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行道树 >> 正文

 

《行道树》课堂实录及评点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我们班兰天同学画的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面内容。


男生答:面上有一条马路,旁边有很多花树木。


师:说得不错。哪位同学还能说得再细致具体一些呢?


女生答:面上有一条弯曲的马路,路旁有很多行道树。


师:说得太好了。你喜欢这些行道树吗?


女生答:喜欢。


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吗?


全班答: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呢?是喜欢兰天同学得好呢,还是喜欢行道树本身?(学生笑,有人说“都喜欢。”)好,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师板书课题),看看我们所喜欢的行道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二、朗读练习,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学生读完课文后,马上就有人举手发言)


生: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生:本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行道树的自述。


师:好!两位同学分别从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来谈,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学生自由朗读,并在书中圈点勾,很快,又有学生举手)


生(1):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这段告诉了我们行道树的痛苦是它自己选择的。


师:你能把这段读给我们听一听吗?


(生(1)朗读第3自然段,读完之后全班鼓掌)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的掌声是给你最高的评价。(全班同学再次鼓掌)我们再请一些同学来谈一谈,读一读。


生(2):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它告诉了我们行道树生长的环境。我喜欢其他树生长的环境,更喜欢行道树的生长环境,它懂得奉献。


师:说得太好了。你把这段也读一下吧。


(生(2)朗读第2自然段)


师:她读得如何?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3):她读得没节奏,没感情,声音小。


师(笑):哦,是这样的吗?你给我们读一读吧。


(生(3)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学生鼓掌)


师:读得好!朗读不光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还要有感情,语调抑扬。下边的同学可得多注意朗读要求,向他学习啊。请同学们继续谈。


生(4):我喜欢最后一句。行道树告诉我们它是忧愁而快乐的树。


师:你读来听一听。


(生(4)读。全班掌声鼓励)


生(5):我喜欢第5自然段。行道树告诉我们它最自豪的时刻是清晨。


(生(5)朗读第5自然段。同学鼓掌。师环视教室,无人举手,便再次强调朗读的要求,然后要学生再齐声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师:下面我们要进入攻坚阶段,对内容进行具体探究。大家还是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学生分小组学习,老师行间指导,约5分钟后)


师:现在请各组把你们“合作探究,互问互答”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集体探究。


生(1):我们的问题在第3自然段。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有价值,太有深度了,我们得好好探究一番。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谈谈你们对这个问题的探究?


生(2):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生(3)(补充):因为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


师:在课文中能找出描写痛苦的词语吗?


生纷纷答: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


师:很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这份痛苦带来怎样的深沉?


生(4):“制造清新”。


生(5)(补充):“勤生绿叶”“献出浓阴”。


生(6):给市民带来快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加点的词语系板书部分,下同)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行道树的这份深沉与痛苦就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


生纷纷答:“以苦为乐”,“奉献精神”


师:对啊,是“以苦为乐”的精神,是“奉献精神”,那么,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叫什么人?


生(7):“好人”“伟大的人”。


生(8)(补充):“大写的人”“奉献者”。


师:答得太好了。是的,这些人叫奉献者,行道树象征了这种奉献者。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同学们下去搜集一下,写在素材本上。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提问题。


生(9):第2自然段中说“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堕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10):“堕落”在这里指它们远离了森林,远离了它们的伙伴,是行道树的主观感受。


生(11):我觉得这里的“堕落”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堕落”不同,它是行道树同森林里的伙伴相比较说的,好像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师肯定。学生继续就“合作探究,互问互答”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集体探究)


生(12):我们组认为第4自然段有两句话不好理解。“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既然是“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


生(13):这是假设。


师:只是假设?能不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思考。


生(14):因为别人都不去,“我们”就去了。“我们”去是命运安排的,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奉献精神。


师:回答得有道理。要理解课文中的疑难问题,一定要结合课文,看看前后是怎么说的。这就叫“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学们继续提问题吧。


生(15):我们的问题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好像有点矛盾。


师:大家认为这两个词矛盾吗?


生齐答:不矛盾。


师:为什么?谈谈理由吧。


生(16):不矛盾。因为“忧愁”是说它有抖不落的烟尘,人们不重视它,“快乐”说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


生(17):“忧愁”是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我们”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为城市制造清新。


师(指着板书):对,“忧愁”是它奋斗的痛苦,“快乐”是它奋斗的结果。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这时铃声响了)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我们下来继续探究交流。下课。


附板书:


行道树


张晓风


(象征奉献者){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 制造清新,献出绿阴}奉献精神


【评点】


《行道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改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康念菊老师的这堂课,是我们实验区初一语文的一堂研究课,它给我们参加实验的老师很好的启发,对我们如何进行课改试教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其主要特点有: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开始时用该班学生的一幅画引入,让学生说出画的内容,这种方法很好。因为这张画是他们熟悉的同学的,他们感到亲切,产生了学习的冲动和兴趣,这样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行道树,张晓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行道树》课堂实录及评点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