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事物要全面。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还记得它们是什么样的吗?能不能说一说?(学生发言)
2.(出示大象图片)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大象,你们要认真观察大象的身体、牙齿、腿和尾巴。
3.揭示课题:
师:有几个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的盲人,他们分别只从一个方位摸了大象,就说出大象的样子,从而闹出笑话,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同学们默读或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同组同学或老师。
2.师引导学生按照生字的结构、部首等归类来识记。打破原来的生字顺序,多媒体出示“摸、栓、棍、柱、堵、错、绳、服、盲、齿、差、象”。
3.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生字顺序,交流识字方法,比赛识字,师巡视指导。
4.小组长检查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认识的奖一朵小红花,师抽查。
(三)生字书写
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把认为难一点儿的字小组合作学习。
3.出现问题班内交流。
4.描红写字。
设计意图
1.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图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大象的样子,为学习课文作准备。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2.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字,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盲人摸象
一天,有人从王宫里牵出一头大象,许多人都来围观。几个盲人也争先恐后地去摸。
第一个盲人摸到象牙,就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大象的样子了!它像一个长萝卜。”
“不对!”第二个扯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它像一把大伞。”
第三个盲人摸到象腿,也叫起来:“错了!错了!它像一根柱子。”
“不!不!”第四个盲人摸着大象的身子说:“明明是一堵墙嘛!”
最后一个盲人抓到了象的尾巴,他说:“你们都错了!它是一条绳子。”
盲人们各说各的,互不相让。他们谁说的对呢?
教学实录:
(一)印象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课件出示:象)
生:认识,象。
师:那你们见过大象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自由发言。
师:星期天老师给大象画了一幅画,你们看老师画的像不像?(课件出示:大象简笔画)
生:……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总结:
(课件出示:
长长的象牙
大大的耳朵
粗壮的象腿
庞大的身子
细细的尾巴)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大象,说说它的特征,齐读:长长的象牙、大大的耳朵、粗壮的象腿、粗壮的身子、细细的尾巴。
师:我们都见过大象了,可是却有的人说大象是一个长萝卜……是一把大伞……是一根柱子……是一堵墙……是一条绳子。
生:哄笑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盲人摸象》的故事中去寻找答案。
师:出示课题:盲人摸象
师:“盲”是什么意思呢?
生:……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