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打破了以往把字拿出来单独认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相结合,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理解。把写字也放在了课题的书写中,更加深了孩子对字的印象,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名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在识记“楼梯“这两个字时,我们给孩子出示的是古老的木楼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理解字义的识字办法,在识记“及”这个字时,我们就选择了给孩子讲解字义的办法,并能帮助孩子掌握朗读这一部分的感情。并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这样讲,剩下的一部分字我们把他们集中在了一起,他们也是比较简单的孩子容易识记的字,我们让孩子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字,把本课的生字让孩子能轻松愉快的掌握。让孩子在读中学字,在识字中又进行了读,做到了识字是为了学文,学文同时又识字。通过课堂实践,这样的教学相比较以往的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孩子学习的兴趣很高,字记得也很牢固,但是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课堂的调控比较难,孩子的注意力易被老师吸引,但是个别孩子课堂上有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争取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自主的学习。
《苏珊的画》这篇课文,并不是要赞扬苏珊绘画的技巧有多高超,而是通过苏珊一次画画儿的经历向大家揭示一个生活中的道理: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筋,促转化,坏事就有可能变好事。本课课时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要善于动脑筋促转化,把坏事变成好事;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画画。瞧,(出示苏珊的画)这就是苏珊的画,这幅画里还记述着一个小故事呢”立切主题,使孩子们很快走进文本。并通过指名领读、轮读、开火车读,用字组词等形式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课生字,从而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分角色朗读中,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读得感情充沛,在反复读爸爸最后说的话中,联系全文,领会其中的道理,并通过勾画、抄写、背诵,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口语交际环节,通过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或你的朋友、亲人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想怎么办?学生在讨论中更好的领悟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并由课文扩展到了生活,产生了实效,非常不错。
只是由于本文的前后联系性,采取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的方法展开朗读和理解,有时会感觉有点牵强,需加强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