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教学目标:第三册:《村景》教案

 

  ( )菊又( )竹,(填近义词)

  ( )酒再( )茶。(填表示动作的词)

  ( )池塘边采莲女,

  ( )盏灯前读书娃。(填表示数量的词)

《村景》 教材教法

  本篇韵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秋季悠然、和谐的优美图景。本文一共四句话,用白描写景,层次分明,动静相宜,

  每一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首先由描绘田园风光的美起笔,“蔓生豆,藤结瓜” 6个字描绘出田园植物生长的旺盛,透过文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丰收之美。“绿叶衬红花”,“衬”,映衬。绿叶映衬着红花。这样的色彩之美也另人赏心悦目。

  接着描绘自然风光之美,“山有色,水无沙”,6个字把青山绿水的一派大好风光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渔村傍农家”,“傍”,靠,靠近。渔村靠近着农家小院。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渔村和农家小院,无不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优美。

  本篇文章结构安排巧妙,先是白描环境,最后两句再写环境中的人,把人放入景中,使画面生动了,安静里有了活力,更衬托了乡村的温馨之美。第三句中运用“赏菊、观竹、煮酒、烹茶”四个词语,把乡村的人们文雅、悠然、自在的生活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菊、竹”代表的是“高雅”,“赏菊、观竹”的人必然有恬淡的心境。通过“煮酒、烹茶”可以想象人们的悠闲自在。这4个词语传神地展现了江南乡村人们幸福安逸的生活。最后一句对仗整齐,用景来衬托人,而人又增加了景色的美感。在静止面中的美丽采莲女,还有灯前的读书娃,让人联想深远。不仅让读者身临其境,而且浮想联翩。不管是“采莲女”还是“读书娃”都共同营造着江南乡村温馨美好的氛围。

  这篇韵文格调轻快,语气蝉联,语言清新,从田园山水写到乡村人物,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勾出静谧、和缓、诱人、自然的乡村风光,流溢着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喜悦、挚爱的感情。读韵文,想情境,仿佛亲身游历,能让人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

  《村景》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江南乡村景色的秀美,村民生活的安闲、自在,幸福,感受语言与意境的美。

  教学难点:一些文言性词语的理解。如“傍”、“赏菊”、“观竹”、“煮酒”、“烹茶”,以及“蔓”与“藤”的区别。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到过江南吗?想不想去看看?

  2.播放有关江南的录像片。

  3.师小结:我们北方的孩子见惯了高楼大厦,看惯了柏油马路,可对于江南那“小流水人家”的生活有些陌生。不过没关系,今天我们就走到江南去看看“村景”。

  4.板书课题:《村景》

  以录像引入本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认认真真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去掉拼音让学生读课文。

  5.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一)那么在《村景》这首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呢?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好好读读书,待会读给大家听。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赏菊又观竹,煮酒再烹茶。”

  (1)课件演示:菊花、翠竹。

  (2)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绚丽多姿的菊花,观赏了这么青翠挺拔的绿竹,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村民们也很高兴,他们热上酒,乐滋滋的喝上两杯,煮上茶,美美地品一品,用书上的话说就是——“赏菊又观竹,煮酒再烹茶。”

  (3)比赛读。那么咱们就比一比,看谁能把心里的那股美劲读出来。

  2.“蔓生豆,藤结瓜,绿叶衬红花。”

  (1)课件演示。

  (2)指名读:谁还想看着图再来读一读?

  谁能拍手带着节奏的读一读?

  3.“山有色,水无沙,渔村傍农家。”

  (1)让学生再读,质疑。

  (2)闭眼想象: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想像以下你们刚才所说的那些面,师范读。

  (3)体味读。

  谁能给我们把你想象到的面读出来呀?

  4.“半塘池边采莲女,一盏灯前读书娃。”

  (1)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

  (2)师总结。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课件的演示,弥补了孩子们生活体验的不足,开拓了视野,带入了情境,使学生对此景此情此文产生了朦胧的美的体验。趁热打铁的朗读,更是使学生陶醉其中。

  拍手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美。

  四、回归整体,构建完整面。

  (1)这首诗描写的景色这么美,还想不想再看一遍?

  播放课件读诗。

  (2)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想面,看谁读的美。

  (3)画一画。把你脑海中的美景下来。

  整体赏析,符合学生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及审美规律。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描写乡村的其它文章。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采蜜集”上。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全班背诵。

  二、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第一时间复习生字。及时巩固识字效果

  三、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来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重点示范和提问注意书写要点相结合。

  3.边指导边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结合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书写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四、描红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

  读韵文,想情境,感受那静谧、和缓、诱人、自然的乡村风光,激发学生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对大自然挚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齐背上学期学过的《花篱笆》一课。

  师: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印象?(学生自由抢答。)

  师:课文把咱们带进了那沁着新翻泥土气息、飘着木清香的乡村,多美啊!今天想不想和老师走出城市,再到静谧的乡村去玩一玩呢?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江南生活的图片、照片或资料。 教师补充一些图片资料,有条件的还可制成课件播放。

  师:一位作者还把江南生活写成诗歌,想不想读一读?板书课题。

  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课前搜集资料,制成资料卡片,丰富了学生对江南生活的了解,唤起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一做法,也将综合学习三中制资料卡片的学习方法渗透、落实到了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村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教学目标:第三册:《村景》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