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李颀等名列此派。
       盛唐边境战争对国人影响深刻。
       王诗歌既有热情讴歌将士们爱国豪情和昂扬斗志。又有写守戍将士思乡的忧愁与痛苦的。
       边塞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悲凉慷慨,又有缠绵婉转之情,集中反映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勃勃向上     霸气)
    盛唐风格      盛唐精神
杜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跻身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襄阳(今属湖北)人。与李白成莫逆之交。35岁起困居长安,屡试不第,生活艰辛屈辱。安史之乱投奔肃宗,曾被安禄山俘虏,目睹叛军暴行。后因直谏被贬,不久弃官西去,客秦州,寓同谷,又移家成都,筑堂于浣花溪畔。暮年健康状况恶化,住无定所,一直在水上漂泊,卒于湘江舟中。
     20岁始创作,45岁(安史之乱)进入黄金期,48岁始创作的丰收期。平生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创作目光主要投向安史之乱前后的唐代社会。承《诗经》《楚辞》优秀传统,集先秦以来新旧诗体和各种风格流派之大成,并加以创作和发展而达到高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统一,代表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最高成就。
登高》写作背景
     此诗于大历二年秋在夔州写成。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高的。
刘禹锡
(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此后23年的贬谪生涯中,多次迁徙,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表现刚直倔强精神。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刘柳   刘白)。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刘禹锡写《石头城》时,唐帝国已日益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诗的目的是讽喻现实,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李商隐
(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终身坎坷的身世,深虑国运的忧思,雄心幻灭的悲剧,皆赋之于诗卷,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诗绝句,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小李杜  温李)
写作背景
    《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
  
                              第二课时
三、体读(先听录音;后边体悟边朗读,悟出意境美、感情美、音韵美)
                       
 山居秋暝    王维
五律   山水诗
首联:紧扣题意,描绘出秋天雨后山村傍晚的大背景,要读出深远、幽静、清新之感。 (空山——世外桃源)
颔联:是景物写生。明月、松林、清泉、山石几种意象组成色调明洁的图,具体渲染了山景的清幽 。(物)
     读出欢乐明快之感,此幅写生色调明洁,物芳乃为明志洁。
颈联:在“空山”的背景上,点缀了人物的活动的两幅优美的面。听到“竹喧”声,知道是“浣女”归来;看到“莲动”,知道是渔舟出去。 一写听觉,一写视觉。(人)
    同样读出欢乐明快之感,此幅和谐优美,写出人和,可见诗人“望政通”之理想.
尾联:是面对景物发出的感慨,“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诗人(自况)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巧妙表达了自己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应读出喜爱、宁静之情。
   综上所体读,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幽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我的思念是圆的》文本探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记我的家乡厦门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节诗词: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现代)艾青
    苏教版七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的赏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给我完整点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我的思念是圆的》的赏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2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3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我的思念是圆的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