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hú pō
来源
“湖”字从水从胡,“胡”字从古从肉,本义为“远古之人体毛浓密”,引申义为“外国人(胡人)”、“大胡子”。“水”与“胡”联合起来表示“水面长满了像胡须一样的 水生植物 ”。“泊”字从水从白,“白”本义为“虚空”、“空无一物”。“水”与“白”联合起来表示“水面空无一物”。按《 说文 》对“湖”字的解说可知,古人对“湖”是利用它来灌溉 农田 。从汉语“泊船”、“泊位”、“停泊”等词汇来看,可知古人对“泊”是利用它来航运。
在 地壳构造运动、 冰川作用 、 河流 冲淤等 地质作用 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露天采矿场凹地积水和拦河筑坝形成的 水库 也属湖泊之列,称人工湖。湖泊因其换流异常缓慢而不同于河流,又因与 大洋 不发生直接联系而不同于海。在 流域 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 湖盆 、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湖泊称呼不一,多用方言称谓。 中国 习惯用的陂、泽、池、 海 、泡、荡、淀、泊、错和 诺尔 (淖尔)等都是湖泊之别称。
作用
内陆盆地 中缓慢流动或不流动的水体。严格区分湖泊、 池塘 、沼泽、河 流以及其他非海洋水体的定义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然而,一般可以认为,河流运动比较快; 沼泽 内生长着大量的草、树或 灌木 ;池塘比湖泊小。按照 地质学 定义,湖泊是暂时性水体。在 全球水文 循环过程中, 淡水 湖作用极小,其水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009%,尚不足陆地上淡水总量的0.0075%。然而, 淡水湖 98%以上的水量是可供利用的。全球湖泊淡水总量为125,000立方公里(30,000立方哩),大约4/5的淡水储存在40个大湖中。尽管湖泊遍布全世界,但 北美洲 、 非洲 和亚洲大陆的湖泊水量就占世界湖水总量的70%,而其余的大陆湖泊较少。
湖泊热量
湖 水最大 密度 的温度是随深度变化的,大 多数 湖水最大密度温度接近于4℃(39℉),而在接近0℃时形成冰,当湖泊随着表面冷却降到4℃时,垂直混合发生。如果密度随深度增加,则湖泊被认为是稳定的;如果密度随深度减小,则表明湖泊存在着不稳定的条件。由于冷却和增温过程,表面水层密度增加,使水团下沉,引起混合,这一现象称为湖水循环或湖水对流。湖泊热量估算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净射入的 太阳辐射 ,由湖泊 表面 和大气散射的长波辐射的净交换,表面分界面上可感热的输送和潜热过程,以及通过河川径流、 降水 、地下水流入和流出的热量, 地热 的传导和动能的消耗。
湖泊水源
湖泊主要通过入湖河川径流、湖面降水和地下水而获得水量。湖泊分 不流通湖 (无地表或地下出口)和流通湖(有地表或地下出口)两种。不流通湖湖水耗于蒸发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流通湖湖水通过地表或 地下径流 流走,湖水量收支的净差额,随入流量和出流量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差额引起了湖水位的变化。湖水位通常在雨季或稍后上升,蒸发旺季下降。以 冰川 融水为主要补给的湖泊,水位的变化既与热季又与雨季相应。
引起湖水运动的力
引起 湖水运动 的力主要有∶ 风 力、水力梯度及造成水平或 垂直密度 梯度引起的力。湖面风将能量传给湖水,引起湖水运动。由水流进出湖泊而引起水力效应。湖水内部 压力梯度 及由水温、含沙量或溶解质浓度变化造成的 密度梯度 都能引起湖水运动。 湖流 是各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许多情况下少数特定的力起着支配作用。当没有水平压力梯度,没有摩擦时,水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北半球 将偏向右。在 压力梯度 起支配作用时,则这种力与 地转偏向力 相结合形成所谓地转流。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很大的湖泊中。由于风力作用或气压梯度使水面倾斜而产生梯度流。由风力引起的湖流最为普遍。在大的深水湖中,理论上表面流流向将沿着风向右偏45°,及到深层, 流速 逐渐减弱,且进一步向右偏。在风力影响不能到达的深度以下,水流的方向与风向相反。对于 中纬度 大而深的湖泊这种深度约为100公尺(328尺)。兰米尔(Langmuir)环流是指较大的湖泊在强风长期作用下(风速在2~3m/s以上),表层许多对流的螺旋线形成一系列平行的顺时针方向的反旋流与逆时针方向的旋流,造成交替的辐合流与辐散流。此现象是兰米尔于1938年首先发现的,故称兰米尔环流,成对的相同螺旋形流,能逐渐调整变成近似地平行于风向,在水面上产生许多条纹状的翻腾带。在辐射线上常有一行漂浮的微小物质或 浮游生物 聚集在一起。 福勒 研究认为,兰米尔环流产生的机制主要是表面波垂直升降的摆动引起的。当风速超过2~3m/s时,由于垂直摆动指数衰减所引起的 波浪 的涡动压力,其最大值出现在接近湖水表面处,因而产生不稳定性,并瞬即分散向下成为对流型,这种方式使风的能量通过表面波的能量转变为紊动。兰米尔环流是湖泊中亲动向下传输及与上层水进行混合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些环流能改变湖面 藻类 及浮游生物的水平分布。例如刮风时,可以观察到水面上产生许多平行波纹,而且可以延续到相当远的距离,在波纹处出现相对下沉,波纹之间则相对上升,这种环流现象也可以由湖内热力混合下沉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