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现实主义
(爱琴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城市工业文明——现代派)
2、家族:
    中国以家族为本位         忠孝、礼教、三纲五常、安土重迁
    西方(西欧)以个人为本位        独立人格、自立自由      
二、诗歌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中国诗史是一个首尾贯注、变动不居的生命之流。
1、三大源头(先秦——两汉)
①《诗经》(包括汉乐府)—儒家诗学体系(贯穿原始儒学精神:人性平等,为政以德,自强不息。不是孤立的纯文艺性质的,运载着整个先秦儒学和两汉经学的诗歌精神穿越中国诗史的腹地。《诗经》与政治、伦理、教化紧密扣合,采诗原始动机是“观风俗,知薄厚”—典型的现实型文学,入世,以日常人生为写作素材,以人间世事为抒情对象。比兴自由随意。句子质朴无华。儒家经典)
②《庄子》—道家诗学体系(散文,是诗史之源。庄子天人合一的自然人生哲学“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真人境界这一最高境界乃审美境界、诗意境界。《庄子》充满深情,忧伤处悲痛过人,欣然时得意忘形,乃文学特征。《庄子》创造全新意象,开辟了诗歌的“无我之境”。两汉时代被尘封,汉末大放异彩)
③《楚辞》——楚骚诗学体系(浪漫神奇,意象组接的意境合于现实却又超越于现实。突显比兴审美作用,比兴走向深入,走向系统化。句子追求清词丽句。儒学化)
2、“一(三源融合为一)流”时代(建安——鸦片战争)
   ①儒释道互补交融,互补中鼎立,再现儒释道不同思想观念。
(儒学在汉武帝时代乃“儒术”,是一个由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众多有利于统治秩序的学说拼凑起来的大拼盘,原始儒学面目全非。     汉末开始,道教成为中国自己的宗教,融合了方仙道、老庄哲学、阴阳五行、谶纬神学、黄老之术和民间巫术——文人道教,士族道教,官方道教。     东汉佛教(无常;无我;一切皆苦,涅般寂静)传入中国,以后有长足发展)
  ②诗人儒道(禅)互补人格——顺人而不失己:顺从专制主的意志,承认专制体制的合法性,又不失原始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失老庄的超旷逍遥(完型于曹植)。
    “吾国自魏晋以降,老庄思想大兴,其后,与儒家思想混合,于是以积极入世精神,而参以超旷出世之襟怀,为人生最高之境界。”
③情志(众“情”之一)合一。
④诗与音乐分途(南朝“永明体”唐初“沈宋体”——形成“音乐雕塑”之称的古代律诗),不以歌为终极目的,所追求的是语言的美而非“旋律”的美。
三、 物象关情——唐诗艺术鉴赏漫谈
诗是干什么的诗歌的本质是什么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诗歌是抒情的,它的本质就是抒情。因此,诗中所用的材料,景也好,物也好,皆与感情相关联,“物象关情”乃诗家之必然。苏轼云:“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是坡公在论述绘形似与神似的关系时说的,然而,这两句话对诗歌艺术来说,也是至理名言。
从创作的角度看,写诗要在有限的语言形式中表达深致、委婉的内容,高明的作者选取素材入诗,总是包蕴一定的艺术匠心,通过写景、状物、铺陈时事,表达一定的思想精神、情致意趣。“赋诗必此诗”,一定是创作上的败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读诗必此诗”,也必不能领略诗中的奥妙。既然作家的创作考虑到这一层,艺术欣赏也不能马马虎虎,简单从事,应透过诗中的物象,进一步挖掘诗的底蕴。
最容易理解的是诗中情与景的关系。情为主,景为宾;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手段。谢榛《四溟诗话》云:“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王夫之《姜斋诗话》也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假如没有“情”,只是客观、冷漠地描写自然景物,并不能成为艺术;诗中的花,如果不是为了抒情,只能是没有生气的纸花或者植物的标本挂图之类的东西
柳宗元晚年被贬柳州刺史,有一首律诗写他登柳州城楼的情景: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  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当诗人登上柳州城楼,纵目远望,视线所及的客观之景,是无所不包的。然而,最触动情怀的却是他摄入诗中的“芙蓉水”和“薜荔墙”,这里的“芙蓉水”、“薜荔墙”显然是另有深意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经常拿“芙蓉”、“薜荔”这些花来形容自身的志行高洁,柳宗元如此写景,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而“芙蓉水”遭“惊风乱颭”,“薜荔墙”受“密雨斜侵”,也正切合了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身世。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入诗,正是主、客观融合、统一的表现。接下去是遥望之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里由此及彼,由自身念及与自己有共同遭遇的四位永贞革新的战友;思念而不得见,纵目远望,尤其感到山岭、树木重遮望眼;目送江流,强调的是江流之“曲”,似肠一日而九转,情与景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情与景的关系如此,那么,对于诗中写到的“物”呢“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诗人选取事物入诗,也是通过一定物象,借以表情达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思妇在月夜楼头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有句云: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月徘徊”这种景象,正透露了情思。好像明月也有了感情,它与孤寂的思妇共徘徊,不肯离去;而思妇于孤寂之中想抓住什么以慰相思,却什么也抓不着,只有与明月相徘徊而已,表现了思妇情致的缠绵和思绪的不宁。那么,下句的“妆镜台”是否仅仅是月光映照下的一个简单的、纯客观的物象明月普照,为什么独写月照妆台呢古代成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是为心爱的人才梳妆打扮的。原来夫妻团聚时,欢乐和美,早有早妆,晚有晚妆,自丈夫远行在外,这位闺中少妇也懒于梳妆了,过去天天用的梳妆台如今更显得寂寞冷落了;而此时月照妆台,妆台就显得十分刺眼,最能致无限遐想:什么时候夫妇团聚,使美人重开妆奁,再行梳妆呢物象关情,“妆镜台”这三个字并不是简单地表达这个事物本身,它包含了思妇的欢乐、离愁及企盼。
唐玄宗天宝四年,李白被“赐金还山”,这是李白政治生活中的大失败。被赶出长安后,他陷入极大的苦闷之中,感叹人生世途的艰难险阻,写了《行路难》三首,其中有句云: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面对美酒佳肴,却心绪茫然。然而,李白心绪苦闷,为什么要“拔剑四顾”呢难道在大庭广众之下,他要杀人么这里“拔剑四顾”就不能仅作字面讲解;如讲成:“李白突然拔出宝剑,左面看看,右面看看”,就把李白讲成神经病患者了。宝剑,宝刀,吴钩,这些物象出现在诗词中,都与雄心壮志、理想抱负相关联,不是正面联系,就是反面联系。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从正面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辛弃疾在建康赏心亭抽出宝刀:“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则是抒发理想抱负被压抑而不得实现的郁愤情怀。这里李白的“拔剑四顾”,也是从反面抒发了理想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愤心情;“拔剑四顾”正补充证明心绪茫然苦闷的内蕴,这种苦闷不是别的苦闷,而是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政治苦闷。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切勿泥定即景承物之说,为题字所误,认真做向外面去。
切勿为字面所误,“认真做向外面去”,又岂只是诗中的景与物,甚至诗中的地名,有些也是不可“泥定”,认死理的。如《春江花月夜》,写到漂流在外的游子时有曰: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青枫浦这个地名,今在何地一些注本从工具书中找到了它,注出“青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县的浏阳河,又名双枫浦”。然而,即使找到它在湖南浏阳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难道游子在“青枫浦上不胜愁”,在别的地方就不愁了么?再说,游子、思妇,是两个虚拟的形象,诗中连姓名、籍贯都没有交代,为什么对游子们的去向写得这么具体、明白其实,青枫浦也是不可“泥定”的,它并非专指某某地,而是诗人虚拟出一个最易引人感伤的地方,借以抒情而已。
最后,再以“物象关情”的思想,赏析一首完整的诗: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我的思念是圆的》文本探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记我的家乡厦门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节诗词: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现代)艾青
    苏教版七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的赏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给我完整点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我的思念是圆的》的赏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2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3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我的思念是圆的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