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初唐(高宗—睿宗六帝。94年) 诗三千首,诗人三百人,无一流诗人 A、 前三十年(武德、贞观) B、后六十年(高宗、武后) ②百花争春期——盛唐(玄宗先天元年—天宝十四年。44年)(极盛转衰期) 两派一高峰: A、两派 雄浑派,或称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等) 清淡派,或称田园诗派(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等) B、一高峰—李白 俯仰天地的大气,昂扬奋发的情怀 ③萧瑟秋风期——中唐(肃宗——穆宗六帝。69年) 德宗贞元十年为界: A、杜甫——忧国伤乱,开写实之风,抒家园之痛。风格:沉郁顿挫。 B、大历诗歌——讽喻诗高潮,不亚于盛唐,唐诗第二次高潮。(大历十才子:钱起、李端、司空曙、卢纶、韩翃、苗发、崔峒、耿湋、夏候审、吉中孚) 擅长五言律诗,内容浮而不实,感情沉挚深刻的少,但不失风神韵致 元和诗歌——白派、韩派、柳宗元、刘禹锡。 狭义:应酬作品、歌女喜唱的小诗。 广义:求变——矫大历之“浮”,下启宋调 ④落日余晖期——晚唐(敬宗—昭宗八帝。83年) A、前期(三十余年):小李杜、温庭筠 风格—清峻豪迈、健爽悲凉,在历史的凭吊中寄寓衰世的感慨。 B、后期(五十余年):刺时愤世的尚俗诗人,伤时忧生的清丽诗人 风格—擅长近体,一般多纤巧少浑朴,多直露少含蓄,多佳句少完篇,多雕琢少圆融。善体物,以小巧见长。 二、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王维 字摩诘,唐代(盛唐)著名山水诗人。早期因不满朝政而屡遭贬谪,半官半隐,消极遁世。后期隐居蓝田,拜佛念经(佛教徒),弹琴赋诗,世称“诗佛”。其诗清幽恬静,朴素自然,达到“诗中有画”(苏轼语)的境界。其山水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在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 古籍史料: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王番]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 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开元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曾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龙标(今湖南黔南西),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因安史之乱还乡,途中被毫州刺史闾丘晓忌杀。 诗承建安风骨,风格雄浑,名重当世,尤以七绝出类拔萃,赢“七绝圣手”之称,“诗家天子”美称。后人推与李白“争胜毫厘”(俱神品),与高适、王之涣齐名。留下180多首诗,其中七绝75首,五绝14首。 后人称边塞诗《出塞》为七绝压卷之作。 诗歌涉猎面广,除边塞诗外,还有宫怨诗(佳品《长信秋词》);送别诗(佳品《芙蓉楼送辛渐》;闺情诗等。 边塞诗派: 以擅写边塞战争、塞上风光、仕途坎坷内容而得名。始于六朝及初唐,盛于开元、天宝年间。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故又称高岑诗派。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
下一篇文章: 我的思念是圆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