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锦郊二台子小学 黄 华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 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 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 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 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 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 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 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 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 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 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 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 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抓住“六”个字,教活一篇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