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或湖泊是内陆洼地中相对静止、有一定面积,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
从地球历史上来看,湖泊只是暂时性存在的水体,会受到泥沙淤积而慢慢陆化;除了少数古老湖泊,如贝加尔湖,绝大多数湖泊的形成年代都只能回溯到更新世冰河时期。
目录 [隐藏]
- 1 湖泊的种类
- 2 湖泊的成因
- 3 湖泊的称谓
- 4 世界大湖
- 5 湖泊之最
- 6 参见
- 7 参考文献
湖泊的种类[编辑]
有河流流出的湖通常是淡水湖。没有河流流出的湖则几乎是咸水湖,称为内流湖(或内陆湖),但也有少数像乍得湖一般(因为人为断流),仍然是淡水湖的内流湖。
湖泊支持着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湖水的平均深度一般在2米到100米左右,这是阳光能够穿透的深度,因此,湖水从上到下都能给生物足够的能量,维持丰富的生物。
根据水温、营养物质含量的不同,湖泊可以分为贫营、普养和优养三类,贫营湖泊水温低,营养物质含量少,优养湖泊则相反。而普养则在两者之间;湖泊从贫养转化为优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论人类是否干预都会发生,但是人类的干扰显著地加快了湖泊优养化的过程。湖泊优养化的最后阶段,会由于污泥的沉积,最终变为沼泽。
内陆海是指与大洋完全分离,或与之没有直接连系的大型水域,虽然因为其范围广大而被称为“海”,但以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包括里海和咸海在内的大型水域其实都属于湖泊一类,而非真正的海洋。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水域是里海,其水量约占全球湖泊总水量的44%。
湖泊的成因[编辑]
- 构造湖:构造湖是指由地壳内力作用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滇池、抚仙湖。[1]
- 火口湖:火口湖或称火山口湖,是在火山口积水而而形成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2]
- 河成湖:河成湖是由于河道迁徙、淤塞等原因而形成的湖泊。如洪湖、白洋淀。[3]
- 牛轭湖:牛轭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河成湖,是由于河流截弯取直,弯曲的河道被废弃而形成的湖泊,如乌梁素海。[4]
- 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因火山熔岩流、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原因导致河谷、河床被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如五大连池、唐家山堰塞湖[5]
- 冰川湖: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天山天池、新路海。[6]
- 岩溶湖: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所产生的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经汇水而形成的一类湖泊。如草海。[7]
- 海成湖(潟湖):海湾的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形成的湖泊,通常称为潟湖。如杭州西湖。有学者认为太湖也曾是个古潟湖。[8]
- 风成湖:风成湖是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群。[9]
- 人工湖——水库:人工挖掘或在河道、海湾筑坝而形成的湖泊。如新安江水库、万宜水库。某些天然湖泊经人工筑坝抬高水位后也可视为水库,如洪泽湖。[10]
湖泊的称谓[编辑]
汉语中湖泊的称谓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域有各自特色的称谓,中国西部的湖泊时会根据该地少数民族的叫法而采取音译。
常用称谓有:湖、泊、池、荡、淀、漾、氿、泡、海、浣、洼、潭、塘、泽等多种。
- 中国西部
- 错(纳木错、班公错),通行于藏区。
- 诺尔(查哈诺尔、腾格尔诺尔)
- 茶卡(伊布茶卡、茶卡盐湖),通行于藏区。
- 淖(察汗淖、九连城淖)
- 海子(盐海子、碱海子),通行于蒙古地区、东北地区。
- 库勒(阿克苏库勒、硝尔库勒)通行于西北新疆一带。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