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bsp;山居秋暝   王维
1.鉴赏山间月夜图的艺术手法——
  极清新自然的笔调,动静结合,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面,意境幽静清新(情景交融)。
这一联侧重写物,以物芳明志洁,明的什么志?
  对极富情趣的隐逸生活的追求。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词序可作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试作比较赏析。
四点:
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②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
③与第二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
④“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
有人说这一联侧重写人(山村居民淳厚、朴实风尚),以人和而望政通,你同意这说法吗?这一联采用什么手法写景?
①知人论世 。  
②以动写静,正因为山中一切都很幽静,所以竹林浣女的笑声,渔舟顺流而下的声音才如此清晰。
(颔联、颈联是全诗主体。乃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3.能谈谈颔联、颈联所描绘的自然美趣的意蕴吗?
两联描绘的自然美趣,是诗人洁身自好品格的折射,也是诗人高尚情操的折射,更是诗人理想社会的折射。诗人鄙弃官场的污浊,投身大自然的清新,表现怡情闲适之情。
 诗中虽无批判官场的片言只语,但可读出以此比照官场的虚伪狡诈、勾心斗角。
 有渊明遗风——
 只有“空山”这样的返璞归真的世外桃源,才是自由天地,才符合人性的自然(引出尾联)。
4.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警策句),有了这一个词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意象,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追求极富情趣的隐逸生活的情绪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5.艺术手法总结——
    除以动写静外,诗面采用“赋”的手法,但诗意却用“兴”的手法,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物言志,诗中有,含蓄丰富,耐人寻味。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鉴赏(手法   语言   意境)
1.诗歌如何描写边塞戍守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地理形势)?
虚写(1、2句想象夸张)       实写(黄沙  战场   荒凉萧瑟) 
2.何以写边塞将士的宽广胸襟的?
战斗生活:孤城遥望   百战穿    誓言:终不还
3.谈谈意境。
阔大悲壮(1、2句情景交融   悟出;  3、4句直接抒情   倍感) 
                        
登高   杜甫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时世艰难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评论家说,首联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奇妙难名的境界。两联不仅上下两句对,且还句中对,请你欣赏其精美,其作用。
两句对:风急 —渚清  天高—沙白  猿啸—鸟飞  哀—回
句中自对:上句:天—风   高—急
          下句:沙—渚   白—清
精美:千古佳句。图精美。
作用: “风急”带动全联;两句对,自句对使朗读富有节奏感。
  
                     石头城    刘禹锡
1.在写景中寄寓感情
景:石头城,故国没落荒凉——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
情: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感叹世事盛衰无常。
2.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还过女墙来”两句,对本诗的手法作简要分析。
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形象、引人遐想。
写出江潮有意,旧月多情,无情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和人的命运的感慨。
  
                     锦瑟    李商隐
1.诗篇首尾呼应。首联以锦瑟为喻,暗写诗人自己。大致意思是这样的—眨眼工夫,我已年届半百;追忆起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倍觉惘然。尾联写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到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却,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2.颔联重在借人物典故来抒情表意——用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来表现自己昔日曾有过美好梦想,却又虚幻如梦;又用望帝化鹃的典故来抒写自己也如望帝魂化杜鹃那样执著地唱出自己的悲哀。
3.颈联化典入诗,寄寓深情——借南海鲛人的故事,来形容自己回首往事的伤感;再借“蓝田玉烟”的景象写异常美好的理想,但无法把握与亲近。
  
  
资料:
一、读诗,中西方诗歌渊源作比较:
  1、文明
中国,黄河文明(农耕、家族)——
   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农民的心理  小规模生产方式   善良的美德    恬静的生活氛围     农业生产春生秋实、播种收获愿望    精耕细作的劳动态度)
①田园诗  田园诗人(风格特色:纯朴自然;   思想意识:恋土恋乡;    处世哲学:随遇而安;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传统思想:以君为本,怨而不怒,“心肝奉至尊”;  生活艰辛痛苦:为民请命,召唤圣人明君,希望“黄河清”)
②谨慎写爱恋,甚至用病态的含蓄美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人比黄花瘦”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
③强烈的反战情绪。
④向往代表农业文明的“桃花源”式的“乐土”。
⑤功利主义倾向,为君为臣为民为事为物而作,写现实是为让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⑥强调诗律的精细,反复推敲,苦吟精神,呕心沥血创作小巧玲珑的抒情短诗。
   西方,爱琴文明——
   ①大海为代表:人本位,追求自由
   ②城邦文明:钱本位   
城市工业文明:浪漫主义,批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我的思念是圆的》文本探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记我的家乡厦门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节诗词: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现代)艾青
    苏教版七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的赏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给我完整点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我的思念是圆的》的赏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2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设计3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我的思念是圆的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