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D >>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 正文

 

《多思善想》教学设计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 林 斌     【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必修3表达交流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单元,通过写作实践来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更辩证、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议论文的写作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更因训练方法不当,费时费力,结果是广种薄收,劳而无功。本课能力训练点围绕“多角度立意”“如何选择最佳立意角度”进行问题探讨和写作训练,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怎样围绕题目多角度立意和怎样从多个角度中选择最佳立意角度,在多思善想的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例题的剖析,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多向思维,并进行迁移拓展训练。


【重点与难点】   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们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例如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司马迁认为项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充分肯定了项羽的成就;李清照也对项羽作了充分肯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毛泽东同志则批评项羽沽名钓誉,他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下面我们一起来温故知新,根据教材“话题探讨”中“滥竽充数”的例子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二、讨论思考

  学生讨论后,小结并明确: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

  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

  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三、方法导引

  根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情况和老师的小结,思考一下: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如下: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四、课堂训练

  1、阅读课后《写作练习》训练二,根据下面的材料,思考写作角度。

    教师提示:我们先把材料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去分析、理解,就不难把握这段文字的含义,不妨设立几个问题入手。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     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

    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     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

    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     不会掉进坑里,也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

    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2、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

    (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

    从安泰角度分析,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失去力量的来源。据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⑴ 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⑵ 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⑶ 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⑷ 时刻不忘中国母亲的栽培。

    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    ⑸ 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⑹ 让“安泰”们早些独立;

   ⑺ 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从敌人赫拉克勒斯的角度分析:    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⑼ 出奇才能制胜;    ⑽ 要讲究方法。

    如果运用求异思维,进行假设推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到空中,由此可以提炼出:    ⑴ 要有自知之明,才能无往而不胜;    ⑵ 做什么事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    ⑶ 要不断完善自我。


五、迁移延伸

  选择最佳角度立意训练:

  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原因在于:

  1、我们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对内容都是熟悉的。   2、有些角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云,平平淡淡。

  另外,有些材料本身就有鲜明的情感价值趋向,并不能多角度地多向立意。那么,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

  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

  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六、活动探究

  1、根据下面材料,作多角度立意后选择最佳角度训练。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发性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角度               立论

    凡尔纳           1、成功在于不懈努力

    妻子            2、鼓励给人信心促人成功

    赫哲尔           3、从事一项事业需要胆识

    凡尔纳与赫哲尔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凡尔纳与赫哲尔       5、伟人背后总有无名英雄

    辨析:以上立意都是正确的,下一步就是选取最佳立意。总体分析可以得出,1、2、4、5立论比较一般,很多人都容易选这几个角度来写,3立论深刻新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选择“安泰与赫拉克勒斯”故事中的最佳角度:

    辨析:

    从安泰的角度出发,“要有自知之明,才能无往不胜”“要不断完善自我”这两个角度立意较新,可以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

    从母亲的角度来看,“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让‘安泰’们早些独立”“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三个角度的内容一致,可以合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能溺爱。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三个观点都强调方法,角度不同而已,“出奇才能制胜”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时代感。


七、布置作业

  根据“安泰与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自选最佳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板书设计】   一、多角度分析思考

  1、一个事物或材料,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二、选取最佳角度

  1、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

  2、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评价与反思】

  作文在内容项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靠“立意”体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意高旨远”即使是日常生活小事也应写出新意,写出深刻的道理来。立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多,主题散”、“主题大而空”、“跑题”。因此在讲究“新、深”同时,别忘了立意的“沉稳”即观点正确,论证无懈可击,不可一味地标新立异。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多思善想》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