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绻侀珨涓枃杞崲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再别康桥》、《回延安》教案



三、 内容理解

1、 反复诵读这二首诗,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各首诗的大意,进而概括出这二首诗的中心意思。

2、 朗读《回延安》,说说每一部分的主内容,看看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3、 以具体诗句为例,说说《回延安》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H

4、 如何理解《回延安》一诗中描写与抒情的完美结合?T

5、 为什么诗人一开始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不是“我轻轻地走了”?

后者更符合语法规范。他后面连用了两个轻轻的,都在“我”之后。起到调整语序的作用,一个是强调,一个是音韵的需要。这里主要是强调,而且这样一写,音韵上感觉也好一些。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康河给诗人留下的最美的印象,就是她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心惊动她的宁静,打破她这种美。

6、 诗一共分了七节,是不是每一节语调的处理都一样?一般高潮的时候我们会读得重一些饱满一些,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一节是高潮?为什么?

第一段是说我要走了,向你告别。第二至第四节是回忆康的美景。因为回忆美景,作者禁不住激动起来,要撑一支长篙去寻梦,并且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夜放声高歌!但是马上又回到了现实,我不能放歌,我要走了。

主体部分作者的感情经历了几次变化?分别是什么样的变化?

彩梦――――寻梦――――梦醒

7、 《再别康》一诗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对于主题起什么作用?

8、 《再别康》一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独到之处?T

9、 这首诗是怎样完美地体现形式上的三美(绘美、音乐美、建筑美)的?

《再别康》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美,音乐美,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虹,梦;溯,歌;箫,;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回延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再别康桥》、《回延安》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