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组图]《水乡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设计:
水多
  水乡歌       

船多 
歌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去了可爱的小山村玩,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行,想去吗?

2、放课件   图上都有什么?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就是江南水乡   板书水乡   教写(乡)冬冬的故乡就在水乡,水乡这么美

他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板书(歌 )   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

2、大家听得真专心,你会读了吗?现在就请你自己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

3、互读

标出节数,同桌之间分段读一读。读得好夸一夸,不得不准,帮帮他。
4、孩子们知道了歌谣分几节?(4节)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是啊,水乡歌当然有很多水课文哪一段写的水乡的水多?(出示课文第一段),2、水乡的水真多啊!(板书:水多)
3 自己读读课文,你从哪儿感觉水乡的水多?(生读课文)
4 交流:(相机出示)

(1)千条渠,万条河。(课件录象欣赏,师边指出“渠”“河”,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水多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的真好!老师好象感觉到水乡只有几条渠,几条河    谁能再读一下。   ——齐读。
(2)池塘一个连一个
对啊,池塘一个连着一个,有好多池塘,你能读出来吗?
评:老师好象只看到几个池塘,谁再来试一下?——齐读
(3)处处绿水荡清波。
从哪儿看出来水多?(处处)课件演示:绿水清波。
从“绿水清波”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水乡的水多,还看到了水乡的水怎么样?
师述:是啊,水乡的水真美啊,渠水哗哗流淌,河水清澈荡漾,池塘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金光闪闪。你能把这么美的水读出来吗?
评:老师好象没有看到清清的河水。
水乡的水真多啊!水乡的水真美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读一读,赞美一下水乡的水。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水乡那么多的水,那么多的河渠,人们生活就必须过桥。谁来给我们夸一夸水乡的多?

2、(指名读)点评并问题: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到了桥多?板书(多)

3、男同学一起读一读,读得好的词语一起读一读,有问题的同学纠正。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乡除了水多,多,还有什么多?(船多)哪一段写了船多?
2、自己读读课文,同桌讨论你是从哪儿感觉到船多的?你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1)有哪些地方看出船多?“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特别是哪几个词?(千条 ,万条,片片、飘满湖面、飘满河)
A 说说为什么白帆像云朵?(因为白帆是白的,云朵也是白的,白帆在水中移动,云朵在空中飘动,大海是蓝色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教师提示。白帆多像空中飘动的云朵呀!多美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评:老师感觉白帆不是很美,白帆没有飘满湖面,谁再来试试。——齐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遍)
4、让我们想象一下,水乡这么多的船,人们在干什么?(打鱼、捉虾、养蟹、运输)
5、水乡人民多勤劳啊!让我们一起把第二段读一下,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水乡的船多,水乡的船美。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水乡的水多,水乡的船多,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水乡人民正在干什么?)出示图,歌多吗?
1、出示课文(自己先试着读读看,从哪些地方看出歌很多?
2、读完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箩是装什么的?怎么装歌?)师:反问“箩装歌真能装吗?那为什么这儿歌要用箩来装呢?”(学生再读,从中感悟)哦,原来是歌太多了,多得简直可以用箩来装了!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老师读,老师读的好不好?给你掌声,谁想向老师挑战的?——齐读
3、水乡人民在歌唱什么?(显示新生活)
4、请小朋友说说生活到底“新”在哪里?(指名回答)
5、师:风光美丽的水乡,勤劳的水乡人,水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水乡人民感到无比的幸福,看谁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指名)
评:A感觉上去,人民的生活还不是很幸福,谁再来试一下。
B你读的真好,让老师感觉到水乡人民的生活像喝了蜜糖一样甜,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齐来把这一段读一下。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水乡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水乡歌》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