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K >> 可贵的沉默 >> 正文

 

爱的教育──《可贵的沉默》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   ──《可贵的沉默》教学案例   山东省威海市长征小学 林 青     【背景】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爱、让学生懂得回报爱,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人生课题!而这一课题贯穿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必将使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熠熠生辉。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中得到了来自父母、亲人太多的爱。可是,他们是否懂得回报呢?《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向父母回报自己的爱的事。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这件小事,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理解和关爱。


【背景】  案例描述:

  上课伊始,我首先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小问题:

  “孩子们,你的爸爸妈妈给你们洗过脚吗?”

  “洗过的。”   “当然洗过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他们也许不太明白老师为什么会突然问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疑惑。

  “很好。老师想知道,你们有谁给父母洗过脚呢?”我话锋一转,又提出了我的问题。

  沉默。教室里出现了我所预料到的沉默,孩子们一个个低着头,脸上写满了羞愧。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纸笔,把你此刻心里的所感所想写下来。”短时间的准备之后,孩子们开始默默地以手写心。一会儿,就陆续有几位同学举手示意我写完了,还有的孩子已经站了起来,急于交流自己的作品。待同学们基本上完成之后,我让他们把这一份作业暂放一边,请他们打开课本开始通读课文。

  在熟读课文、简单地划分了层次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出“沉默之时”描写孩子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此刻他们的心理活动。

  一位学生站起来交流说:“‘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我觉得他们的心里正在想着老师的问题。”

  “不对,应该是没有反应过来。课文中的老师问得太突然了!”一个孩子站起来纠正说。

  “我觉得应该是羞愧吧。因为后面还有一句‘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沉默’就是长时间的不说话。是长时间,不可能反应不过来。因为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所以羞愧地沉默着。”一位伶牙俐齿的女孩子站起来反驳着。

  “同意”!“对,是羞愧!”孩子们异口同声。然而我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刚才的几位同学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这样吧,我们把表现‘沉默之时’的13、14自然段再读一读,看看是不是还能有点别的收获。”我微笑着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孩子们静静地读着。

  “老师,我有了新发现。1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请大家注意‘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这就说明他们心虚了。他们不是为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羞愧,他们在为自己以前没有给你母祝贺生日而羞愧!”

  “对,还有内疚!”

  “能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吗?”我提出了朗读的要求。孩子们认真的读着,他们在读中努力地表现一份内疚与心虚。我想,也许我还可以再来一点推波助澜。

  “你觉得此刻他们心里都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读完之后,我乘机问道。

  短暂的思考之后,有的孩子举起了手。我示意他们中的一个站起来交流。

  “他们在想父母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呢?”

  “他们还会想下一次我可千万别忘了给爸爸妈妈祝贺生日。”

  “他们还会想我怎么从来没想到要给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呢?”……

  对他们的答案给予肯定之后,我让孩子们拿出刚才的习作练习再读一读:“妈妈为我洗过那么多次脚,为我付出了那么多,可是我回报给妈妈的却太少了……”

  “亲爱的妈妈呀,你为了我的成长呕心沥血,可我有时还跟您怄气,妈妈,您能原谅不懂事的女儿吗?”

  “妈妈这样疼我、爱我,我拿什么回报给妈妈呢?”……

  “老师,我知道了,课文里的孩子心里想的和我们刚才的心情是一样的。”

  “那好,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这两段文字,看谁读得最好。”

  这一次,孩子们读出了真情实感;这一次,他们是在用心灵去感悟,用心灵去朗读;他们的神情、他们的声音里,都有一份深情在轻轻流淌……

  “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节课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

  “懂事了!”“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会体贴人了!”学生们很容易地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那好,知道这堂课的‘沉默’可贵在哪儿吗?”

  “知道。”“孩子们懂得了要爱父母”。教室里又是一片七嘴八舌。我由衷地笑了。

  “你是否也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呢?你此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我想今天晚上就回家给妈妈洗洗脚。”

  “我要帮妈妈梳头,以前都是妈妈给我梳头的”。

  ……

  “把你最想为父母做的事做出来,就是今天的作业。”

  我结束了这堂课。


【分析与反思】

  《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爱有许多方面,让学生学会爱与被爱,可以说贯穿了教育的整个过程。这堂课一开始就制造了一份沉默,在孩子心灵上引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课文学习过程中,再次抓住最关键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通过分析词句、反复朗读,让孩子的情感体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与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相联系,至此,孩子的心灵已掀起狂涛巨澜。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业的布置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知与行的统一,将人文影响落到了实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可贵的沉默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爱的教育──《可贵的沉默》教学案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可贵的沉默》课文题解
    《可贵的沉默》素质教育新学案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一个三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随笔
    《可贵的沉默》电子课本
    《可贵的沉默》教材插图
    《可贵的沉默》教材简说
    《可贵的沉默》学习目标
    《可贵的沉默》学习要点
    母亲梦中的一棵树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
    《可贵的沉默》多音字组词
    《可贵的沉默》词语解释
    《可贵的沉默》句子分析
    《可贵的沉默》课文结构
    《可贵的沉默》课文中心
    《可贵的沉默》语言感悟
    父亲的心
    情动于意外之时──有感于《可贵的沉…
    《可贵的沉默》教学建议
    《可贵的沉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亲与地图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课堂实录与反思
    《可贵的沉默》教学案例
    《可贵的沉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父亲没有生日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快乐练习:写字
    《可贵的沉默》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可贵的沉默》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可贵的沉默》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
    《可贵的沉默》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可贵的沉默》快乐练习:试题
    《可贵的沉默》教学杂谈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