者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师: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这篇文章老师读了很多遍,仍然非常喜欢。老师在读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大家注意听,如果读到你心动的地方,不妨和老师一起读。好,大家准备,我们开始了。
   (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应和读)
   师:刚才大家和老师一起用声音演绎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老师的体验。请大家对老师的朗读做一下点评。
   生甲:听了老师刚才的朗读,我仿佛听见了行道树在痛苦地述说,因为老师的声调比较低沉。
   生乙:我从老师的配乐中也听出了这一点。
   生丙:我觉得有些地方应该读得比较高昂,比如“直等到……光明迎来。(掌声
   师:我觉得你比老师读得好,谢谢大家,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有感情。
   (点评: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善于挑战的精神)
   师:下面,再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品读课文,注意“读出自己”,然后用“实话实说”法和“焦点访谈”法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出示学习方法提示:
   一、“实话实说”法
   A、 理解法:读了“……”,我理解了“……”
   B、 拓展法:读了“……”,我仿佛看到了“……”
   C、 联想法:读了“……”,我想到了“……”
   二、 “焦点访谈”法
   A、 质疑法:读了“……”,我不理解了“……”
   B、 品析法:读了“……”,我体会到了“……”)
   (学生自读,分小组交流,七八分钟后)
   师:哪个同学把你的感受说给我们听?
   生甲:我用的是“实话实说”中的“理解法”。读了“是的,我们的命运……点缀”,我理解了行道树的痛苦。从“悲凉的点缀”中,我感到行道树的内心世界是非常痛苦的。
   师:非常好!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行道树的痛苦呢?
   生乙:我从这句话中也能读出行道树的痛苦:(朗读)“当夜幕……牙咬得酸痛”。这里把“行道树”和“城市里的人”进行对比,用生活在*天*地(师提醒是“花天酒地”)里的城里人的生活腐化,来衬托行道树的崇高的奉献精神。
   师:说得太好了!乙同学不光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还找出了学习方法,大家为他鼓掌(掌声)。请同学们继续说!
   生丙:我用的是“实话实说”的“拓展法”。读了“这种命运……献出浓荫”,我仿佛看到了春天,行道树枝繁叶茂;夏天,它用自己的身体遮挡住炎炎烈日。人们在树下乘凉、休息,行道树为人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师:说得好!哪些同学还能读到这一点?
   生丁:我从这句话中也能体会到:(朗读)“这时,或许……最自豪……清新。”这句话告诉我们行道树在不断地制造氧气,供人们呼吸。
   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朗读)“无论如何……把光明迎来。”我知道行道树在迎接光明。
   ……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生甲:我用的是“焦点访谈”的“质疑法”。我不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立在……快乐的树”。为什么行道树既“忧愁”而又“快乐”呢?这不矛盾吗?
   师:问得好,哪位同学帮帮他?
   生乙:我的理解是:“忧愁”在于他不被人重视,“快乐”是因为他能为人类作贡献。
   生丙:他还“忧愁”城里人的生活:花天酒地,腐化堕落。(掌声
   生丁:他因为生活在城市里而快乐。(众笑)不是么?他看到了他的祖辈、兄弟们从没见过的大世界。
   生:他离开了家乡,因“思乡”而愁。(掌声
   ……
   师:齐秦有一首歌叫《痛并快乐着》,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也曾写过一本同名的著作。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正是有了这样一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人类才得以进步,社会才得以发展。你能找出你身边的奉献者,用一句话概述他们的动人事迹吗?好,大家准备2分钟。(2分钟后)
   生甲:辛勤的教师,他们为了我们,常常工作到深夜。
   生乙:白衣战士,当“非典”来临的时候,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和病魔作斗争。
   生丙:清洁工人,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酷暑严寒,他们总是很早就起来清扫街道。
   ……
   (点评:先理解,注重个体感受;后深入,情感水到渠成,自主合作体现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体验)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无私奉献者的感人事迹,实在令人钦佩。下面,让我们共唱一曲《爱的奉献》,表达我们心中崇高的敬意。
   (师放音乐,出示歌词,学生齐唱。唱毕)
   师:刚才听大家说自己最敬佩的奉献者的时候,大家都用的是“他们”,说“他们怎么怎么样”,下面,我想请大家试着用“我们”,仿造“行道树”用第一人称说一段话,行吗?(学生表现踊跃)
   师:为了给大家助兴,老师先来一段抛砖引玉。刚才甲同学提到了老师,我是老师,对这个职业有深刻的体会。我先说,如果大家觉得不错,给点掌声鼓励。
   我们是一群不知疲倦的老牛,默默地耕耘在这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黑色的衬板,亲眼目睹了我们曾经如斯般乌黑的秀发逐渐变白;岁月的霜刀,将曾经英俊的小伙和漂亮的姑娘雕刻成历史。用一支白色的粉笔,把人类的文明与智慧代代相传;用一干挺直的脊梁,去塑造一个个不屈的灵魂。当一汪汪如饥似渴的眸子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当祖国的未来在你们手中不断强壮,纵然我们早生花发,身躯佝偻,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宁愿你们踩着我们的肩膀,去创造无数的辉煌!
   (学生掌声雷动)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下面请大家准备几分钟,然后我请人来说。注意,大家一定要把自己当作他们中的一员。
   生甲:我们是祖国边疆的守护神,时刻保卫祖国的安宁。虽然我们失去了许多快乐的时光,虽然我们不能常与家人欢聚一堂,但为了更多的人能够合家团圆,我们愿意牺牲自己。(掌声
   生乙:我们是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我们毫不畏惧。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信念没有错: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掌声、笑声)
   师:这是和陈然的《我的“自白”书》一样,在狱中写成的。(众笑)请大家接着说。
   生丙:……
   生丁:……
   (点评:师生互动,将阅读与习作紧密结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因为时间有限,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和同学们交流。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你获得了哪些阅读或写作上的经验呢?
   生甲: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有些文章用第一人称写,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生乙:我知道了写物时,用拟人的手法,可以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生丙:我知道了用对比的手法写物,更能突出物的特点。
   生丁:……
   师:好。通过学习这一课,大家收获都不少。下面,请大家拿出摘抄本,把自己积累的阅读或写作经验写在摘抄本上。
   (放音乐,学生作摘抄)
   (铃响,下课)
   (点评:注重积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力图在师生互动上、在教师教学方式上、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多做尝试。从开课的创设情境,到课中的理解质疑,我始终把学生的感受体验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个人体悟。我把学生当作一粒火种,引导他们燃烧成智慧的熊熊烈火。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启发者,强调学生的阅读个性,努力营造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中享受、去体味。但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内向型或学困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且,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有的问题还是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必须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让学生都能有感悟、有体验、有提高。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行道树,张晓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行道树》课堂实录4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