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问题探究
(1)课文意在鼓励青少年打开文学之门,为什么却从无数的门写起?
课文开头由“无数关闭着的门”谈起,揭示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条件,意在激发青少年的求索欲望,增强他们“探求未知的天地”的信心,进而引导他们走进文学之门。这样,由门谈起,引出话题,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无疑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作者把先前写的《致文学》引入序文,却浑然一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课文显然是由两个板块组成的。其中《致文学》是一篇独立的文章,被引来用在序文之中。那么,两个板块是如何拼接得天衣无缝的呢?
首先,立意是统一的。第一部分谈对文学的理解,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教育作用,可以说是人们的“共识”。第二部分描绘文学的魅力,描述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鉴别功能,则是个人的“想法”。其目的都在于引领青少年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从而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其次,内容是一致的。围绕“打开文学之门”这个话题,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部分内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毫无堆叠之感。
再者,结构是一体的。尽管《致文学》是独立的篇章,但引用入文时,作者注意过渡和照应,密切了前后文的联系。特别是引文的末段,“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正好照应前文,回应题目,简直是天然佳构。
(3)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它是本文的中心句。一般来说,中心句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紧密的联系。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的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深意在于引导每个青少年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句,全文的重点难点就可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