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
拼音 |
máng rén mō xiàng |
正音 |
摸;不能读作“mē”。 |
辨形 |
盲;不能写作“肓”。 |
近义 |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忐忑不安 六神无主 |
反义 |
洞察一切 悠然自得 |
结构 |
主谓式。 |
英译 |
draw a conclusion from incomplete data |
用法 |
|
来自 |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
成语故事 |
查看盲人摸象成语故事 |
相关谜语 |
查看所有谜语 |
人气 |
912次 |
好搜搜索 |
好搜“盲人摸象” |
百度搜索 |
百度“盲人摸象” |
释义 |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
例句 |
~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
盲人来到大象房,宰相对他们把话讲:“国王让你们去摸象,摸摸大象是啥模样。” 不一会儿,摸完象,一群盲人见国王。“大象到底是什么样,谁给本王讲一讲?” 摸到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尾巴的盲人说大象像扫帚,摸到象身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象耳的盲人说大象和牛角特别像! 几个盲人吵起来,乐坏了国王和宰相。
盲人摸象 注音:máng rén mō xiàng 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解释:盲人:瞎子;[1] 比喻看问题了解不全面就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原文: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①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②;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③;其触脚者言象“如臼”④;其触脊⑤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⑥,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注释: ①【萝菔】:萝卜。 ②【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③【杵(chǔ)】: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于舂(chōng)米等。 ④【臼(jiù)】: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ōng)米的器具。 ⑤【脊】:这里指背部。 ⑥【瓮(wèng)】: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示例: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广收杂物,金矢一囊,四呼如~,仅得一肢,以为全体。” 鲁迅《这也是生活》:“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同~。” 近义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以偏概全 反义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了如指掌 灯 谜:舜父抚爱幼子 英文翻译编辑 draw a conclusion from incomplete data 成语资料编辑 成语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成语举例: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2]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摸,不能读作“mē”。 成语辨形:盲,不能写作“肓”。 成语辨析:盲人摸象与“管中窥豹”有别:盲人摸象含贬义;不作自谦之词;管中窥豹常作自谦之词;是中性成语。 原文出处编辑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 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译文概要编辑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3]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那样才能全面和真实的了解事物的情况 。 相关来源编辑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他想:“我总得想出一个办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舍邪归正才好!” 有一天,国王突然召集他的臣子说:“你们去把国境内所有生下来就瞎了眼睛的人,都找到宫里来吧!”于是这些臣子们便奉命分头在国内遍处找寻,隔了不多几天,臣子们都带着寻找到的瞎子回来了。镜面王很高兴地说:“好极了,你们再去牵一头象,送到那些盲人那里去吧!”许多臣民听见了这个消息都十分奇怪,不知道国王今天将要做些什么事,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赶来参观。 镜面王在心里暗暗地欢喜:“真好,今天该是教育他们的机会了。”于是他便叫那些盲人去摸象的身体:有摸着象脚的,有摸着象尾的,有摸着象头的…… 国王便问他们:“你们看见了象没有?”盲人们争着说:“我们都看见了!”国王又问:“那么你们所看见的象是怎样的呢?” 摸着象脚的盲人说:“王啊!象好像漆桶一样。” 摸着象尾的说:“不,它像扫帚!” 摸着象腹的说:“像鼓呀!” 摸着象背的说:“你们都错了!它像一个高高的茶几才对!” 摸着象耳的盲人争着说:“像簸箕。” 摸着象头的说:“谁说像簸箕?它明明像一只笆斗呀!” 摸着象牙的盲人说:“王啊!象实在和角一样,尖尖的。” …… 因为他们生来从没有看见过象是什么样的动物,难怪他们所摸到的,想到的,都错了。但是他们还是各执一词,在王的面前争论不休。 于是,镜面王哈哈大笑地说:“盲人呀,盲人!你们又何必争论是非呢?你们仅仅看到了一点,就认为自己是对了吗?唉!你们没有看见过象的全身,自以为是得到了象的全貌,就好比没有听见过佛法的人,自以为获得了真理一样。”接着国王又问一般来参观的人说:“臣民们啊!专门去相信那些琐屑的浅薄的邪论,而不去研究切实的、整体的佛法真理,和那些盲人摸象,有什么两样呢?” 从此,全国臣民便舍邪归正,都虔诚地信奉佛教了! 启发借鉴编辑 认识片面。“盲人摸象” 或“瞎子摸象”已成成语,意为由于只了解事物的局面,产生了认识上的片面性。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有人说外国的教育好,中国不行,这就是片面的见解。他去过国外吗?去过多少国家?全面考察过他们的教育吗?反之,他对中国的教育做过全面的调查吗?仅仅凭零碎的材料是不能下此结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