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建议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参考如下步骤操作。 1、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 2、用“我会认”提示卡,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3、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灰”,可以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认识“灰”字。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披”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4、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也可以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或扩展词汇游戏。 5、本课要求写的字均比较简单。写字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变、条”,注意有关笔画,书写要规范。“有”字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条”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二、朗读感悟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指导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4、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如,一个同学做解说员,读课文说明的部分;两个女同学分别扮鲤鱼妈妈和小鲤鱼;一个男同学扮乌龟;几个小个子同学扮一群小蝌蚪。有条件最好做有关头饰。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组织排练,再让学生自我展示汇报。老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语气:小蝌蚪关切、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再指导全体同学朗读体会。 5、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老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观察青蛙的特点,并引导教育:只要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在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6、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在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抓几只小蝌蚪,在家长的帮助下养一段日子,观察小蝌蚪的变化。 2、课中活动。 设计填空练习,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师生对话,背诵句子。师:小蝌蚪什么样?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小青蛙什么样?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课后活动。 回家读课外书,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找青蛙是捉害虫能手的有关资料,课间交流并展示在黑板报或学习园地里。 如果有可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养蝌蚪,观察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还可以观察记录它的变化,试一试吧!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建议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学习目标 |
下一篇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素质教育新学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