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行道树 >> 正文

 

《行道树》课堂实录

教学组织者:浙江省奉化市奉港中学 张红鸥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面对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明白学什么,然后共同研讨怎么学,最后实现一个目标:学会,会学。那么今天这节课要学点什么?有两个目标:1、抓住最富有哲理性的点睛之句,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本文形象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行道树的形象、精神。但是这节课很快就会过去,如果同学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没有竞争的意识,没有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很难完成这些目标,大家想不想高效率地完成?

生:想!

师:老师想给大家提个要求行吗?

生:行!

师:积极思维,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行吗?

生:行!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师: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他同学勾划出最富有哲理性的点睛之句。(一学生读完后就有许多同学举手回答。)

师:找对了,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我们齐读这一句好吗?(学生齐读: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文中说“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什么是“神圣的事业”?(板书:神圣)

生1:为人民服务的事业。

生2:高尚的事业。

师:说得很好。神圣就是极其崇高而又庄严的,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那么,行道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语句来说明。

生3:第二段“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同伴在吸露,在玩,而我们在净化环境

生4:第三段“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生5:第四段“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生6:第五段“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老师针对同学回答,依次板书:净化环境、勤生绿叶、献出浓阴、迎接光明、制造清新)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但是老师不理解的是书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为神圣的事业忍受了哪些痛苦?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痛苦的句子。(板书:痛苦)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并圈划相应句子。)

生7:第二段“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从这里可以看出行道树的痛苦。

生8:第三段说:“我们的命运被安排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这里也可以看出行道树的痛苦。

师: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生9:因为这个城市充满车辆与烟囱,不断地制造烟尘,污染城市,使人感到悲凉,而行道树却在点缀城市,美化环境,所以说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师:理解得很到位,行道树还有哪些痛苦?

生10:第四段“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行道树的痛苦有孤独和不被理解。

生11:第五段“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行道树制造的清新不被珍惜,很痛苦。

师:针对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大家能否“承受……”这样的短语来概括行道树的痛苦。

(学生纷纷作答,教师明确痛苦在于承受烟尘,承受命运被安排,承受孤独,承受不被理解,承受不被珍惜)(板书上述内容)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些描写行道树痛苦的语句。

(学生自由朗读)

师:神圣的事业总是伴随着痛苦,行道树的事业同样也伴随着痛苦,可是面对痛苦,行道树却说:“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那么它所说的“深沉”是什么意思?

生12:深刻。

生13:深厚。

师:是指使自己的生命深沉而厚重,生命充实,不虚度,不浪费时间,不碌碌无为。那么行道树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深沉起来?文中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深沉?请四人合作小组先仔细读一下课文,然后再讨论。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马上就有很多学生回答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深沉。)

师:对,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它的深沉。具体用了哪些对比来表明行道树使自己的生命深沉起来?

生14: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同伴在吸露,在玩云,它们却在承受烟尘、净化环境。

生15: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比,它们甘受寂寞,承受孤独。

生16:别人都不迎接太阳,行道树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生17:行道树与早已习惯于污浊的人们比,它们承受不被珍惜,固执地制造清新。

生18:人们制造悲凉,而行道树在点缀美化环境。

生19:第二段中“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里也有对比,把原来的家在原始森林与现在堕落在马路边对比。

师:我们来理解这句中“堕落”一词的含义,字典里“堕落”有两个义项:一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二是沦落、流落。这里属于哪一个义项?

生齐答:第二个。

师:行道树离开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我形象大大跌落了,所以它们感到痛苦,可是我们仔细探究一下它们真的感到堕落了吗?

生齐答:不是。

师:何以见得?

生20:这种命运事实上是它们自己选择的。

师:说得对。它们原也可以与森林同伴一样吸露、玩,但它们心甘情愿放弃这一切,去点缀城市,净化城市,“堕落”其实正是“深沉”的表现。

生21:第六段“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的忧愁与快乐的对比。

师:行道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生22:行道树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给人们制造了清新。

生23:忧愁的是它承受了很多痛苦,快乐的是它为人类净化环境、勤生绿叶、献出浓阴、迎接光明、制造清新。

师:因为痛苦所以忧愁,因为奉献所以快乐,忧愁的是它在奋斗过程中的痛苦,快乐的是它奋斗后的结果。我想这份痛苦与深沉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什么精神?

生24:奉献精神。

生25:自我牺牲的精神。

师:虽然它们很痛苦,但并不消沉,仍然为人类服务,做人们需要的事业,这就是奉献精神,所以也可以说行道树是奉献者的象征,课文就是通过对行道树的内心告白,表现了行道树作为奉献者的伟大胸襟。为了表达对奉献者的敬意,我们再来齐声朗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得感谢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篇隽永的散文,使我们对行道树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感受到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它站在城市的飞尘里,为人类净化环境;春天时勤生绿叶;夏天时献出浓阴;黎明时迎接光明;不被珍惜时制造清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甘愿自我牺牲。同原始森林的同伴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同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比,它们甘受寂寞、孤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它们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它们又为自己的奉献而快乐。此时此刻面对行道树,我们真想说一句心里话。

生26:行道树,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真了不起。

生27:行道树,你很伟大,我们要发扬你的奉献精神。

生28:学了课文后,我真正认识了行道树,愿生活中多一些像行道树一样的人。

师:可能有的同学羞于启齿,那么老师这里提前布置作业:课后同学间相互交流你的心里话,好吗?

师:(结束语)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快乐的,同时他们又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求这种快乐,这种幸福。在这里,老师有一句话想与大家共勉:我奉献,所以我快乐;我快乐,所以我幸福。衷心地祝愿大家快乐幸福!下课!

教学反思:

张晓风的《行道树》一文采用拟人手法,写成一篇行道树的自白,敞开奉献者的胸怀,赞美了奉献者以奉献为神圣事业,甘愿自我牺牲,以苦为乐的崇高精神。

如何让学生把握本文主旨,理解行道树的形象、精神,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先让学生整体感悟,找出全文点睛之句,然后从三个方面深入把握行道树的精神实质,这三个方面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行道树怎样使自己深沉起来?最后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最容易出现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的现象,本节课教学设计旨在打破这一樊篱,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探索,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整体感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充分利用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逐渐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揣摩行道树的内心,到最后拓展延伸,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活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感知美,体味美。整堂课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各环节的实施始终扎根于文本,深入到文本中的细节,完成了师本、生本、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多元化交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行道树,张晓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行道树》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